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相机领域的中国制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相机领域的中国制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年来,数码相机的开发和制造,一直是日本企业的天下。2011年,日本企业遭遇流年不利,对于尼康来说尤为如此。2011年3月11日,9.0级强烈地震及引发的海啸摧毁了日本福岛周围半径数十公里的设施,尼康专业影像产品的制造基地之一——仙台工厂,受海啸、辐射、供电的多重影响,至今尚未彻底恢复元气。祸不单行,2011年夏天,尼康中端主流影像产品工厂所在地——泰国,因暴雨洪水,导致尼康工厂被淹,水漫金山。

反映到消费者端,我们所遇到的情况就是:缺货、涨价。最为显著的时间就是:2012年3月上市的尼康D800,上市两个多月后,许多第一时间订货的用户仍然未拿到产品,而稀有的一些现货,价格比官方价格高出1000美元左右。显然,对于供货,尼康有难言之隐。

2012年5月15日,尼康公司邀请了国内数十家媒体,一起参观了位于中国无锡的尼康光学仪器中国有限公司(即尼康无锡工厂,该工厂在尼康内部缩写名称为NIC),我们得以有机会了解到一个相机工厂究竟都包含哪些生产设备,工人主要负责哪些具体工作。此外,尼康此次高调开放无锡工厂供媒体参观,或许还蕴含着其他一些含义,试图传达一些其他信息,不过这些信息并未得到官方的确认,我们仅仅是揣测。(因工厂内部禁止拍摄,本文图片均为尼康官方提供)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尼康无锡工厂的概况。该工厂(公司)成立于2002年6月14日,在本文刊出时已经将满十周年纪念。尼康在全球一共有六个工厂,其中三个位于中国(另外两个位于杭州和东莞)。尼康无锡工厂,目前主要生产1系列可换镜头相机及其镜头,以及COOLPIX系列数码相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数码单反相机的部分元件。尼康无锡工厂目前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根据未来的发展计划,面积还可以扩大一倍。目前,尼康无锡工厂共有员工约8300人,其中80%是女性员工,员工的平均年龄为25岁。

我们过去曾经测试过尼康V1可换镜头数码相机,此次参观过尼康无锡工厂后我们得知,仅仅是V1机身部分,就包含了近200个各种零组件,而搭配的10-30mm变焦镜头,也包含170多个零部件。在生产线上,一台可换镜头数码相机及其镜头,是从一个个金属或塑料零件、一片片光学镜片(毛玻璃坯)开始,经过镜片研磨、塑料成型、涂装、印刷、检测等五大步骤生产而成,而其中每一个步骤,还细分为数个甚至数十个流程,由流水线上的各个设备和工人完成。

在工厂内,每一条生产线、每一个设备旁、每一面墙、每一扇门上都有清楚的中日文双语标记,而生产线的工人,都旁若无人、默默无闻。总的来看,尼康相机和镜头的生产过程中人工参与的比例相当大,而纯粹由机械装置完成的工序不是很多。例如镜片的研磨,很多步骤都需要工人用极其熟练的方式逐个处理,而诸如少量填色、涂抹粘和剂、镀膜清洗等等精细操作,也都是由人工完成。在参观结束之后,尼康无锡工厂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操作的区域非常细小,目前的工艺由人工操作效率要高得多,而机械设备的操作精度足够高的时候,此时由机械自动完成才会效率更高。

现场,还有记者问及日本工厂与中国工厂工人的差异。尼康表示,有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例如工作经验,尼康日本工人的平均年龄是35岁,工龄普遍超过10年。而无锡工厂,最资深的工人也只有10年工龄,平均只有短短几年的工龄。更长的工龄意味着更丰富的经验,能够从事更复杂的工序,因此在日本工厂,尼康的生产方式多为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即每一个工人可以完成组装生产的多道工序。而在中国,工人的流动性比较大,只能将工序流程划分的更细,每一个人仅完成较为简单的一种操作。体现到数据上,尼康工厂的管理者表示:日本工人的单位操作时间平均为35分钟,而中国工人的可能只有30秒。于是,体现在生产模式上,就变成了少品种、大批量的生产。

谈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为何尼康高端专业级的机身和镜头都是在日本生产,而销量最大的业余消费级产品都在中国生产,这不仅仅是人力成本的区别,也是工人熟练程度的无奈之举。而读到这里,我想各位读者也会瞬间明白,为何富士康设立在中国大陆的工厂,会成为苹果的各类产品最佳的代工地点,因为苹果的手机、平板电脑均以型号极少(甚至仅有单一型号)、销量巨大著称,中国制造,最大的优势是批量。

在尼康无锡工厂,我注意到在样品陈列处有尼康D700的部分外壳组件,例如内闪外壳、CF卡插槽和盖板﹑目镜口﹑按钮﹑拨杆甚至机身前脸。而在尼康无锡工厂的官方宣传材料商,也提及这里曾经生产过数码单反相机。尼康工厂负责人表示,无锡工厂不仅生产D700的部分外壳组件,D4的部分组件也在这里生产。

无锡工厂仅仅是尼康在中国的三个工厂之一。在未来,为了推进数码单反相机的进一步普及,为了扩大尼康可换镜头数码相机的影响力,中国工厂或许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因为日本本土和泰国的工厂,产能已经相当饱和,扩张潜力也不及中国。尼康总部的管理层究竟会如何决策?我想今年很可能见分晓。

苏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