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增强地理课堂的趣味性的课堂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地理学科知识构成和研究方法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和综合性,这一特性使得地理兼有人文科学的逻辑特质和自然科学的论证特质,相对于其他文科学科来说,学生感到地理课难上,学习兴趣不高,地理课堂的效率也就不理想。笔者从事地理教学多年,时时面临如此难题,查阅了相关教育理论,请教了学校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不断的进行自我反思,积极的改进自己的课堂,形成了多种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课堂效率的策略。下面择取其中的两个角度――创设生活场景和历史地理学科渗透来阐述。
一、联系生活场景,活跃课堂气氛
在地理教学中,常听到有学生反映:地理课枯燥无味,听起来无精打采。知识点零碎,记忆量太大,缺少强烈的“回忆点”。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注意引用相关地理趣闻和生活实际增强地理知识记忆的准确性。
例如,在讲自然资源概况当中“石油、天然气”这部分内容时,我给学生讲百慕大黑三角的故事:在百慕大附近的海域经常发生船只和飞机失踪事件,并且一直成为世界之谜。因此吸引了世界很多科学家进行探索。最近,人们在这里发现海底有大量的天然气,当天然气外泄时,海水的密度降低,船只的浮力也减少,从而使船只沉入海底;天然气是易燃性气体,遇到飞机和船只的发动机排出的火花就会发生爆炸,至使飞机、船只烧毁而神秘“失踪”,世界之谜终于解开,课堂气氛也得到活跃了。
再如,在《中国的土地资源》这一节,讲到植树造林可以控制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程度时,有学生提出:“我们植树节时常常选择种植树苗,这样的话要等到八年到十年才能形成有效的植被覆盖?周期如此之长,为什么不能直接移植大树,如此治理荒漠化的进程岂不可以大大加快?”
这样的问题现在带有令人愉悦的“个人思考”的闪光点。从学生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兴趣迸发出的兴奋,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我突然意识到,地理课堂随机生成的问题往往来源于生活,也更加有生命力更加吸引学生的眼球。于是,我反问学生,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于是课堂一下子“动”了起来,他们给了我很多答案,有合理的也有很大胆的想法。学生们的想法远远超出我的预期,处处闪耀着思考的光辉。我因势利导,及时的鼓励发言的同学,利用小组评价激励学生。
最终我们得出结论:之所以不移植大树,主要考虑大树的移植成活率低,因为在移植的过程中往往不能保证与树冠相成比例足够大得根系,而小树苗的树冠较小,与此相成比例的根系规模也较小,在移植的过程中容易实现。问题在学生们的热烈的讨论中逐一被解决,课堂效果较为理想。
二、强化地理的历史性,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自觉动力。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引人入胜的历史典故可以创设理想的“学习场”,有效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极大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
例如,在讲“地形、气候”一节课时,我给学生讲古人刘伯温怎样运筹帷幄,洞悉天机,料事如神;讲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时,让学生知道诸葛亮不仅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更是一位地理学家。强调诸葛亮并不是通过祭神而得来的风和雨,而是他精通天文与地理的知识,知道天气的变化而已。
在讲到中国的交通运输网时,我给他们讲陕西省宝鸡市作为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有两条铁路线经过,学生对“宝鸡”这个城市名称很好奇,于是我给他们讲唐玄宗在安史之乱时期处死杨国忠,缢死杨贵妃并闻“宝地鸡鸣”而将陈仓改名宝鸡的故事,而且宝鸡是我国最早的城市之一也是春秋秦国的都城还是炎帝的故乡,学生一下子记住了宝鸡这个中部重要的铁路枢纽。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教学的效益的提升,如同企业产值的积累,充满趣味性的课堂对教学效益的重要性就如同秩序良好的市场对企业产值的积累的重要性。通过课堂生成问题的讨论,引发学生的来源于生活的最朴素的讨论,使地理课堂处处弥漫着人文和思辨的气息。我们不能与语数外这些主科那样天然的占用学生多数的学习时间,现行的考试制度和课程结构使得地理学科处在“爷爷不喜姥姥不爱”的尴尬处境,但我要说的是,地理课堂也可以很美丽。
创设生活场景和历史地理学科渗透等方法的使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进而促进提升教学质量。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地理故事,就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使本来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从而提高地理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