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冠心病中医治疗十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冠心病中医治疗十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冠心病,在历代中医文献中被称作为“真心痛”、“厥心痛”、“卒心痛”、“久心痛”、“膈心痛”、“胸痹”、“包络之痛”,及“心痛”等名称。并经历漫长的历史沿革,为中医认识治疗这一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根据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治疗大体上可归纳以下十法。

一、宣痹通阳法:该法适用于素体阳气不足,胸阳不振,外寒乘虚侵袭,以致阴寒凝滞,痹阻脉络所致。常见证有:终日伏安少动,心痛彻背,背痛彻胸,感寒痛甚,痛剧则肢冷而厥,面色苍白,舌苔白,脉沉细。

代表方剂:栝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若证见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痛剧则无休止,身寒肢冷,咳嗽短气,喘息不得卧,脉沉紧,为阴寒极盛,胸痹之重证。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用乌头赤石脂丸,以蜀椒、干姜、乌头、附子逐寒邪严重的沉寒痼冷,用的是一派大辛大温的药物。清代王旭高《退思集类方歌注》谓此方是“填寒厥气横冲之孔道,俾胸背之气各不相犯”,也是着眼于逐寒邪,振阳气。常用药物:薤白、桂枝、干姜、附子、蜀椒、细辛、乌头、葱白、肉桂、荜拨、良姜。

二、涤痰活络法:用于证为胸中气塞,胸窒闷,重压感,短气心悸,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苔白腻,脉弦滑。此为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或郁怒伤肝,肝郁气结,气郁化火,灼津成痰,顽痰结于胸中所致。

代表方剂:瓜蒌薤白半夏汤(《金匮要略》)、苓桂术甘汤(《伤寒论》)、茯苓杏仁甘草汤(《金匮要略》)、橘皮枳实生姜汤(《金匮要略》)。若痰热偏盛,痰热结于胸胁而疼痛者,可用小陷胸汤(《伤寒论》)。常用药物:半夏、茯苓、陈皮、瓜蒌、贝母、枳壳、竹茹、石菖蒲、桔梗。

三、理气止痛法:该法用于情志所伤,气机郁结,气滞日久,脉络瘀滞,郁滞的气血痹阻心络而发心痛。临证所见:胸闷胀痛,常引及胁肋,或向左肩背,或左前臂内侧放射,疼痛随情绪变化而增减,每伴有嗳气不舒,饮食减少,舌薄苔,脉弦。

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若气郁化火,心前区痛引及胁肋痛重,烦热口干,二便不畅,舌红苔黄,脉弦数,可用左金丸(《丹溪心法》)、丹栀逍遥散(《医统》),以清肝调气,或用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理气止痛清热。常用药物:香附、元胡、乳香、没药、枳实、乌药、沉香、檀香、木香、柴胡、郁金。

四、活血化瘀法:用于证见:胸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舌尖边有瘀点,脉沉涩。此证的病机为,瘀阻脉络心窍所致。因血统于心,于五脏功能有关,若五脏功能失调,气机运行失常,都能导致瘀血内生,闭阻脉络,瘀塞心窍。

代表方剂:丹参饮(《医宗金鉴》)、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常用药物:若一般瘀血较轻型用,当归、桃仁、生蒲黄、元胡、川芎、丹参、红花、山楂、乳香、没药、降香、三七。如疼痛较明显,说明瘀血重,则可用峻逐的方药,象水蛭、虻虫、土鳖虫、五灵脂、蜣螂、地龙等药,以加大逐瘀活血的力量。但在应用此法时,要结合病人情况辨证:如体质较壮,舌紫,脉实,始可峻逐。

五、通窍散结法:此法适用心痛急发作,痛剧较重者,主要针对痰瘀交阻,寒痹脉络,用辛香走窜药,宣通心窍,散痹消结,利气止痛,而作急救措施用。此类药市售常用的成药有冠心苏合丸、益心丸、活心丹、心宝、速效救心丸等。常用药物:冰片、苏合香油、安息香、麝香、檀香、良姜、松香、筚拨、元胡、细辛、白胶香、公丁香等,所用亦多为香窜、偏温、行瘀、涤痰的药物。

六、心胃同治法:据现代医学资料记载,急性心肌梗塞,早期约有1/3病例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腹胀、便秘等胃肠道症状,其机制可能为,心肌病变引起迷走神经反射作用于胃肠的结果,腹胀可能与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有关。根据祖国医学历代文献资料记载,中医把这些以胃肠道症状表现为主的急性心肌梗塞,列为心胸胃脘俱病,称其为心胃同病:其临床表现如(《诸病源候总论》)曰:“邪气发作,与正气相击。上冲于心则心痛,下攻于腹则腹痛”,合称心胃痛,又称心腹痛;其治疗以心胃同治。代表方剂:草豆蔻丸(《医学发明》)。常用药物:草豆蔻、白术、枳实、麦芽、半夏、干姜、青皮、陈皮、代赭石、茯苓、竹茹、瓜蒌、石斛、川楝子。

七、滋阴益肾法:心痛急性发作时多为标实,但追其病根多因人体虚弱所致。正如宋(《太平圣惠方》)曰:“夫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因虚而发,上冲胸间,则为胸痹。”心肾阴虚的心痛证见:胸窒闷痛,心悸盗汗,心烦不寐,耳鸣头晕,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边尖红,少苔,脉细数。代表方剂: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左归饮(《景岳全书》)、延寿丹(《世补斋医书》)。常用药物:肉苁蓉、石斛、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首乌、桑椹、生地、沙参、麦冬、百合、龟板、鳖甲。

八、补气养血法:用于素体气血虚弱,或久病不愈,气血两伤,不能运行营血,血不能养心所致。证见胸闷痛,遇劳而发,气短懒言,神疲倦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代表方剂:炙甘草汤(《伤寒论》)、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常用药物:人参、党参、黄芪、黄精、白术、山药、莲肉、首乌、当归、白芍、阿胶、枸杞子、熟地。

九、益气养阴法:用于心痛日久,气阴两伤,气虚则无以行血,阴虚则脉络空虚,引发心痛。证见:胸闷隐痛,时发时止,心悸短气,面色少华,舌淡有齿痕,脉细缓。代表方剂: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人参养营汤(《瘟疫论补注》)。常用药物:人参、黄芪、麦冬、沙参、五味子、元参。

十、回阳救逆法:用于阳气虚衰,心阳欲脱之危急重证。证见:胸痛彻背,短气,汗出肢冷,面色苍白,甚至暴上气而喘,昏厥,手足青至节,舌淡白,脉沉细弱或脉微欲绝,应以回阳救逆固脱。代表方剂:参附汤(《校注妇人良方》)、六味回阳饮(《景岳全书》)、四逆汤合人参汤(《伤寒论》)。总之,冠心病总属本虚标实之证。发作时多实,宜以驱邪为主,重在宣痹通阳,化瘀豁痰;未发作时多虚,应以补,重于调补气血阴阳之不足;或标本兼顾,虚实同治,视病情而定;若阳气衰微,心阳欲脱,应予以回阳救逆固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