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读者沙龙 第23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读者沙龙 第23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特供”“专供”有市场

从10月份开始,国家工商总局和相关执法部门配合,开展集中清理整顿假借国家机关名义生产销售“特供”“专供”商品的专项行动。执法人员在北京、贵州等地调查发现,此类商品主要集中在白酒、红酒、茶叶等种类上,而“军队”“武警”“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等单位成了“特供”“专供”的重灾区。

观点

追捧“特供”实际上是追捧特权

尽管给产品打上“特供”标签有营销的考虑,但是那么多假冒伪劣商品以“特供”面目出现,并且能大行其道,其背后反映出国人对于特权的追捧。从古代开始,“贡品”便成为皇家甚至是皇帝才能享用的东西,“贡品”不仅是优质的产品,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在现代,对于无法达到“位高权重”社会地位的普通人来讲,喝两口“特供”的酒、抽几口“特供”的香烟,相当于享受了“首长”们享受的待遇,仿佛自己就是处在“首长”们的位置一样,这种心理满足不是花钱就能得到的。 (李忠军)

追捧“特供”反映出民众对食品缺乏安全感

“‘特供’的一定是好东西”,这是人们对于“特供”的基本认识,不是好东西能供给领导吗?所以,什么东西,一旦打上“特供”的标签,就意味着品质有了保证。其实大多数人很少接近领导干部,对于领导们吃什么、喝什么没有概念,只是一味地听着小道消息传来传去,根本不知道有没有“特供”,“特供”究竟是什么样的,遇到假“特供”自然是难辨真伪。(钟 和)

假冒“特供”“专供”行为侵害了消费者权益

滥用和假冒“特供”“专供”的行为已经构成了违法,侵害了消费者权益。若要清理整治相关违法行为,一是揭开“特供”“专供”的神秘面纱。“特供”“专供”虽只是民间说法,但政府机关的采购标准、采购渠道及其招标方式,却有必要让公众知情。二是禁止任何国家机关及其下属单位进行任何形式的“特供”“专供”授权。三是从市场生产销售的角度取消“特供”“专供”。市场经济社会不该存在特权产品,凡属民用品均应纳入市场化轨道。 (张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