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躯体疾病与抑郁焦虑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躯体疾病与抑郁焦虑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抑郁、焦虑症状产生的原因

生物学因素:情绪抑郁有一定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其中最主要的是大脑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含量减少,同时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内分泌调节失调有关。躯体疾病后,抑郁症病人的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神经递质低下,可能因躯体疾病的损害破坏了去甲肾上腺能神经元和5-羟色胺神经元及其通路,从而导致抑郁。

心理、社会、环境因素:①疾病因素:疾病作为应激本身也会产生心因性焦虑、抑郁,且焦虑、抑郁可作为疾病本身的症状存在。②对疾病预后的认识:许多躯体疾病缺乏根治的方法,使病人对疾病产生恐惧;另外病人还必须时刻注意饮食、检测血糖、血压、长期服用药物,特别是注射胰岛素、放化疗等;病情控制不良会产生恐惧和悲观的情绪。③患者自身的因素:患者的性格、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既往疾病史、家族史等均对情绪产生影响。另外,患者对医院环境的适应情况,治疗费用的增加,也使患者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

抑郁、焦虑的临床表现

焦虑的临床表现:①焦虑不安、紧张恐惧;②思维内容集中在疾病上: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③焦虑的躯体症状包括:睡眠障碍,早醒、失眠、多梦、入睡困难;消化道症状,食欲差、恶心、呕吐;还可出现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症状,各种疼痛症状及植物神经系统症状,情绪不稳定等等。以上症状常被误认为是躯体疾病本身症状或伴随其他躯体疾病的症状,因而延误焦虑症状的治疗。

抑郁的临床表现:躯体疾病引起的抑郁,患者表情愁苦、不愿与人交谈、不愿谈自己的病、活动少、反应缓慢。但与典型的抑郁症比较有明显区别,如自杀的想法少见,自责、自罪者少见,心境低落随躯体疾病的病情变化而变化,甚至随医生的处治方法的改变而改变。可能与患者躯体疾病的生理病理基础密切相关,也可能是对躯体疾病的强烈心理应激。一定程度上,这些特点还与患者的性格等密切相关。

焦虑、抑郁共病的临床表现:焦虑、抑郁症状常合并存在,多表现为各种躯体不适症状、情绪不稳定、易悲伤,想死又怕死的心理状态。

诊断及漏诊原因

起病原因:①应激:异乎寻常的应激生活事件,可立即产生急性应激反应;持续性、不愉快环境(包括患有或可能患严重躯体疾病)可导致适应障碍。②个体的易感性在适应障碍的发生与表现形式上起较大的作用。因此诊断时,必须认真对待症状的形式、内容、严重程度,既往病史和人格特点及应激性事件,如果没有应激刺激就不会出现障碍;而应激刺激弱,或者不能证实时间上的联系,就不能做出诊断。

躯体疾病伴发的焦虑、抑郁易被漏诊,可能原因为:①单一诊断原则一元论:有些医师习惯于给病人做单一诊断,一旦躯体疾病诊断成立,且经检查证实,便忽略了焦虑、抑郁问题。②躯体症状为主诉的抑郁焦虑:部分躯体疾病后抑郁可导致抑郁焦虑的躯体化,分散了医生的注意力。③对抑郁、焦虑的认识不足,对精神科检查和量表不熟悉。

治疗及预后相关问题

药物治疗:①苯二氮卓类药物:为最常用的抗焦虑药,可广泛用于呼吸系统以外的各种躯体疾病所致的焦虑状态,临床常用地西泮、氯硝西泮、阿普唑仑、三唑仑、罗拉等。多用半量或常规剂量,可短期或间断服用。临床经验认为,阿普唑仑治疗躯体疾病所致的焦虑是相对安全和有效的;而三唑仑只宜短时间使用,因其易于使某些老年人出现意识障碍、影响病人的认知功能且停药后易于出现反跳性焦虑和失眠。②丁螺环酮为芳香族哌嗪类特异性的抗焦虑药,作用于海马处5HT1A受体及DA受体,下调5HT的功能,从而发挥抗焦虑作用。其抗焦虑作用强且安全,且不影响认知功能、无镇静催眠、肌肉松弛、药物依赖等不良反应,亦不诱导或抑制肝药酶、不抑制呼吸,可用于各种躯体疾病所致的焦虑状态。③β受体阻滞剂及二苯甲烷类:心得安、氨酰心安等禁用于哮喘或某些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的焦虑状态,但因其对糖代谢影响小,可用于糖尿病患者所致的焦虑状态。④三环、四环类抗抑郁剂:不仅抗抑郁作用强,且有一定的镇静、抗焦虑、催眠等作用,因而常用于治疗各种躯体疾病所致的抑郁、焦虑状态。⑤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抗抑郁剂:SSRIS类抗抑郁剂无抗胆碱能及心血管不良反应,可用于治疗轻、重度躯体疾病所致的抑郁状态,特别是帕罗西汀和西酞普兰。西酞普兰是SSRIS较强的一种,对其他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影响较小,不影响认知和精神运动,尤其适用于躯体疾病伴发抑郁且需要多种药物合用者。因其在SSRIS中对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的影响最小,因此几乎没有药物禁忌,适合抑郁症短期和长期的治疗。⑥其他:对轻度躯体疾病所致的抑郁状态患者,可使用黛安神、美舒郁等药物。另外还可试用氟哌啶醇、氯丙嗪、异丙嗪、舒必利等。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能有效的缓解心理障碍,将过分集中于自身症状的注意力转移向外界,从而切断情绪障碍与躯体症状之间的恶性循环。并使患者能适应各种刺激,积极地工作和生活,避免了心理障碍对躯体长期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控制症状及预防复发。有研究显示,心理健康教育对高血压伴发的焦虑有良好的疗效。相应的社会心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抑郁、焦虑症状对躯体疾病的影响:①导致躯体疾病症状扩大及躯体、社会功能缺陷。焦虑抑郁症状可能会直接加重部分躯体疾病的症状,并反过来加重精神障碍造成恶性循环。②导致患者对慢性疾病心理调节机能障碍。焦虑抑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态度。③对躯体疾病产生直接的病理、生理、生化作用:情绪低落、抑郁、焦虑虽是一种心理表现,但长期存在会对患者的生理、社会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抑郁和焦虑可能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如IgA和IgM下降),生理活动减慢,社会工作和生活能力下降,致慢性疾病的康复延缓,患者反复就诊及医疗费用支出增加。另外,焦虑抑郁症状使躯体疾病的症状复杂化、治疗困难。少数患者因严重的焦虑或抑郁而出现意外,因而应重视并及时发现处理躯体疾病出现的焦虑抑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