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西部资源型城市如何转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西部资源型城市如何转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西部地区,严重依赖自然资源的城市不在少数。而这些城市在创造社会财富的过程中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如自然环境遭到污染、市民健康受到威胁、资源即将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等。因为种种原因,这些城市很难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完全彻底的转型。中国未来30年的发展战略和金融危机等国内外诸多因素,必将成为西部经济转型的助推力量。

煤城铜川的艰难探索

像我国许多地方的资源开发一样,地处陕西关中的铜川是一个典型的因煤而兴、先矿后市的传统工业城市。过去,煤炭的大量开采破坏了铜川地表植被和地下水,也导致当地严重的水土流失。

20世纪90年代初,铜川的空气污染超过了国家二级标准十多倍,一度成为“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但由于当地经济对资源的高度依赖性,其自身根本无力完成转型。

伴随着煤炭资源的日渐枯竭,鼎盛时期曾多达20对矿井的铜川矿务局规模也开始不断减少,目前仅剩下8对,而且多数矿井煤层距井口的距离也在10公里以上。“这是一座空城,能源枯竭型的空城!”记忆中的“黑金”也渐行渐远,留下的则是生活在采空区上的十余万群众,还有河水污染、环境恶化、经济转型等一系列难题。

2003年夏的一场几十年不遇的特大暴雨使这座城市更加满目疮痍,到处墙倒屋倾,尤其是居住在棚户区里的群众更是惨不忍睹,时任陕西省委书记的李建国在察看了灾情后,难过得落了泪,他明确表示要让改变铜川的这一现状。

也正是这一年,国家开始把西部地区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并完成了《陕西省铜川矿区采煤沉陷情况报告》,而该报告罗列的数据更让人触目惊心,据统计:当时铜川市采煤沉陷区总面积168.41平方公里。

2004年3月,铜川市则初步完成沉陷区内各种设施的受损情况统计,确认沉陷区内城乡受损民宅24539户共76712人,受损面积149.6万平方米,其中急需搬迁的居民13803户共4.2万多人。再加上棚户区和滑塌区群众,也就是说铜川当时急需搬迁的人口多达10万人。

2005年12月,全面治理铜川矿区采煤沉陷区的方案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准。与此同时,铜川市也相继出台了棚户区改造和滑塌区搬迁的具体方案。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搬迁拉开序幕。

为了让广大群众住得起房,铜川市推出了许多最为优惠的费用减免政策:如对土地出让金等13项费用全免,对市区道路开工费等5项费用减半收取,对2项劳务费用酌情减收,对开发商实行零利润开发等。而经过多年的努力,铜川市10多个安置小区均已成规模,约有4万群众乔迁新居。

一座花园式的新城也在其南部的耀州区拔地而起,随着铜川新区的建设,煤城铜川也初步实现了其艰难的转型。

转型刻不容缓

近年来,西部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成渝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的相继成立以及关天经济区的筹建,以区域经济为特点的西部地区更是屡创新高。

尽管西部地区也不乏西安、成都、重庆等这样的工业布局合理的大城市,但因为资源丰富,多数城市的经济仍属于资源依赖型经济。而相对于别的城市,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布局一般都围绕着自身的资源优势,产业结构的重心是对资源的开采、加工和利用,形成了刚性强的资源主导型产业结构。如陕西的铜川、吴起以及甘肃的白银、嘉峪关、金昌等西部的主要资源型城市均存在着急需转型的问题。

由于资源开发殆尽,产业结构单一,没有后续产业或替代产业等因素,大部分资源型城市都陷入了发展困境。对此,甘肃省白银市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员何军邑表示,以矿产资源开采、生产和加工为主导的资源型城市大都“因矿而兴,因矿而衰”,这就在客观上要求,资源型城市必须未雨绸缪,另辟蹊径,适时培育和发展接续产业。唯有如此,才能够走出一条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这也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指明了方向,因此,西部地区只有把发展接续产业作为当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现实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才能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才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才能有效缓解就业压力,才能保持社会和谐。

依靠资源,积累资金,另谋发展,多业并举,才是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而西部中小城市则可通过优先发展资源型工业,集聚实力,先形成一个领先的主导产业,然后再反哺其他产业,从而实现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转型须因地制宜

西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关系着全国和谐社会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大局。因此,解决西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已是迫在眉睫的重大战略课题。

“面对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带来的冲击,未来西部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的形势将更为严峻,困难则更为突出。”陕西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张仁华强调:西部资源型城市大多为地广人稀地区,仅从城市化和工业化角度而言,虽然某些城市的城市化率(以城镇人口计)已经达到60%,但是居民所享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等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仍很大,工业化技术水平仍然较低。

因此,西部地区的特殊困境决定了西部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选择是受限制的,是在生态脆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国家边塞要地的可允许范围下的替代资源和接替产业选择。

针对西部资源型城市所具有的特点,其转型也需要因地制宜。记者了解到,继2007年12月国务院了《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后不久,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振兴东北办则在《关于印发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的通知》中公布了12个城市作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其中西部地区的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有3个,分别为石嘴山、白银、个旧(县级市)。这意味着这些城市的转型将有望得到国家政策、资金层面的更大支持。

党的十七大也明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着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也表示,我们原来的经济发展方式,就是靠投资去拉动的,但这种靠资源投入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很大的毛病,那就是效率不高。而且在2004年以后问题更明显,如资源瓶颈凸现,环境被破坏,严重影响消费等。

当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即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增加需求,然后用需求来支持比较快的增长。但钱的规模到底多大合适?用在哪些方面更加有效?总之,我们不要因为要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就回到老的经济发展方式上去,要防止回到老的经济发展方式上去。因此资源型城市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给资金不如给政策

在刚刚召开的陕西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省人大代表、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印建安则坦言:在当前形势下,政府举全国之力来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短期内的问题确实可以解决,但长期来看,要解决根本性问题,中国经济必须转型。

他建议,政府可以不给企业资金,而给予产业机会。因此,在新一轮投资建设中,一是希望政府搭建平台,企业互为市场,按照市场规则运作,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省内企业;二是国家有首台首套政策,建议省里也出台类似政策,鼓励省内首台首套自主化装备的开发和应用。

他说:中国近年来确实发展很快,但是这种高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资源的高消耗、廉价的劳动力和对环境的极度破坏的基础上的,而有一句话形容中国近年来是“买啥啥贵,卖啥啥便宜”就是对我们现有经济增长方式很好的描述。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即使美国次贷危机不爆发,我们的经济结构也需要调整。所以,此次中国实体经济受到重创,是美国次贷危机和中国实体经济结构存在先天性缺陷叠加后的效应。而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经济就必须转型。

然而,在企业向现代制造服务业转型过程中,国家的配套的扶持政策却显得非常滞后。比如,目前服务型制造已经在我国制造业领域中得到了较高的评价,但企业拓展服务型制造却面临着很多政策上的障碍。虽然当前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也解决了部分服务型制造中存在的一些税收问题,但对于服务型制造这一新兴事物,国家并未形成鼓励其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限制了服务型制造的发展。

因此,政府应该站在产业发展战略的制高点,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和鼓励制造业企业开展服务型制造,从税收上调整和改进不符合或阻碍服务型制造发展趋势的政策,从而促使陕西、乃至全国制造业水平的整体提升。

转型还需创新思路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而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

西北大学陕西发展研究中心王峰虎教授坦言:“如果资源型城市不转型,那就只能面临矿竭城衰或者矿竭城亡这样的结局。西部和东部的资源型城市,尤其是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许多问题是一致的,如下岗、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单一等等,但是它们的性质却又完全不同,有着不同的战略地位和战略意义。”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生态经济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董锁成表示:西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亟须引起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希望国家能够给予像东北老工业基地那样的政策,或者相关政策向西部倾斜以支持其发展。

西部资源型城市转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来进行。根据西部资源优势和发展特点,西部资源型城市转型必须走多元化循环经济的道路,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资源和产业的多元化,以及资源替代和产业替代;对现有资源深度开发并延长产业链,扩大产品综合利用途径,使原来以单一的矿产资源开发为主的支柱产业转变为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推动转型很重要的一点是来自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外部推进。如果没有国家的扶持,转型没有希望。另外东西部地区的联动对于西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也非常必要。”董锁成强调。

陕西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薛健表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应紧紧抓住国家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构筑多元产业格局为重点,加快发展接续产业,唯有如此,西部资源型城市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循环经济是发展出路

近年来西部工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张,资源环境的问题显得日渐突出。而西部地区有很多资源性城市,如“钢城”酒泉、“镍都”金川等资源性城市转型与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是相吻合的,必须适度地多元化发展。

同样,在西南地区,如宜宾、德阳、绵阳等城市,过去都是单一发展工业,也都面临着转型的问题。

总的来讲,西部地区一方面要进行结构性的调整,一方面要用技术性的调整来实现整个地区的节能减排目标,即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在企业之间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

归根结底,西部工业城市要发展就必须走特色优势产业的道路,而特色优势产业也不是静态的,必须跟着时代走,必须搞循环经济,无论是为了产业竞争,还是城市宜居环境,只有搞循环经济才有出路。

陕西省省长袁纯清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陕西2009年将积极探索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突出抓好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和陕南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两大板块,破解环境脆弱地区和重点生态保护区的发展难题。

同时,开展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试点,重点推进汉中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建设。并加快发展新型环保产业,鼓励企业对工业废物进行充分利用,大力实行秸秆综合利用,积极推广果、畜、沼一体化生产模式,努力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陕西还将组建循环经济技术开发研究院,以搭建循环经济技术转化应用平台,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面对机遇和挑战,西部城市尤其是西安、成都、重庆这样的城市还应该发展创新型经济,只有这样,西部城市才能实现真正的转型,从而最终在整个国内的经济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