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书法何以达到历史的高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书法何以达到历史的高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书法家不但要注重技巧,同时要加强品格与学养的修养,才能使其作品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书法 技法 品格 学养

书法批评家一贯主张人品、学养与书品相统一,这种品书论书的批评方式已成为书法批评的重要范式。这就要求书法家必须以修身为主、以学问为宗,方能内养充实。惟有内养充实其书法作品才可能臻于至善至美的艺术境界,也只有此种作品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永放异彩,世人宝之。

如今诸多从事书法行业的人再也无法像古圣先贤那样淡薄名利而潜心于学问与修身。他们在名利的诱惑之下仅以技法为尚,视学养与人品为细枝末节,结果造成内养严重不足。其原因在于追求技法相对方便易行,周期短,见效快,这为汲汲于名利追求的人们提供了迅即成名获利的便捷之道。他们认为只要有了娴熟的技法就可获得终身遨游书坛傲视古今的通行证。这种肤浅的认识与追求严重背离了书法艺术发展的正规渠道,结果造成了书坛虚假繁荣现象。比如近年来许多玩弄书法的投机分子在人体上进行书法表演的行为就是典型的事例。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得不令书坛深思和悲哀。

然而,历史上未受人诟病为人楷模的书法家,并非都是仅以技法传世的写字匠。他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其学养之深,人品之高,而且大都精于诗文词赋,深怀治国平天下之鸿鹄大志。写字对他们来说仅仅只是“英杰之余事”罢了。如今仅以技法为尚的书法家把曾经之余事当成了今生追求的头等大事。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书法的繁荣与发展虽是好事,但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很难从根本上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因为他们过于迷恋外在的技法追求却忽略了内在精神素养的提高与充实,结果很多人或缺乏学养的滋润,或有学养但乏人品,更有甚者在学养与人品两方面都严重荒漠化。因此,当他们内在心性在内养不足的前提下、通过笔墨技巧外化成书法作品时,其作品虽能曲尽法度,但很难以韵取胜。即使有韵,也只是病韵,不足称道。细观当今层出不穷的各类书展作品,其共同点就是形式有余,内涵不足,在外观上它们深得很多观赏者的青睐,但很难使真正的行家从中体味到书法作品象外之象、韵外之致的无穷之味。

书法家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出现,就必须“以学养为归,以质厚为本”,多方面来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其作品方能妙在法度之外而风规自远。李健《书通》就说:“无学不足以言书,无品尤不足以言书。”书法家如果缺乏学养的滋润,其书气味不雅驯;缺乏人品的关照,其书骨格不坚正。唯有学养、人品与技法相统一,书法家方能下笔沉著不呆滞、浑厚不模糊,这样写出的作品方能神采飞扬,遒劲潇洒,既有书卷气,也不失清水出芙蓉的天然之感,美不胜收。

不过,充实内养的过程并非像追求技法那样方便易行、见效时速。他们只有“不慕浮华而积之以谦厚,不期速效而持之以永久”,而且须“用心之精、用心之正与用力之勤,兼而出之”,最终方能“随所近之路以适于大道”。故只有勇往直前不畏艰险者方敢涉足。对于志不坚且无心向佛者来说,他们也许还未走过一马平川的必经之道就望而却步了。所以,以此从道者历来甚少,最终修成正果为人称道者则寥若晨星。但凡是历经了苦修文化与人格的“长征”之士,定会领略到文化历程上的奇花异草;他们也能在遍尝长征路上的酸甜苦辣之后,感悟到人生的真谛。此类人士因内养充实,于书法只要有兴趣,孜孜以求,其作品定有可观之处。他们的作品在外观上也许并不引人注目,即使引人注目,一定也会有众多的观赏者无法理解作品蕴含的深意,但它们在内涵上却平添了几分意趣。这的确可让很多欣赏者能从简易闲澹之中体会到“测之而益深,究之而益来”的深远无穷之味。这种“味”不仅仅是书法本身所具有的枯湿浓淡变幻莫测的外在美,更是书法家深厚学养与高尚人格魅力的外化与体现。要臻于此种境界,“内养”不充实而仅靠笔墨技巧定不能及。

鉴于此,对于那些急于名利追求的书法家来说,高尚的人格、深厚的学养不可或缺,或者弱此强彼。否则,便可断定你于书法的道路步履维艰,即使在当代声名远扬,在历史的长河里最终也要淘汰出局。这是历史的定论,也是时代的选择。因此,只有切实地把人格的修炼、学养的吸收以及技法的锤炼紧密结合,融会贯通,形成一个三位一体的立体结构,书法的道路才会走得稳,走得远,最终才能达到历史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