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揭秘陕北“欧洲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揭秘陕北“欧洲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的陕西省靖边县红墩界镇尔德井村,当地群众称之为“欧洲村”。该村克服条件差、底子薄、生态脆弱等因素,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成为了陕北新农村建设的奇迹。那么,奇迹诞生的秘诀是什么呢?

一幢幢风格迥异的欧式别墅,错落有致地在柏油路两边隐现,给印象中陕北农村落后的人们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住在别墅里的村民,做饭用上了沼气,洗澡安装了太阳能,用电来自风力发电器,耕种有了农机具,田里长出了好庄稼,阅读建成了图书馆……

这是距靖边县城北32公里处的尔德井村,距闻名遐迩的大夏国都遗址统万城只有数里之遥。然而,由于紧挨毛乌素大漠边缘,住在风沙滩区的全村257户1247位村民深受风沙的暴虐之苦。过去,这里的村民住在土窑洞,点着煤油灯,做饭烧柴,种田牛耕,生态环境异常脆弱,村民生活十分贫困。2003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不上900元。

那么,是何种力量创造出大漠中此等奇迹?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呢?

打造生态新村

2000年,陕西省山川秀美办、省水保局决定在榆林靖边县海则滩成立了治沙示范基地,进行防沙治沙、生物多样性、草畜优良品种等的试验示范。在基地建设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2003年,他们决定将基地所在地的红墩界镇及尔德井村作为首批辐射带动的镇村,同步进行生态型循环经济样板村镇建设。

期间,时任陕西省山川秀美办主任、省水保局局长的周万龙多次到该村调查调研,摸索发展的模式。按照当初的设想,就是通过一个示范基地,带动一个村,辐射一个镇,力求走出一条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共生双赢的路子。

为了把示范区建设好,真正起到带动作用,2004年5月,他们决定以自身的科技人员为主,邀请陕西省有关方面的专家教授,着手制定以尔德井为主体的、覆盖其周边100平方公里范围的《生态型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05年9月,《规划》顺利通过了以中科院院士李佩成为组长的专家组的评审。

2003年以来,尔德井村首先从改善生态环境入手,发动群众大搞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小流域1000多亩,营造“三北”防护林2800亩,并对1万多亩林地进行了全面补植和封禁治理,林草覆盖率由30%提高到现在的60%。全村修建高标准基本农田210亩,改造中低产田3000亩,建成科技示范种植基地260亩。建成小型气象观测站1个。全村每户村民都建成了1个300平方米的标准养羊圈舍和1个青储窖。

此外,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积极探索农村生态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以沼气为纽带的“粮(草)-畜-沼-加-商”产业链(即通过发展粮食生产和草产业,为畜牧业发展创造条件;通过畜牧业发展,利用、转化优质牧草、农作物秸秆和剩余粮食而实现增值,反哺种植业。利用牲畜粪便发展沼气,解决能源问题,沼液还田又为种植业提供了有机肥料)。

政府扶持 产业带动

“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倾力扶持。近年来,在省、市、县三级有关部门的合力帮扶下,尔德井村路、水、电、通信等困扰农村发展的基础设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红墩界镇党委书记刘克勤的工作日志里,详细记录了土地、交通、水利、广电、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对尔德井村的每一笔投资。2003年以来,国家对尔德井村共投入“捆绑项目”资金3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打机井130眼,购置变压器35台,架设高压线10公里、低压线40公里,实施农业综合开发3000亩,配套了1000亩农田的自动喷灌节水设备……

基础设施完善了,需要产业带动。为了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培育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该村立足实际,提升老产业,发展新产业,寻找新的增长点。

按照“淘汰一批、改良一批、育优一批”的思路,该村引进盖县绒山羊20只,培育杜泊绵羊118只,实现草畜平衡,畜草产业逐步走上了优质、高效的健康轨道。本着把制种业做强的思路,每年保证玉米制种1000亩,形成了自己的制种品牌,在区域内小有名气。这两项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打季节差,出特色牌,发展蔬菜业。全村现建成17个温棚,220个拱棚,从而拉动1400亩的大田蔬菜种植,特别是自主有机品牌“万丰泉”1~4号辣椒,以其口感好、品位佳、产量高、耐储运等特点,备受商家和消费者的喜好。其次,抢占商机,填补空缺,发展制砖业。尔德井村瞅准北部风沙滩地区无制砖的空白,积极筹资,以农民自愿入股的形式,办起制砖厂两处,年产砖能力达到3200万块,年利润达90多万元。现在1200吨的气调冷库(含烘干)正在建设中,2000吨的股分制酒厂和10万吨的饲料加工厂正在筹划中。第三,挖掘潜力,形成规模,发展旅游业。随着统万城千年古都游、神树涧千年古柳游、胡杨树千年化石游的升温,尔德井不失时机地开辟了现代新村游、现代农业游、蒙汉风情游。700亩的农业示范园,120亩的温(拱)棚种植,500亩的渗灌农业已初具规模,从而拉动了12户的“农家乐”餐饮。

塞上新村耀陕北

2005年,该村种植优质沙打旺2000亩,人工种草由原来的2000亩增加到现在的6200亩,羊子存栏数也由2000只发展到6000只。2003年9月,年产1200万块砖的万丰泉机砖厂建成投产。目前,砖厂生意红火,2004年、2005年两年实现盈利60万元,村民人均每年可分红近6000元。在此驱动下,2007年,尔德井村其它5个村民小组也联营建成了年产2000万块的砖厂一处。

如今,该村万丰泉小组17户村民都各自兴建了一栋“欧式”住宅,人均住房面积由过去的10平方米增加到近50平方米,并配套实施了改灶、改水、改电、改路、改厕,以及绿化美化等工程,彻底告别了世代居住简陋土窑的历史,脏、乱、差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实现了通路、通电、通水、通无线通信、通卫星电视等“五通”。

此外,该村还修建了中心小学,使98%的学龄儿童都能接受义务教育。修建了村委办公室、文化站、科技馆、卫生所、兽医站。“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开展起来,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变化,讲文明、破陋习、树新风逐渐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同时,为实现尔德井村的农业现代化,靖边县农机局向全村推广了铡草机、播种机、脱粒机、拖拉机等先进农用机具,使全村农业基本实现品种优良化、种植科学化、灌溉节水化、耕作机械化。针对尔德井村农业现代化的现状,该县每年都对村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努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通过邀请专家集中培训和抽调本县专业技术人员实地指导培训,全村已有80%以上的农民熟练掌握了1至2门种养适用技术。

眼下,尔德井村出现了“村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及“乔灌成网,优草成片,良畜成产,景观成画”的新农村美景,已由一个贫困的小村庄变成了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塞上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