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有效引入 兴趣提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效引入 兴趣提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他们才会全身心

的投入到物理规律的学习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兴趣;思维;物理课堂

物理是理论性非常的强一门学科,所以在上课之初就要以简短而精彩的引入来安定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创造出紧张而又充满吸引力的教学氛围,为提高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积蓄强大的能量。

1、引发学生的惊奇,提升兴趣

高尔基说:“惊奇是了解的开端和引向知识的途径”,当学生发现现象与原来的知识储备相矛盾时就会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从而引起探究的欲望。如在学习《动量定理》一节课时,上课铃响后,老师手里拿着一枚生鸡蛋走上了讲台,鸡蛋被举高后落到讲台桌的垫子上,同学们都以为鸡蛋会摔破,结果没有破,同学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想知道鸡蛋为什么没破吗?好,秘密就在垫子上,老师打开垫子,同学们看到的是海绵。为什么调到海绵垫子上就能不破呢?我们来学习“动量定理”,有了这节课的知识,你就能明白了。到此,同学们也明白了老师刚才是故意的,不是真的不小心被绊倒了。物理规律都有一些外在的现象,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能够捕捉住学生的兴奋点,精心设计实验,做好物理规律课的课堂引入。

2、调动学生学习的思考,提升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动机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动因,它制约着学习的持久性和效果。”为提高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必须培养同学们学习物理的自信心,以我们丰富的物理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用我们专业、规范、优美的物理语言,鼓励期待的目光及得体的肢体语言带领学生体悟物理的美。带领同学们“理性的探究世界和有智慧地生活。”物理学“是流淌在实际生活中的智慧,是可以在生活中感知的道理,是指导行动的合理原则。”

比如讲到《波的形成和传播》时,这一章的开篇这样写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可能就是关于“波”的第一印象吧。小时候玩皮球,不小心将球踢到了水塘的中央。“灵机一动”,想到了印象中一圈圈向四周扩散的水波,于是捡起石子向水塘中央投去,指望激起的连绵水波“后浪推前浪”把心爱的皮球推到岸边。可是水塘边的石子都快扔光了,也的确有无数的水波传到了岸边,而皮球除了上下的浮动却没有一丁点“随波逐流”向岸边靠近的意思。气恼之余,也留下了关于“波”的第一个疑问:这“波”前仆后继地究竟在传播什么?”相信同学们读完后肯定特别想知道皮球为什么没出来吧,估计一部分同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这正好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机械波开了个好头,并且也让学生知道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能够学以致用。

3、让学生适时的讨论,提升兴趣

海森伯说:“科学扎根于讨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有思想、有见解的高中生,他们有不同的知识基础和不同的思考方式,同龄人之间的语言更好沟通,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可以把一些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我们要精心设计好问题,要讨论的问题能够达到重点突出、知识深化;抛出问题的时机要把握好;组织讨论能够将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在学生讨论完后,教师要及时的总结,使学生的从讨论中获取的知识、信息能够进一步强化和系统化。

在《自由落体动》一节的引入中,我们可以以一张纸片和一枚硬币做实验。教师:纸片和硬币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谁先落地?

学生:硬币

教师:物体下落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学生:与质量有关,质量大的下落的快。

教师:(对回答不做评价。把同一张纸片揉成团,和硬币同时同高度下落)几乎同时落地,如果与质量有关系,我们拿两个质量不相等的石块做实验,一个质量小些我们记为甲,一个质量大些我们记为乙。如果下落快慢与质量有关那么单独下落时乙比甲要快,我们把甲乙栓接到一起,再次下落,那么和单独下落时比谁快谁慢?

学生甲:栓到一起落得最快,因为质量最大

学生乙:甲最慢,乙最快,栓到一起的居中,因为栓到一起后,甲比乙慢所以甲要拖住乙慢些,而乙比甲快要拽着甲比甲又快些。

同学们通过讨论就会发现物体下落的快慢与质量无关。但又不能确定,教师再用牛顿管来演示,证明物体下落的快慢与质量无关。理论和实验相结合使结论更具说服力。通过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讨论更能增强学生的记忆,有利于消除日常生活中产生的错误的印象,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物理规律的内涵和外延。

4、引入创新实验,提升兴趣

李政道说:“物理学的精髓在于创新”,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探究式学习往往是从发现问题、勇于猜想开始的。引导学生从已具备的物理知识出发,强调对重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让学生的思维能够自由驰骋,冲破固有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多想一步、换种思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物理规律课堂教学引入的好方法。

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一节中的引入:

教师:我这儿有一把神奇的尺子,大家都知道尺子是用来测量长度的,但我这把尺子除了能测量长度外(把有标度的一面展示给学生)还能够测量时间(把标有时间刻度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教师提前计算好并标注在尺子没有标度的一面)。今天我们用这把神奇的尺子来测量一下大家的反应时间,看谁的反应快。

请两位同学到讲台上接受测试,在操作前教师要说明实验操作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甲同学用两个手指捏住尺子的顶端,乙同学的一只手放在尺子正下方(时间标度为零的位置)做好捏住尺子的准备,但手不能碰到尺子,甲同学松开手使尺子从静止释放。当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放开尺子的时候立即捏住,直尺上标的时间就是乙同学的反应时间。

教师:这样一把尺子为什么既能测长度,又能测大家的反应时间,上面的时间是怎么标出来的呢?

从同学们熟悉的物体入手,但又不是大家熟知的应用,可以引导同学们更好的开发自己周围的资源。让学生知道物理实验不是只在实验室、有高级的仪器才能做,只要善于发现、善于研究,物理实验就在我们的身边,仪器就是我们随手可拿的物体。

总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认真做好课堂引入可以调动整节课的气氛,从而让学生能够高效率的投入到要学习的内容中,能有效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黄首仁,物理科学探究活动评价中的点滴体会[J].中学物理,2011(4)

[2]张维善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