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读《名画家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五代时,南唐的董源是中国山水画史上承前启后、开创新风的艺术大家,他的山水画创作“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其画风“平淡天真,崭绝峥嵘”,对后世影响巨大。
董源五代山水文人画
一、中国文人画的渊源
伍蠡甫于上世纪80年代所著6篇中国古代山水画名家论,其中有文人画开创者(董源、石涛),力求创新而未大成者(渐江),倡导复古者(赵孟頫、董其昌),名高而无建树者(王翚、吴历),从这几种类型,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的部分状态。每一篇都联系着一定的政治情况、艺术风尚、社会历史、画家的个人际遇和审美理想等,以便于后人探索、研究他们所走的道路及他们的人生思想、感情经历和艺术特征和形象塑造等。
中国文人画在五代时期就有了很高的成就,出现了王维、荆浩、李成等大家,而且人物、山水、花鸟已达到相当的高度。笔者以为,中国的文人画是我国乃至亚洲传统绘画艺术形式的雏形,中国山水花鸟画则是东方绘画艺术千百年来表现自然的一种传统,这种绘画手段影响着世界艺术的进程。
中国山水画影响我国周边诸多国家的传统绘画艺术形式,如日本的国画与韩国的重彩,这种传统形成于唐代,并一直发展完善,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古代文人画与院体画主要是从这个系统中来,它还表现于几千年的人们日常生活中(如工艺品上、壁画及墓室文化中、宫廷皇室中等),这都对山水画的发展与完善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及历史的进步,到了五代宋初,中原陷于战乱,江南则偏安一方。中原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经济繁荣,在唐末有不少中原画家为逃避战乱聚集到江南,加之当时的统治者也酷爱书画,所以传统绘画在江南得到了继承与发展,在宗教画和山水画上独树一帜,特别是文人山水画领域有所创新。在山水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画家们逐步在水墨基础上完善色彩与自然的关系,并在“水墨”上下功夫,将绘画特别是山水联系自然并改革创新,达到心画一致,以“淡墨清雅”“效法自然”的新山水画形式,将诗、书、画、印铸为一体表达心境,即现在所称的文人画。
二、董源与文人山水画的关系
五代十国战乱持续半个多世纪,纷争不断,但这并没有影响绘画的发展,特别是山水文人画方面,仍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在唐代和宋代之间,形成了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无论是人物、山水还是花鸟,都在前代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由于宗教的需要,在中原有些地区没有因战乱使庙宇的壁画创作陷入停止,但手法不如盛唐华丽飘逸。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则是将唐代的水墨画法大大推进了一步,出现了董源这样的大家,开创了中国山水文人画之先河。在伍蠡甫的《名画家论》中,南唐的董源排在第一个位置,这说明,他在中国文人画中的重要作用。伍蠡甫形容董源是承前启后、开新创风,形成传统而影响深远的大艺术家。他开创了独特的江南山水画派,这是文人山水画的雏形。当然,同一时代还有其他画家对文人山水画的发展也有重大的影响,如曹仲玄、周文矩、顾闳中、王齐翰、巨然、徐熙、赵干和卫贤等。
董源,字叔达,江南人,活动于南唐,官至北苑史,猝于北宋初,是五代南唐重要流派的开创者。从董源的画作中,对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的部分面貌可以窥见一斑。董源承前启后,对后世美术影响之大无人出其右,从某种意义上,他是中国山水文人画的开创者,他的山水画师法自然,在画面形式上打造了属于他的水墨形式语言。他不拘一格、兼容并包,后人有称“崭绝峥嵘”。他的作品多表现江南山水的自然面貌,纯朴,并没有什么细腻的笔法。笔者以为,当艺术上升到一定境界的时候,作画者必然是忘我,看见的并不仅仅是物体的本质。后人称其画法“平淡天真”。
对比西方艺术,如董源之感觉者是几百年后之塞尚,所谓殊途同归,但在时间上,我们比他们早了七八个世纪。
三、董源的《潇湘图》
董源是五代南唐的名家,但是存世真迹极少,目前国内仅存3件,分别藏于故宫、上海博物馆和辽宁博物馆。《潇湘图》为其代表作,此画也算作是命运多舛,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代表性作品(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潇湘”指湖南省境内的潇河与湘江,二水汇入洞庭湖;“潇湘”也泛指江南河湖密布的地区。图绘一片湖光山色,山势平缓连绵,大片的水面中沙洲芦苇交映无尽。画面中以水墨间杂淡色,山峦多运用点子皴法,几乎不见线条,以墨点表现远山的植被,塑造出模糊而富有质感的山形轮廓。墨点的疏密浓淡,表现了山石的起伏凹凸。画家在作水墨渲染时留出些许空白,营造云雾迷蒙之感,山林深蔚,烟水微茫。山水之中又有人物、渔舟点缀其间,赋色鲜明,刻画入微,为寂静幽深的山林增添了无限生机。五代至北宋初年是中国山水画的成熟阶段,形成了不同风格,后人概括为“北派”与“南派”两支。董源此图被画史视为“南派”山水的开山之作。董源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南派创始人之一,为中国美术史泼下一笔大墨。
据画史记载,董氏善山水、人物、云龙、牛虎,无所不能,尤以山水画最为著名,开创南派山水,其山水多以江南真山入画而不为奇峭之笔。有记载说,董源的山水多画江南景色“平淡天真,唐无此品”。米芾曾盛赞其山水:“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真。”五代的《画鉴》里记载:“董源山水有二种:一样水墨,疏林远树,平远幽深,山石作披麻皴;一样着色,皴文甚少,用色浓古,人物多用红青衣,人面亦有粉素者。二种皆佳作也。”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董源善画,龙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山峭之笔。”
参考文献:
[1]伍蠡甫.名画家论[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2]沈括.梦溪笔谈[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5.
[3]汤垕.画鉴[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
[4]姚际恒.好古堂家藏书画记[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5]米芾.画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作者系重庆文理学院美术学院讲师,
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2010级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