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新的课程理念促使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发生了变化,作为传统基础科目的数学 ……

【关键词】发现、新课标、课堂教学、传统教学、教学目标、教学模式……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对于把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具有重要作用。例如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课堂上老师尽管讲,很少给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活动的机会。这样,学生就会缺乏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也就很难培养出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才。因此,如何改革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是关系到为祖国建设培养人才的重要问题。

通过新课程理论的学习,结合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我探讨出"发现法"――发现质疑――讨论辨析――总结升华――发展探究"五步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以请教于大方之家。

1 "发现法"教学的尝试

发现发又称探索法,指教师在教学生概念和原理时,只是给学生一些实例或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一个平庸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高明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发现法无疑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先进教学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我选择适当的教材内容进行了"发现法"教学尝试。

1.1 在复习的过程中设立新问题的情景

学生原有的知识或技能是获得新知识的基础,因此,在引入新课程前要安排必要的复习,但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故在复习时必须精心策划,为下一步问题的提出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前要做复习提问;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学习新知识打下了埋伏,为"问题"的出场布置好了"舞台"。

1.2 设计问题,引发学生发现思维的火花

朱熹说:"大疑则大进"、陶行知有诗曰:"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由此可见,设计有探究因素的问题,设计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问题,是打开大门、登堂入室的钥匙,能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激起学生思维波涛,所以问题设计得好坏是发现法成败的关键。教师要组织和发动学生围绕问题一环扣一环、步步深入地进行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的问题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最后推广到一般。当学生完成这一发现时,他们的表情是欣喜和愉快的。

1.3 自行证明结论,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正值学生沉在发现的乐趣之中时,教师因势利导告学生,这里还有个"小小的遗憾":我们的发现都只是猜想和假设,他要成为真理是需要经过证明的,否则是不能推广到一般的,同学们能证明吗?学生情绪振奋,积极完成证明。这时教师指定一名学生板书。

教师总结板书后随即指出:这个结论经过了证明,现在就可以作为定理了,此时学生充满了自豪,觉得自己也有能力发现这个定理了。像这样的课教师就打破了以往"给出定理-证明定理-讲解要点-巩固定理"的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寻找-猜想-分析-证明"。经历了一番科学发现一个定理的"浓缩"过程,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尝试"发现法"教学的体会及认识

2.1 采用发现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人认为发现法是以学生"发现"来代替教师的"讲授",教师可以"省力"了,其实不然。因为发现法不是学生本人盲目地、无组织地去探求和发现,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发现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教师所教内容,要创设问他情景设计问题,要组织提问和讨论,要抓住关键时刻促使学生思维产生飞跃,这些都要求教师有过硬的课堂教学"功夫",敏捷的应变能力。同时教师必须真正通晓知识的基本结构,才能对教材作发现程序的加工。主要是:挖掘抽象材料的具体形式,挖掘结论的探索过程,挖掘结论反映的方法因素等。此外,教师还必须摆脱成人的思维方法和习惯,了解学生发现学习的过程,沿着学生的思维进入"角色",才能用学生的"脑袋"代替教师的"嘴巴"。要做好这一切,教师是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的。

2.2 针对教材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发现法的作用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发现思维。发现思维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发明创造的"智慧之窗",它主要包含直接思维、归纳思维、类比思维、辨证思维,与之相应的发现法则细分为下面几类:

(1) 直观发现法:对教学的新知识通过学生眼睛的观察、头脑的思维进行发现,多用于图形性质的发现。

(2) 归纳发现法:让学生对某些单个的、特殊的事物进行分析和比较,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从而进行发现。

(3) 类比发现法:是把所要学的新知识和与之有关的旧知识进行分类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特点和规律。比如:分式的通分类似分数的通分,在进行"分式的通分"一课教学时,可采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从分数的通分联想类比到分式的通分,从而发现分式通分的方法。

(4) 剖析发现法:引导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已知条件进行剖析和研究,逐步深入,推导出未知的结论。在进行"例题"的教学时,几乎都能用到这种方法。

2.3 "偏爱优生"转移到重视"学困生"

以前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教师往往倾向少尖子生,提问优生,板演尖子生,谈心优生。相反对"学困生"歧视冷淡,体罚、挖苦"学困生"等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差生面不断扩大,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为改变上述情况,培养学生数学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我校数学教研组决定"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改变对差生的态度,增加的差生的感情投入,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温暖、爱心和诚心。心灵的沟通使学生普遍对数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差生由厌学转化为愿学、爱学、乐学,一改数学课的沉闷气氛。

2.4 由"先教后学"转向"先学后教"

以前好多老师只注重教师的教,一进课堂就独霸讲坛,滔滔不绝,满堂灌。使学生昏昏欲睡,信息吸收率低,做练习、做作业时间太少,新知识学得糊里糊涂,得不到及时巩固,教师却要求学生课后去看书。这种"先教后学"的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冻的学习地位,效率低下,效果极差。

素质教育主张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广泛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课堂上要留给学生一些机会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这样才能不断地开发区能,促进主体地位进一步发展。通过教育改革,我校教师树立了全方位的学生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先让学生带着思考题充分预习,尝试做例题和简单的练习,基本上掌握了有关知识点后,教师再实施教学。"先学后教"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可以有的放矢,重点讲解学生不理解、不会的知识点。学生参与教学,教师依据学习规律,促进学生学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2.5 由"布置大量作业,机械重复训练"转向"注重检测,及时矫正"

过去,我们的学生一做就是几道题,这种题海战,浪费了学生的大量时间,效果可想而知。许多同学的课后作业互相抄袭,以应付检查。作业不能真正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现在,我们在教学中十分重视信息反馈,一改以往的题海战术,采用精心选择典型习题,压缩题量,课堂检测,节节验收,章章测试的方法,充分发挥了练的效益,得到教学质量大面积的回报。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现在课程改革中增加了研究性学习,自主型教学模式可以算是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在历史课堂上的应用。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来完成教材内容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活动对教师是一个促进,促使教师更深入地挖掘教材,更广泛地涉猎知识,而教师的点滴言行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榜样,学生一般都喜欢学识渊博,平易近人的教师。教师在学习活动中要扮演教育者、组织者、参与者、听众、评价者等多重角色,这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些学生重视不够,准备不足;有的学生表述不强,把原本生动的内容变成了读课文或简单地分析课文;有的学生不会查找资料,有的学生反映查找资料太费时间,对其它学科时间的分配不足等,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需要教师不断地对此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新课程理念下"自主-互动"教学模式更有效的落实,真正实现其提出的: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课程内容上,加强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文我们可以初步了解什么是发现法,发现法有哪些分类,发现法的基本程序有哪些,以及它在课堂教学中有哪些作用等。该方法从学生的好奇、好问、好动心理特点出发,以发展探究思维为目标,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运用这种方法能充分发挥认识的能动性,发展对掌握知识的探究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振华.发现法数学课堂探究模式的探索.《中小学教材教学》

[2] 李立富.运用发现法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益.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