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现代手段与传统过往灵魂对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现代手段与传统过往灵魂对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70年代出生的人,大多不会忘记一部名叫《啊,摇篮》的电影。影片讲述的是1947年,延安保育院的几十个孩子离开父母,在保育员们的带领与保护下从延安炮火中撤离转移的故事。这部摄制于1979年的电影成了70年代出生人心里最温暖明媚的一段童年影像记忆。

33年后,一部名为《延安保育院》的音乐歌舞剧再次将这段记忆从已经泛黄的历史篇章中拉回到眼前,并为它添上一抹更为鲜红热烈的颜色。6月1日到3日,由陕西旅文演艺创作公司、北京悠然雨笑文化传播公司创意制作,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联合制作演出的大型歌舞剧《延安保育院》,在北京天桥剧场连演三场。

记忆倘若只是为了记忆,那不过也是一瞬间明亮既而又会淹没在脑海中的事情,但倘若记忆是为着审视过往启迪未来的理由,那我们再现这段记忆的角度与方法便需要做适时的调整。歌舞剧不同于电影,它不会有特别细致完整的叙事结构,而侧重于从故事中提炼中情感的发展脉络,对其进行细腻的刻画和渲染,更直接地与观众进行灵魂对话。《延安保育院》从烈士托孤开始,遗孤宏运戴着红军帽走进延安保育院,与几十个同样因为战争而不得不与父母分离的孩子们一起被细心呵护照料,在这里学习和成长,感受童年该有的爱和温暖,却因为战事告急,不得不从延安转移。在目睹了保育院长为保护遗孤先是放弃了自己的女儿,又在黄河东渡中为救自己而献出生命的全过程,宏远一直封闭的心灵终于被打开,在战火中重新点燃对生命和爱的渴望。故事的结构简单而明晰,但创作者却将“亲情别离”单独挑出,做为连贯起全剧的线索,从一开场的舞蹈烈士托孤,到院长为保护遗孤而不得不将自己的亲生女儿留下时的独唱《离开是为了回来》,到最后院长与女儿红霞寄托遗思的对唱《蒲公英》,担任本剧全部歌词及对白设计的著名音乐人科尔沁夫,都以心灵对话的方式,将成人与儿童,在面临亲情抉择时的真实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感人至深。

而歌舞剧的功能,叙事是背景,抒情是主线,而场景的烘托渲染,则就成了一部优秀歌舞剧中最能抓人的地方。《延安保育院》亦是如此,此剧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它以最现代的舞台视角与演绎手段,将一个历史故事与传统风貌重新解构,以当下观众最熟悉的艺术载体将人们带入剧场,在感受视听震撼冲击的同时,重温那一段他们已不再熟悉甚至从未熟悉的文化与历史传统。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为了展现那一特殊时期延安风情风貌,创作者不仅将在陕北一带流传甚广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素材加以提炼,改编成串联全剧的主题旋律《山丹丹》,更是直接将陕北原生态的演唱插入剧中,在第二幕《成长》中,由贺国丰扮演的放羊老人用粗犷的陕北土腔唱出那支耳熟能详的《南泥湾》,有乐评人称,这是几十年来他所听到的最直击心扉的《南泥湾》版本,而后第三幕《转移》中,同样是由贺国丰演唱的龙王祈雨歌,曲调苍凉演唱真切,让听者无不感同身受。

而由雷动天下现代舞团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联合出演的舞蹈部分,更是屡屡带起全场的多次高潮,尤其是第四幕《东渡》中的渡河舞,演员们以帆布做船,以人作浪,将战士们为保护孩子们东流而与刺骨冰冷的黄河激流勇斗的场面,刻画得惊险、壮烈而生动。而此剧的舞美多媒体设计亦是一大亮点,立体多效的动态舞台、变化多端的升降效果,以及由声、光、电、维亚、硬景、软幕等各种舞台手段组成的视觉空间,效果非常特别。这种特别,甚至从舞台上一直延伸到观众席的天花板上,灯光的投影效果配合剧情不断变幻,使观众在视觉体验上获得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和逼真感。特别是“转移”一幕布中,演员们在高低起伏的舞台上表演迁移跋涉,而身后的投影上铺设出的远山、人马、天气、落日、飞雪视频与台上的演员完全融为一体,让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