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药店连锁业:搏命“生死时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3年1月1日起,洋药商可以以合资的方式在中国开办药店。但伴随着国内药店连锁业以“生死时速”奋力奔跑的还有一种刺耳的声音:现在“跑马圈地”,外资进来后也可以卖个好价钱。如果做好了这样的准备,那真是任何速度都不安全了。
新店开张“很痛苦”
商业竞争有时是一种意志的较量,在那关键的时刻如果有一点点的退缩,一切努力也许就化为乌有。最近在北京药品流通市场掀起轩然大波的德威治平价药房总经理张玉宽,一脸平静地坐在我们面前,向记者讲述那段惊心动魄的日子。
“其实都是空穴来风”,张将各路朋友转述的种种信息一律概括为“虚拟的消息”。他说,“德威治开张前的那段时间,我被各式各样的传言搞得很痛苦,经常听到某某要整你们了”,当时只能用“内心压力很大”来形容自己的生存状况。不过,他立刻用爽朗的笑声来了一个总结:“我们开平价药房是利国、利民、利己,并不是针对谁,现在我们挺住了,而且活的挺好。”
当获准在德威治1300平米的大药房里拍照时,镜头中前来买药的附近居民更像在逛超市,在开放式货架里随意走动。而从药房宽敞的玻璃门眺望马路对面的一家药店,陈旧的牌匾上字迹模糊,显得有些难以辨认。
在北京的1200家药房里,德威治平价药房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德威治的创立者们准备用令同行们大跌眼镜的速度开设第二家、第三家分店。“我们已经在筹措中了,药店已经选好址,120名员工正在进行封闭式培训,不久就可以看到德威治的下一个药店”,张踌躇满志地打了一个强有力的手势。这位拥有15年药厂管理经验,当过药厂厂长的总经理似乎并不相信“卖药赚钱店难开”的传言。
与大多数其它消费品相比,医药零售是一个壁垒森严的行业。《中国药店》副主编吴开华认为,这种行业壁垒是由医药产品的特殊性决定的。但是,为新进入企业制造障碍,显然不是完全出于对医药零售的安全性考虑。“这里面有巨大的利益”,央视咨询的一位资深市场研究人员说。地方保护、手续繁琐、同行恶性竞争、滥收费以及腐败行为都让准备进入医药零售的投资者头疼不已。一位从深圳挟资到北京寻找开药店机会的朋友,经过两个月市场调查后黯然返回深圳,临行惆怅地说,“北京的医药零售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广州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因为单体零售药店牌照僧多粥少,一张工本费仅200元的牌照一度被炒到20万元。直到2001年7月,广州市药监局放开对单体零售药店的禁令,形势才有所好转。
“游的最快的鱼”
“要想在医药零售市场获得利益,你必须成为一条游的最快的鱼”,一位药店经营者如是评价。因为,落后就意味着被后面追上来的“大鱼”吃掉。这些张开血盆大口全速推进的“大鱼”包括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2001年的兼并扩张,其旗下药店由10余家猛增至115家。其总经理陈济生希望“一个区一个区的吃,把连锁药店网络铺完北京市”, 2002年目标是200到250个门店。
一只脚已经跨入北京的三九连锁药店,计划在未来5年内开设1万家药店。国内药店零售额排名第一的重庆桐君阁,一年发展近160家连锁店。在这些国内零售巨头的背后则浮现出庞然大物般的国外连锁零售商沃尔玛、DRAGSTORE、地平线等。
面对日益激烈的生存压力,医药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连锁经营。药店连锁从1999年国家解除医药零售跨地域经营禁令后开始迅速发展。至2001年底,深圳市拥有医药连锁企业11家,药店近470个;上海从事药品零售的企业已经连锁的药店达902家;重庆仅“和平堂”就有连锁店面300多个。北京则干脆出台新规定,今后不再审批没有连锁经营的药店。
国家药监局的一位负责人解释说:连锁药店的管理成本相对较低,而且从进货的渠道上就阻挡了假药。连锁药店要想维持住整个企业的声誉,必须对每个门店严格管理,因为一家门店出现事故必然要牵连到其他药店的声誉。连锁药店一般配有专业人员对药品进行质量化验,从药品的内在质量上严格把关,堵住了假冒药品存在的可能。
但是,国内连锁药店的营业额与国外零售业相比,差距还非常巨大。德威治大药房总经理张玉宽坦言,“我们的药店规模与国外相比还远远不够。”
的确,重庆桐君阁年销售额不过5亿人民币,广州健民医药连锁店年销售额不到4亿元人民币,北京金象大药房为2亿人民币。而美国最大的药品连锁企业CVS,有4100多家门店,药品年销售额达200亿美元,几乎占美国年药品零售额的1/5。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连锁药店分会会长王锦霞认为,除了与国外企业经济实力对比悬殊外,我们的连锁企业自身发展不平衡,还存在许多问题。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总部与分店之间信息沟通不畅,未能完全实现统一配送,还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连锁;此外,新加盟店没有统一要求,影响企业整体形象;专业人才匮乏,尤其是缺乏精通业务的基层管理人才。
任何速度都不安全?
2003年1月1日起,洋药商可以以合资的方式在中国开办药店,中国医药零售企业将不得不接受“与狼共舞”的现实。“竞争压力当然有,但同样是一个发展机遇,我们连锁药店经营中的许多弊病在洋药商的冲击下也许可以得到根治,”张玉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事实上,“试点洋药店”已经在上海、北京等地悄悄运作了。据悉,外资医药企业早已在国内投资建厂,目前在华企业有1700多家,世界排名前20位的医药企业如辉瑞、诺华制药等均在国内拥有投资项目。“长期以来,他们进入医药流通领域只不过是一个政策和时间的问题,”一业内人士分析说。其言下之意是,洋药商拥有的药品流通经营和管理优势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
具有60年发展历程的美国药店,其经营方式早已多元化。有大卖场连锁店,也有小型专业连锁店,有特许经营,还有联盟经营,以及单体或独立经营的传统药店。如美国CVS,实行会员卡服务,持卡消费可以对CVS品牌商品享受10%折扣。而RiteAid,则提供免费测血压,给进药店的小孩提供低价冰激凌等。
王锦霞指出,国内药店连锁经营要多元化。学习借鉴国外连锁企业的经验,在经营医药商品的同时,根据各分店所在区域顾客的需求,兼营日用化妆品、保健品、食品、照像器材等商品,以方便顾客,增加营业额。海王星辰把柯达胶片冲印店引进连锁药店,是医药连锁多元化经营的一个尝试。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医保全新大药房开进华堂超市,同卖的还有薇姿护肤用品。三九朝阳药店里,洗发水、卫生巾、洗衣粉等便利品也摆上货架。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多元化尝试还刚刚起步。而主导国内药品流通市场竞争的利刃仍然是价格。哈尔滨、沈阳以及武汉都曾出现过激烈的价格战。日前,武汉的平价药店因为药品降价危及既得利益者,受到围攻、恐吓以及火焚。一位业内人士说,“我们不希望看到药品市场和彩电一样陷入毫无希望的价格战中,那样受到损害的将不仅仅是医药流通企业,患者的利益也得不到保障。”
王锦霞对国内连锁药店“飞速发展”的评价是:如果连锁药店不寻找新的支点,前景不容乐观。虽然,目前药店的零售毛利润有25%,摊薄之后将所剩无几。届时,无情的兼并将粉碎投资人的任何幻想。德威治大药房总经理张玉宽也表明:“连锁药店的发展,店面数量并不是主要的,不要单纯从数字上理解。”
伴随着国内连锁药店以“生死时速”奋力奔跑的还有一种刺耳的声音:现在“跑马圈地”,建起零售网络,即使将来不经营,外资进来后也可以卖个好价钱。如果做好了这样的准备,那真是任何速度都不安全了。
■德威治平价大药房建在北京市东四环红领巾桥南侧。总经理张玉宽认为,城郊结合部是自费购药人群集中的地区。这里有纺织部职工住宅,北有定福庄和通州区以及广阔的郊区,正是德威治目标消费者密集的地方。正在筹建的第二、第三家分店也本着这一经营原则,张玉宽称,在夹缝中生存正是德威治获得成功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