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数用结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数用结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从课前引导、课中研究、课后知识运用,三个方面论述了“数用结合”的重要性,解决了新课程下如何实现“数用结合”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结合;引导;研究;运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过多的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导致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低下,不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因而,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数用结合”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课前,引导学生了解实际,感受数学存在

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其实,数学并非是一门令人望而生畏的学科,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一般都能找到其“原型”,只有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和现实意义,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知识的“生活源”。

(一)在现实中体验“生活原型”

课前通过收集资料,动手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寻找现实生活中的内容,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让数学问题生活化。例如在《认识图形》的教学,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让学生掌握重点,我在课前要求学生收集身边的各种形状的物体。学生在收集过程中对立体图形成了简单的感性认识。上课时,孩子们纷纷展示着自己亲手收集的成果:牙膏盒、橡皮、可乐罐等物品。课前的活动使学生减少了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他们兴趣盎然,积极性高涨。学生乐于自己学,教师自然也可轻松教了。

(二)在玩中体验“数学情感”

玩是孩子的天性。若使孩子们能在玩中求知,在知中体验快乐,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把生活中的事物经由孩子们的手带入课堂并转化为数学研究对象,学生倍感亲切,减少了对数学知识的畏惧心理。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二、课中,带领学生研究实际,丰富数学知识

课前的学习仅仅知道了数学知识的一些表象。特别是对一些实践性很强的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没有自己的亲身体验,更谈不上掌握和运用了。为此,课堂上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建构。

(一)结合生活实际,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曾有人讲到:“教师走进教室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给学生创设一个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如果能够把枯燥的数学课与多彩的生活事件结合起来,对学生而言,就有一种特别的亲合力,它能一下子把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拉近,唤起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萌发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二)创设事实背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师必须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既要明确教材内容中的知识要素,又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创建一个数学问题探究的实习场,使学生在这个实习场中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如学习《统计》,课堂上,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春游,有五个春游的地点都有同学想去,我们就选择一个多数同学爱去的地方,想一想,你爱去哪里,就将手中的长方形磁铁整齐地摆在自己所想去春游的地点。这样就形成了一幅统计图。最后,根据统计数字确定了春游的地点。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不仅学习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图表,而且初步感受到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形成统计观念打下基础。

三、课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体验数学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能使学生进一步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直接运用,让数学知识服务生活

学生的课后练习是为了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了《时、分、秒》后,学生体验到了1小时、1分钟、1秒钟各自的长短,对抽象的时间概念有了具体的感知,我布置了这样的一题课后练习:请你为自己设计一个时间表,来表示出你从放学回家到上床睡觉的各项行动时间。这时候,孩子们开始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时间,不仅使他们准确有效地感受到了时间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具有较好的时间观念,懂得了时间之宝贵,应该珍惜待之的道理。

(二)社会化活动,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走出课堂,为学生进行探索和获取知识提供开放的内外环境。从校园到校外,随着学生活动空间的扩大,儿童的体验不断得到提高,经历不断增多,经验也不断丰富。

事实证明: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在校外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学有用的数学。也就是说,不可忽略了生活这一“第二课堂”对数学学习所起到的事半功倍的补助作用!让课外拓展在生活数学的引领下成为课堂教学整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朱慕菊.走进新课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