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探讨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改善循环、营养神经为主,静脉给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法。注射药物:0.9%氯化钠注射液1ml+甲钴胺注射剂0.25mg,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比疗效。结果 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药物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价格低廉、患者依从性好,可以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同时验证中医治疗是临床治疗中获得主导地位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穴位注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合并症可波及全身各个系统,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又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三联症",说明糖尿病微血管是全身性病变,涉及到机体各系统,各个组织器官的微血管损伤早已被证实。有人观察前臂皮肤,在活检中发现糖尿病患者有微血管病变者占50%,而非糖尿病对照组仅占7%。另一组从小腿截肢标本检查,糖尿病组有微血管病变者占88%,而对照组仅占23%[1]。 本人应用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门诊及住院病例共140例,随机分组,治疗组70例,对照组70例,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男性65例,女性75例,年龄在49~75岁,以下肢病变为主,Toronto临床评分系统(见表1)得分均在12分以上。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以控制血糖、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参与为基础,对照组以改善循环、营养神经为主,静脉给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法。注射药物:0.9%氯化钠注射液1ml+甲钴胺注射剂0.25mg,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比疗效。

1.2.2注射方法 患者取坐位自然屈膝,皮肤常规消毒,取5ml注射器抽取药物在足三里穴位上刺入,缓慢提插至有针感,抽吸针筒无回血后,注入药液。注意事项: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防止感染;②使用穴位注射时,应该向患者说明本疗法的特点和注射后的正常反应。如注射局部出现酸胀感、4~8h内局部有轻度不适,或不适感持续较长时间,但是一般不超过1d;③要注意药物的有效期,并检查药液有无沉淀变质等情况,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④年老体弱及初次接受治疗者,最好取卧位,注射部位不宜过多,以免晕针。

1.3诊断标准 有糖尿病病史或诊断糖尿病的证据。

1.4出现感觉、运动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包括肢体对称性疼痛和(或)感觉异常,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等感觉,或刺痛、灼痛、钻凿痛或痛觉过敏,感觉减退。部分运动神经受累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肌力减退,以及营养不良的肌肉萎缩。

1.5电生理检查 采用肌电图,传导速度及诱发电位或音叉振动觉测定,一般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15%~30%,该检查对诊断周围神经病变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符合以上第①条为必备条件,第②、③条任意一项具备均可作为临床病例选择。

1.6穴位选择 以足三里穴为主,取穴髌骨下缘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

1.7疗效判定 连续治疗,2个疗程,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疗效判定:Toronto临床评分减轻8分以上;有效:Toronto临床评分减轻4~8分;无效:Toronto临床评分无变化),见表2。

2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患者性别差异不明显,男女几乎相当,患病年龄7~80岁,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上升,高峰见于50~60岁,血糖控制较差的患者中,其发病率慢性增加,由于糖尿病时每个人受累的神经不同,神经受损的程度也不同,所以临床表现与主诉差异性很大,按患者主诉而诊断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为25%,医生通过音叉振动感觉实验来检查,患病率上升至50%,如果进一步进行更复杂的周围感觉神经或自主神经功能检查,则检出率高达90%[3]。糖尿病神经病变除了导致躯体不适外,还是导致糖尿病足和截肢的主要原因,西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首先是积极控制血糖,在饮食、运动等疗法的基础上合理选用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纠正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同时增加神经营养、改善神经血液微循环,给药途径多以口服和静脉给药为主,经济花费较大而起效缓慢,常常导致临床治疗中断。

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以传统经络理论为基础进行的。经络是一种以液相为主的连续多孔介质通道,经脉组织能够较好地传递液体压力波动,而穴位注射的药物将通过这一液体通道特异性地作用于靶组织。药物被约束在经脉中而不向经脉外扩散,从而保证了药物的浓度,再加上组织液沿经脉的运输作用,药物可较快地到达病患的部位,这种传递渠道比通过血液的全身性扩散其药物作用浓度要高,其特异性好,副作用小,因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很多实验表明,穴位对药物有放大作用,即相同剂量的药物在穴位注射产生的药效,要强于皮下或肌肉注射甚至静脉注射;或者达到同样药效时,穴位注射的剂量要小。所以穴位注射疗法可以在小剂量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产生大剂量静脉注射等强度或者更强的药效,现代医学研究:局部用药可促进机体血液循环,扩张周围血管,改善外周血液分布,修复已受损的生物膜,从而减低组织损伤,重建组织内环境稳定,缓解血液循环障碍,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它除了具有通经活络作用之外,还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在消化系统方面,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总结,采用药物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价格低廉、患者依从性好,可以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同时验证中医治疗是临床治疗中获得主导地位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张蕙芬,迟家敏,王瑞萍,主编. 实用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7.

[2]仝小林,主编.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解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65.

[3]仝小林,主编.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解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