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三维流体空间网站的结构形态及其审美体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三维流体空间网站的结构形态及其审美体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从当代媒介发展的最新形态――三维流体空间站的结构分析切入,研究了三维流体空间网站的各种结构类型及其技术系统、构成元素,认为其与其他类型网站不同的基本特征。是其基于信息能量运动的整体性、动态性与过程涨落性,而生成这些特性的技术基础,是因为三维空间流体网站构建了一个能够与现实世界中的生命体和非生命体信息形成直接交流活动的数字化电子空间模型。在这样一个介于现实与虚拟边界的空间模型中,人与自然能够在信息能量的层面上进行逼近现实世界的日常交流活动,从而生成一种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新型生活方式。三维流体网站用户在这样一个绵延的信息能量空间中活动,将空间感知转化成为时间感知,较为充分地满足了身体的内在时间意识/生命的流动,由此而生成了一种能够导引人类回归生命存在的原始自然状态――一种终极性的生命审美体验。

关键词:艺术设计;媒介设计;三维网站;流体空间;结构;动态性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11)05-0200-07

当代网络传播是科学、技术与艺术高度的融合,其信息交互系统的网络节点由不同形态的网站构成,本文研究的是这些网站类型中将会逐渐改变人类生存方式的一种网站形态:三维流体空间网站。三维流体空间网站的形态,表征着当代科学的最新进展:物理学的电子液态、化学的价键能态、生物学的DNA结构衍射流、热力学的耗散结构以及生成艺术的诸多形式。我们似乎可以说,在科学的意义上,三维流体空间网站形态表征着自然界有机体与无机体在电子信息能量层面上的同一与融合,而在审美的意义上,三维流体空间网站则表征着“天人合一”的自由意志审美活动。因此,对于这样一个由电子信息构造起来的虚拟现实空间模型的技术系统、运动规律、人机交互及其审美体验展开研究,显然具有一种交叉性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性质,而这种基础性研究对于当前的数字媒体理论而言,应该是极其重要的。

一、三维流体空间网站的结构形态

目前开始在网络上出现的三维网站一般被称为WEB3D,该技术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VRML(Virtual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即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是一种用于建立真实世界的场景或人们虚构的三维世界的场景建模语言,利用VRML可以创建具有动力学特性的物体,也可以描述物体的形状、色彩、材质、运动、摄像机镜头等等。WEB3D一词出自WEB3D联盟(Web3D Consor Ztiuln),其前身是VRML联盟。这是一个致力于研究和发展Internet上的虚拟现实技术的国际性的非赢利组织,主要任务是制定互联网3D图形标准与规范。一般而言,我们可以将WEB3D简单地看成是基于Web的三维图形实现技术,在互联网上构建的虚拟现实空间。WEB3D的关键技术由三维建模、实时渲染以及交互构成。除了VRML之外,目前WEB3D的实现技术还包括:Cult3D、ShockWave3D、Viewpoint、360全景、java3D、flash3D、html5等。

三维空间流体网站是三维网站中最具动态性的一种类型,其基本特征,是基于物理学的空间点阵动力学和计算机流体数值计算方法而生成一种高度抽象化的动态三维空间。这种动态三维空间注重于模仿现实环境中各种物体的流式运动,比如:水体、气体、雾体等等。这种流体式的虚拟空间构成三维流体空间网站,限于目前的网络带宽和普通计算机用户的硬件计算能力,真正在网络上运行的三维流体空间网站还较为稀少,大多为学术研究机构所拥有。但是,其流体空间形式在用户体验上的优势,已经开始获得较为充分的体现,这些基本上处于实验研究阶段的流体空间网站,主要由以下几种空间形式构成:

1 流体空间网站的类型

(1)二维流体空间网站

二维流体空间网站指基于二维平面的动态流体空间,这种流体空间只需要x,y轴两个方向的信息,相比三维流体空间要节省较大的计算量,所以流畅性是它最大的特点。但是,二维流体空间网站由于缺乏第三维空间的信息显示,其信息构成形式较为简单、导致用户的交互体验性较为单调。这种简单性从以下附图中的wonderwall室内设计公司网站ultrashoek公司网站中的空间流体形式可以较为明显地感知。

(2)外观式三维流体空间网站

三维流体空间网站是指在二维空间流体网站基础上添加了一个维度(z轴),从而形成一个近似于现实空间的流体空间。三维流体空间能够承载更多来自现实空间的信息,不过,由于其信息丰富庞大,运行效率较二维流体空间网站要低。但是,用户可以在三维流体空间网站上模拟现实的身体运动方式、随意改变观察角度,从而因网站上的流体外观肖似自然状态而增加沉浸性感知。

(3)可进入式三维流体空间网站

可进入式三维流体空间网站在三维流体空间基础上添加了更具沉浸性的交互方式,用户可以在三维流体空间中与各类信息进行交互。用户的行为(比如行走等)可以引起流体相应的具有物理性属性的变化。这样的一个动态三维空间不注重模拟现实环境的特征,而是竭力模拟现实环境中各类物体的运动变化方式,从而引发用户的空间联想。流体碰撞属于流体力学中实现对复杂运动界面的精确描述的范畴,这种计算要求计算机具备极高的计算能力,针对目前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在网站中实现这种流体碰撞还属于实验阶段,但是在一些模拟软件中已经实现了这种复杂运动界面的精确描述。可进入式三维流体空间网站因其视域全部由电子信息化的数学光点构成,因而可以和数据化的自然界或身体信息实现即时互。这样的一种技术特性,意味着在未来逐渐成熟的可进入式三维流体空间网站上,生命体与非生命体的信息,将统一为同质的电子信息,也就是麦克卢汉半个世纪前就宣称的Bit,而一个完全由Bit构建起来的空间模型,按照美籍学者崔振明的论证,是一个等同于现实的感知框架。如果我们同意他的这一论断的话,就意味着三维流体空间网站构造的不仅仅是一种传播媒介,而是一个由我们的身体所感知到的现实世界,换句话说,一个有可能将生命体与生命体、生命体与非生命体融为一体的、介于生命感知与物质现实之间的一个独特空间。在这样一个空间中,个体的生命信息将自由地注入他者的生命、注入看似无生命的物质世界之中,进而获得即时的回应与反馈,使我们有可能在生命与生命、生命与物质世界之间,保持一种经由交流活动而生成的动态平衡。

2 三维空间流体网站的构成元素

三维流体空间网站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虚拟现实空间,所以它应该具备构造一个空间所需的基本元素,这些构造元素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面:

(1)信息工具元素:工具元素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摄像机等目前通常在静态、二维网站上使用的显示信息的具体技术手段,在三维空间流体网站的结构顶层,目前也同样需要这些技术手段展示具体的信

息内容。

(2)空间构造元素:空间构造元素包括像素、几何体、运动、材质、数字视域、环境、能量形态等。具体而言,像素是空间构造的基本单元(unit),数学意义上的1、图形学中的点;几何体是点的扩张,它是对于现实环境的抽象化把握,只有依赖于这些几何体抽象,三维空间流体网站的空间才有可能被构建起来;材质是一个及其复杂的概念,一般来说,它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五种身体感官对某一物体的综合印象,是大脑神经网络与身体五官联动而形成的对物体性质的认知,因此,在仿真的意义上构造材质,就必须能够输入人类身体的五官信息与虚拟物体信息进行交互,从而在信息的交互中形成对物体的身体感知,这样的一种感知方式,只有在完全由电子信息构建的三维空间流体网站上,才有可能实现。数字视域相当于计算机用户的眼睛,它能够扩展人类的视觉功能,导引用户进入三维流体网站的空间;环境指的是三维流体空间附上材质,与数字视域结合生成的空间属性,不同的属性能够引发用户不同的现实空间联想。能量指的是网站技术系统的动力,主要体现在流体空间的流动(运动)所生成的功,正是基于这样的功,三维流体网站的环境才得以如同现实空间一样地充满了涨落运动。

(3)空间点阵粒子元素。三维流体网站的空间其实是由大量的粒子在空间周期性规则排列组成的,网站技术系统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这些粒子,使其由空间点阵振动开始,进入点阵运动,生成流体空间,按照耗散结构的涨落规律,构造出一个具有动态效果的三维流体空间。我们看一下宝马公司网站的流体效果:

在这幅画面上,我们可以发现几何体、运动、材质、数字视域、环境、能量形态等空间构造元素,均依托于这些空间点阵粒子的运动变化而生成。计算机程序可以控制这些粒子的位置、形状、色彩、运动方向,从而将其转化成不同的空间构造元素,而这些空间构造元素的无穷组合,又能够生成形形式式的流体空间。在我们看来,尽管空间点阵仅仅是一种数学计算方法,但是,基于这种数学方法产生的空间点阵粒子在各种数学算法的支持下,特别适合于接收各类电子信息的输入,动态地构建起一个能够与现实世界各种信息连接的电子信息空间模型。

3 三维流体空间网站的结构特征

结构历来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概念,它与组织、排列、连贯性、构架、秩序等词语紧密相关。不过,一般而言:“结构就存在于每一整体与局部关系的无穷变数中;每一局部表现了整体,而局部的意义又由整体来决定。”就三维流体空间网站的结构而言,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空间结构中信息流动变化的整体性

任何网站都由不同的电子信息模块构建而成,如同一个建筑物,是由不同功能的建筑区域组合而成。在这样的一个建筑物里,整体指的是局部之和,局部不能等于整体。但是,就三维流体空间网站的电子空间结构而言,局部与总体是相等的。因为,构造网站三维流体空间的不是模块,而是一体化的、由无数粒子组成的电子空间点阵,这个电子空间点阵在各种数学流体算法的支持下,可以任意转化成不同的光学空间形式、加载上不同的信息内容。这也就意味着,在这样的一个网站中,其核心的结构就是一个由数学化的光点构建起来的动态空间,这个动态空间,就其理论的意义而言,可以经由计算机程序的控制,任意转化成不同的信息模块,而不同的信息模块,亦可以随时转化成网站的整体动态空间。在这样的一个动态空间内,用户体验到的不再是各类信息模块拼建起来的信息内容,而是随着空间的整体性转化,体验这个整体空间在其某一凝固的瞬间所显示出来的信息内容,就如同我们无法分解生命的整体,而只能在生命的整体性流动中体验一个个瞬间中发生的事件一般。换句话说,三维流体空间网站模拟的是一个生命系统的运动过程,而在此之前,由不同信息模块构建起来的二维、三维网站结构,其核心设计理念,本质上源自16世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科学理性中对自然界展开机械式拆解与组合的思维方法,构建的是一个凝固封闭的空间。

(2)空间结构中生命与非生命信息交互的动态性

从技术的层面考察,应该说,所有类型的网站构建的都是电子信息空间,尽管这些电子信息空间拥有着不同的空间形式。但是,三维流体空间网站构建的电子信息空间,因为其技术基础是一个由电子微粒组成的动态空间点阵,因此,用户身体的生理心理信息,只要能够转化成相应的电子信息数据,就能够实时地输入这个动态空间点阵,与构成这个动态空间点阵的信息――电子数据化的自然环境与他者的生命信息产生交互运动,而这种交互运动,按照约・冯・诺意曼的说法,生物体的“神经系统所使用的信息系统,其本质是统计性质的。换句话说,它不是规定的符号、数字的精确位置问题,而是信息出现的统计性质问题,即周期性或近似周期性的脉冲序列的频率问题等等”。同时,按照薛定谔的解释,无机体所遵循的物理学定律,严格来说,都是以原子统计力学为根据的,因而也是近似的。“所有的原子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毫无秩序的行动,使得发生的少量原子之间的事件不能有规律地表现出来。只有在无数原子的合作中,统计学才开始影响和控制这些集合体(系统)的行为,它的精确性随着系统包含的原子数目增加而增加。”于是,我们似乎可以认为,由有机体和无机体电子信息实时交互运动构建起来的三维流体空间网站,必然是一个遵循热力学能量运动规律而生成的、随机波动的动态空间。

(3)空间结构中信息显示的过程性

上述三维流体网站空间结构的总体性和流体性技术特征,决定了在三维流体空间网站中,信息内容的显示方式不再是由用户根据自身的一致调用不同的信息模块,而是在这样一个空间的流变过程中,控制某一个时间片段,使其凝固成可以观察感知的空间,进而浏览分析这一个停滞的空间上承载的信息内容。当用户获得了这一片段式的空间信息内容后,可以松动这一空间,使其继续进入流变的过程。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空间不再是一种位置的移动,而是一种可直观化感知的时间形式,换句话说,用户在一个绵延不断的空间涨落过程中,体验到了时间――生命的流变。由此,我们意识到,三维流体空间网站为我们构建的,是一个能够统一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研究对象的相互运动,以能量转换为基本统计单位的空间流动涨落模型。正是在能量运动空间模型的意义上,我们才有可能创造一个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在生命体与非生命体之间展开交流活动。

下图表示的是一个三维流体空间网站的结构形式:

二、三维流体空间网站中基于电子信息能量的动态交互方式

生命体与非生命体的运动有多种形式,表现各异,但可以在基于能量统计的意义上互相转换,由此,我们一般将作为统计基本单元的运动物理量,称之为能量。能量以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生物能等各种形式,出现在不同的运动中,并通过作功、传热等方式进行转换。三维流体空间网站作为一个连接自然界内

有机体与无机体的开放性电子信息空间模型,是由无穷的电子信息微粒――Bit聚合而成的。比特由英文Bit音译而来,是计算机空间内脉冲波形所传递的基本信息量单位。因此,这个由信息量构建起来的空间,我们也可以看做是一个能量空间。当这个能量空间是一个封闭的空间时,其信息的运动方式,必然遵循经典力学的运动规律,成为一个封闭的力学空间,所有的运动完全是线性可逆的,换句话说,是一个完全可以由数学计算而精确控制的空间。但是,一旦这个封闭的空间与外界的信息(自然界内有机体与无机体的信息)直接相连时,其信息运动的方式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在一个开放的空间内,信息的运动将成为遵循耗散结构原理,成为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涨落而达到有序平衡。这样的一种运动方式,意味着“就是把生物学和物理学重新装到一起,把必然性和偶然性重新装到一起,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重新装到一起。”这也就是说,生命体与非生命体在能量的层面上,其运动的方式是相同的,也是可以交互的。于是,这样一个似乎消除了生命与非生命体边界的电子信息空间,具备了以下几种空间运动特征:

1、开放的动态空间

一个孤立系统,将会发展到均匀、单一的平衡态上,呈现一片“死”的景象,只有开放系统,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向有序化发展。三维流体空间网站与其他类型网站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个能够直接输入与输出自然界生命与非生命体信息的动态能量空间,这也就意味着,在能量的层面上,它是等同于现实世界的。这样一种技术特性,决定了它必须借助于各种技术手段不断与自然环境和生命体发生基于能量的信息交换,以保持其空间运动与现实世界的一致性。开放性是生命体得以在自然界维持生存的基本条件,因此,与现实世界紧密连接的三维流体空间网站,只有维持其技术系统的开放性,才有保证该系统持续地对来自现实世界的各类能量信息进行储存、加工,分配和更新,以使得这样的一个信息空间模型能够保持与现实世界的同构运动。

2、远离平衡状态

三维流体空间网站是一个多层次组织结构系统,其系统中的代码与单元、局部与整体、结构的各层级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而这种复杂的相互作用由于系统的开放性而每时每刻都受到来自现实世界能量信息的扰动,从而产生标志无序的熵流,这就要求它不断地从现实世界引入负熵流,使其进入有序状态。这样的一个无序――有序――无序的非平衡动态过程,在三维流体空间网站中用户的交互活动中,较为清晰地呈现出来:用户能量信息的每一次进入,都会破坏网站空间能量的相对平衡状态,而这种非平衡状态的生成,又促使网站空间吸纳更多的用户能量信息,以期使能量空间获得相对的平衡状态。如此循环往复,整个网站的能量空间就在涨落过程接近临界点、跃迁为新的能量空间。

3、非线性涨落运动机制

按照普利戈金的耗散结构理论,一个开放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各要素之间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或线性依赖关系,而是既存在着正反馈倍增效应促进发展,也存在着负反馈饱和效应限制发展。三维流体空间网站的各个构成单元,如底层代码、数据库、前端设计、信息流模块已经全部由标志信息能量的微粒(Bit)通过复杂计算而直接构建,可以与外部信息发生直接的交流,因此,其整体与局之间形成的,是一种可以相互转换的结构关系。在这样的一个结构体中,任何一点外部信息的扰动,都可能引起总体的巨大变化。于是,连接着无数用户生命体和自然环境信息的三维流体空间网站,其运动不再是如同其他类型网站一般,通过线性的层级展开,而是不可逆地随机经由能量涨落而实现的,只有通过大量吸纳外部现实世界的信息能量,三维流体空间网站才能维持其空间能量在有序与无序的涨落中获得越来越复杂的结构多样性,而只有获得越来越复杂的结构多样性,三维流体空间网站才能仿真现实世界的运动方式,进而逐渐逼近现实世界的本源:一个由多样性构成的、依靠电子信息“熵”能量交换而维持动态平衡的空间。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将如何感知和体验这样一个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新型空间呢?

三、三维流体空间网站的用户审美体验

当我们审视三维流体空间网站与用户身体之间的关系时,不由得想起公元前4世纪的哲学家第欧根尼・拉尔修记载下来的、关于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一些信条:“万物的本原是单子(monad)或l(u-nit);由这个单子产生不定的2(dyad or two),不定的2是从属单子的质料,单子是原因;由单子和不定的2产生出各种数目;由各种数目产生出点;由点产生出线;由线产生出平面图形;由平面图形产生出立体图形;由立体图形产生出一切可感觉的物体,产生出可感物体的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些元素互相交换就完全变成另一些物体,他们组合产生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换句话说,在毕达哥拉斯看来,我们身体所处的世界,本质上是一个由数学构造起来的、属于人类身体感知领域的一个精神空间,而当代数字技术的出现,似乎正在令人吃惊地试图证实他这个非凡的思想。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则进一步推进了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在他看来:“空间不是物体得以排列的(实在或逻辑)环境,而是物体的位置得以成为可能的方式。也就是说,我们不应该把空间想象为充满所有物体的一个苍穹,或把空间抽象地设想为物体共有的一种特性,而是应该把空间构想为连接物体的普遍能力。”在此,空间就变成了一种身体能够感知和把握的存在,成为一种身体的体验,“体验揭示了在身体最终所处的客观空间里的一种原始空间性,而客观空间只不过是原始空间的外壳,原始空间性融合于身体的存在本身。成为身体,就是维系于某个世界。我们已经看到,我们的身体首先不在空间里:它不属于空间。”于是,那个超验的永恒空间破碎为与身体共存的碎片,作为一个个局部的现象场而进入了生命――时间流动的变化之中。由于时间流动只有当下意义上的瞬间,而瞬间又只能在一个个连续呈现出来的现象场中才能被体验,至此,空间变成了时间,也同时转变为身体知觉的绽出。如果我们按照梅洛・庞蒂的思考用数字技术去构建一个时空模型,我们将同样吃惊地发现,这个模型几乎等同于目前正在出现于网络媒体中的三维流体空间网站。唯一不同之处在于,这个空间不仅仅是一种身体的内在感知,而是已经绽出为一个由物理性的电子信息构建起来的,可以被身体重复体验的流变空间。我们的身体一方面将感知到的现实世界信息转化成能量数据源源不断地注入这个空间,另一方面又无休无止地将自我生命运动的信息转化成能量数据注入这个空间,从而使人类在这样一个可以容纳宇宙万物能量信息的空间模型中,挣脱沉重的物质世界外壳束缚,与万物的本源性构造展开无处不在的交流。这是一种为了生存对现实世界展开的科学探索,还是为了精神自由而创造的一种游戏方式?在这里,我们

似乎无法区分三维流体空间网站究竟是一种科学工具还是艺术产品,但是,我们可以断言的是:三维流体空间网站正在给我们创造一种满足内在自由意志的生存方式。下面,我们试着分析一下用户进入这样一种类型网站所能获得的几种独特的生命体验:

体验1:生命的无限创造活力一般而言,人类所制造的人工产品一旦完成,它就切断了与人类身体的联系,成为一个仅仅是存留着逝去生命印记的无生命物体。然而,三维流体空间网站核心技术,是构造一个由电子微粒构建的空间点阵,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传感器等信息接口,连接外部的自然环境和生命体信息,从而形成一个动态的信息能量空间,一旦这些外部的信息停止了输入,网站空间就成为了一个僵滞的“死亡”空间。如果我们分析一下所有输入的信息,就能够发现,无论是物理、化学、生物的信息,就其本源,都来自人类生命对其所处的现实世界的理解和转化,这也就意味着,一切输入到三维流体空间网站中的信息,无论表征的是自然界还是生物体,都是人类生命意识的外化形式。就这样的一个意义而言,三维流体空间网站构造的,是一个人类通过其全部智慧和技术所理解和把握的现实世界模型。由此,三维流体空间网站就成为了人类调动自己所有的心智能力,投身于其中展开创造活动,又使其始终处于生成过程中的人工产品。因此,三维流体空间网站的用户,只要其将自己的生命信息注入这个网站,他首先体验到的,就是这个空间的在无数生命信息灌注过程绵延不绝生成的流变形式,进而体验自己身体内部所蕴藏的无限创造活力。

体验2:空间作为一种数学的计算与测量

当无数用户将我们所生存的现实世界各类信息输入三维流体空间网站的时候,一个动态的信息空间就被构建了起来,这样的一个信息空间,既可以是现实世界的抽象形式,也可以是现实世界逼真的拟像。然而,无论显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个空间是一种什么形态,由于其各类信息数据的仿真性,我们的身体感官将自动地将其认知为一个等同于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当空间成为一种与现实空间分离的动态形式时,我们就将看到并体验到,我们的身体不在空间里。按照胡塞尔的说法:“就时空的形状而言,数学已经开辟出了一条道路,尽管是以双重的方式……借助于纯粹的数学和实践的测量技艺,人们能够对物体世界中的一切诸如此类的延展之物作出一种全新类型的归纳和预测,也就是说,人们能够从当时已被给定的和已被测定的有关形状的事件出发,以强制的必然性对那些未知的和直接的测量所永远达不到的事件作出‘计算’。这样一来,那种远离于世界的几何学就变成了‘应用’几何学,进而在某个特定的方面就变成了一种关于实在性的知识的方法。”这里的意思显然是,空间是人类用数学和测量等技术方法所创造出来的。当我们重读这段近100年前写下的文字时,内心的惊讶几乎是无法描述的:它似乎精确地预示了当代三维流体空间网站的设计理念:空间是一种数学的形式。

体验3:时间成为身体的内在自由意志

柏格森把时间分为两种:量的时间与质的时间。前者,是可以计算的、由数目排列起来的独立瞬间,其本质是一个凝固的空间。后者,即质的时间,则是心理时间。它是异质的、连续的、纯粹的、内在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绵延。绵延如同流动的水,它是不可测量的:“它是一种性质式的众多体,跟数目没有丝毫相像的地方;它是一种有机体的演化,而这演化尚未成为一种正在增长中的数量;它是一种纯粹的多样性,其中没有彼此判然有别的性质。简言之,内在绵延的各瞬间并不是外于彼此的。”在柏格森看来,这种意识的绵延,源自意识组织深层的自由意志,同时又导引出日常生活中身体的自由动作,这样的一个过程表明:“引起人们作出自由决定的正是整个的灵魂。有一个动力式的系列跟动作联在一起;这系列越能代表基本自我,则动作越是自由的。”至此,柏格森完整地勾勒出了时间的形式:自由意志――绵延――身体的自由动作。于是,我们又一次惊讶地发现,柏格森所描述的时间,几乎等同于三维流体网站所创造的、与身体动作紧密相连的流变空间。这样一个由电子信息构建起来的流变空间,表征的似乎正是一种纯粹的绵延,而这种纯粹的绵延,正导引着用户身体的自由动作。因为,当用户的身体动作以电子信息的方式持续地涌进这个空间时,他的自由意志完全摆脱了现实空间的物质约束而获得了充分的身体动作自由,这种在电子信息空间中完全自由的身体动作,带给用户的,不恰恰是一种对于生命自由意志的深刻体验吗?

体验4:生命与自然交流而生成的审美体验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埃尔温・薛定谔在他的名著《生命是什么》中曾经预言:“第一,同思想紧密对应的躯体组织(如紧密对应于我的思想的头脑)一定是十分有秩序的组织,在它内部发生的时间必须遵循严格的物理学定律,并且有高度的准确性;第二,外界其他物体对于这个具有良好组织的物理系统所产生的身体上的响应,显然和相应思想的直觉和经验相对应,构成了我所说的思想的资料。因此,一般来说,这个系统和外界之间的物理学相互作用具有某种程度的物理学秩序,就是说,它们也必须遵循严格的物理学定律并达到一定程度的准确性。”这就是说,生物体和非生物体的组织结构之间,存在着能够相互作用的物理学秩序。那么,这种秩序是什么?薛定谔没有给出进一步的解释。约・冯・诺依曼则试图从神经细胞的电脉冲运动上解释这个问题,他说道:“在通常的(宏观)尺度上,电的、化学的、机械的过程,是能够明确区分的,不属于这一类,就属于那一类;但是,在接近分子水平的神经细胞膜中,所有这些方面都合并起来了。因此,很自然的,神经细胞脉冲就成为这样一种现象,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去考察它。”沿着诺依曼的思路继续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包含了电的、化学的、机械运动过程的神经细胞脉冲,就其本质而言,不过是一种由电子振动而生成的能量波。而按照爱因斯坦那个著名的公式E=MC2所示,世间万物,亦不过是光速意义上的能量波,那么,表征自然界无机物质的光子能量与表征生命意识的电子能量,是否是一个统一的共同体呢?这个问题,恐怕是永远没有答案的。因为我们无法检测光与电子的性质,鉴于光子的波粒二重性,你要检测,就必须将光与电子,就必须将其凝固为粒态,而它一旦成为粒态,就失去了波得特性,也就不再是光子了。不过,我们能够在统计的意义上确定光子衍射所生成的能量,我们是否能够在能量的意义上,感知生命与自然的交互活动呢?在我们看来,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当代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催生了三维流体信息空间网站,无数的用户正在尝试通过将他们的身体转化成电子信息能量,进如这样一个空间,企图体验他们是否能够与自然界的能量取得同一与和谐,也就是尝试体验我们通常所说的“天人合一”的自由状态。这样的一种自由状态,是一个绵延不绝的动态生成过程,恰如2000多年前的亚里斯多德所指出的:“既然质变事物的质变是被可感知的特性造成的,那么很显然,在任何这样的质变里,引起质变者的外限和发生质变者的外限是在一起的。例如空气和引起变化者是连续的。(译者注:指触觉)其次,颜色和光是连续的,光和眼睛是连续的。听和嗅也是如此,因为直接推动运动者的是空气。尝也是如此,因为味道和石头是直接接触的。对于无生命无感觉的事物也一样。因此说,不能有任何东西夹在质变者和引起它变化者之间。”

也许,亚里士多德在这里揭示的,正是我们生命的原始自然状态,人与自然对象之间,原本就是混然一体的,只是在近代西方机械论科学思想崛起之后,自然才被强行与人的身体分离,不过所幸的是,人类的本能力量无法容忍这样一种分离,因而,才有了20世纪后现代科学与人文思想的勃兴,这股强大的思想潮流呼唤着人类回归自然,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思潮的驱动下,我们看见了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连续涌出,而建构于这些技术之上的三维流体空间网站,似乎正在以一个物理性的电子信息能量空间模型,导引着人类在生命本源的基础上体验存在的原始状态,我们把这样一种存在的原始状态,看作是生命的终极性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