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配额增加,《雨果》受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配额增加,《雨果》受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2年5月30日上映的儿童奇幻片《雨果》,是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首部3D电影,采用了迄今为止最先进的3D技术,视觉效果可谓卓越。影片于去年11月23日在美国上映,赢得了评论界一致好评,在奥斯卡颁奖礼上捧走了5项技术大奖。

这部电影能在国内大银幕登台亮相(虽然迟了6个月),据说得益于今年2月中美刚刚达成的一项协定。这个协定其中一个内容是说,中国将在原本每年引进20部好莱坞电影的基础上,增加14部IMAX或3D电影。

去年,中国3D引进片的数量超过了20部,按照协定,今年这个数字会达到40部。也就是说,平均每个月会有3部3D电影上映。比如上个月,除了《雨果》之外,还有5月15日上映的《三个火》和5月25日上映的《黑衣人3》。此外,《马达加斯加3》《特种部队2》也都在引进行列之中。业内人士的普遍看法是,增加进口影片配额,对提高国产电影的整体水平、整合资源会起到积极作用。还有人认为,配额增加,就会有更多的影片同步引进,中国的影迷也就不必再望穿秋水了。

3D电影史书

2007年,斯科塞斯以《无间道风云》赢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此前他的电影多以男性为主角,充斥血腥暴力。比如《出租车司机》《穷街陋巷》《愤怒的公牛》《好家伙》《恐怖角》《纽约黑帮》等。拍摄《雨果》这样一部适合全家老少一起观看的儿童奇幻片,原因是他的妻子向他抱怨说,他的电影不适合12岁的女儿看。于是,这次斯科塞斯以一个男孩作为主人公,把自己对电影、电影史的挚爱和迷恋,借助一个充满怀旧感的故事表达出来,并用最时髦的3D技术向最传统的电影和电影大师致敬。

《雨果》改编自一部获奖的绘本小说《造梦的雨果》,作者布莱恩·塞兹尼克与电影颇有渊源,他是好莱坞黄金时期著名制片家大卫·塞兹尼克的亲戚,大卫·塞兹尼克曾制作了《金刚》(1933)、《乱世佳人》(1939)、《蝴蝶梦》(1940)等影史名作。《造梦的雨果》是在美国引起轰动的儿童书,它的形式非常特别,融合了电影和绘画元素,书中超过三分之二的篇幅是黑白铅笔画,文字和图画都以黑色外框框住,就像电影底片,如果快速翻阅,连续的镜头还带来了电影动画的效果。从故事开始,作者就刻意把读者带进电影院,读者看到银幕上的影像由远至近、由小变大,然后聚焦在主角雨果身上。这种模拟电影的做法与小说的内容相互辉映。

雨果是个孤儿,在巴黎火车站时钟墙后的暗窄通道里,过着不为人知的凄惨生活。他的父亲生前是个钟表匠,在博物馆发现了一个非常精致但已经损坏了的机器人,上面有一个心形钥匙孔。后来父亲在火灾中丧生,雨果只得跟着在车站管理钟表的伯父生活。伯父酗酒,时常不见身影,精通机械的雨果便承担起伯父的责任。在维护大钟之余,他试图修好机器人——这是他与父亲惟一的联系。而且雨果相信,只要会写字的机器人一修好,定会带给他来自父亲的讯息。为此,雨果时常在车站旁的玩具店偷一点小零件,被脾气暴躁的店主乔治逮住,老人百班阻挠雨果修理机器人,还没收了雨果父亲遗留下的一本手册,这是修好机器人的关键。雨果尾随至乔治家中,认识了乔治的养女伊莎贝尔,两人一起探寻机器人及乔治的秘密,而这探险,竟然把他们带向早期电影重要奠基者乔治·梅里爱(1861-1938)及一段珍贵的无声电影史。

感情的印记

《雨果》是斯科塞斯第一部3D作品,也是以黑帮片而闻名的他初次拍儿童题材作品,总投资达1.7亿美元。剧组在伦敦郊外摄影棚置景,搭出高度仿真的1930年代巴黎蒙帕纳斯车站,规模庞大,细节精巧。在拍摄间隙,演员休息时都不出影棚,漫步其中,使得表演状态停留在那个奇幻的时空。借助电脑特技,镜头穿梭于精巧复杂的钟表齿轮与机器零件的迷宫,开场镜头从飘着雪花的高空俯冲直下,由铁路上空扎进站台,顺着两列火车之间穿行而过,两边都是形形的乘客,在钻出一股蒸汽后,镜头来到熙熙攘攘的候车大厅,继续前行到一座大钟前,上移停在透过钟面镂空数字向外观望的雨果脸上,快速的移动画面融合卢米埃尔兄弟的早期叠加颜色摄影效果,使影片有种复古的暖色神秘感。

从俯瞰巴黎几次变换场景到雨果面容,从大全景到特写,一气呵成,相当惊艳。仅这一个镜头据说就花掉了海量的处理时间。影片的特效总监透露,每次渲染完一个镜头,都会花掉35000美元的电力成本。而很多镜头都渲染超过20到100个版本。在高科技上如此砸钱,影片拿下奥斯卡摄影、美指、视觉效果、音响效果、音效剪辑奖也属实至名归,难怪评论界认为这是马丁·斯科塞斯“视觉上最出色的电影”。

不仅如此,《雨果》更是一部极具私人感情和色彩的电影。斯科塞斯小时候患有哮喘,不能参加体育活动,不能和同龄的孩子玩耍,也不能养宠物,所以电影院成了他最常去的地方。儿时的斯科塞斯或许和雨果一样,只能透过窗户观察外面的世界,或在漆黑的影院沉浸于虚幻世界。可以说,雨果就是他本人的缩影。斯科塞斯在片中重建了梅里爱的玻璃屋摄影棚(世界上第一个摄影棚)及他拍摄《月球旅行记》场景,并亲自客串出演了一名摄影师。斯科塞斯带我们重温电影早期历史的辉煌与波折,对电影的爱不仅慰藉了老来寂寥的梅里爱,也改变了雨果的命运。

影片《雨果》与早期电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片中有多处情节设计巧妙,意味深长。

亮点设计一:心形钥匙

雨果一直以为,只要按照父亲留在笔记本上的方法,便能修好机器人,结果发现不行,机器人只轻轻晃动了几下便停住了。大失所望之下,伊莎贝尔脖子上一串神秘的钥匙给了他启发,那是一个心形的钥匙,是伊莎贝尔的养母,也就是梅里爱的妻子送给她的礼物,而机器人的心脏那里正好有个心形的钥匙孔。

亮点设计二:会画画的机器人

雨果将心形钥匙插入到机器人的心脏,机器人开动了,它在一张白纸上画下梅里爱的电影《月球旅行记》的经典图案。秘密揭晓,机器人带来的讯息并不是关于雨果父亲的,而是指向梅里爱——正是梅里爱制造了这个别致精巧的机器人。这个镜头拍起来其实非常困难,剧组运用了由电脑程序控制的磁铁,在预先设计好的路线上驱动钢笔,还得注意提笔和蘸墨的动作。

亮点设计三:飞舞的草图和电影

雨果和伊莎贝尔在家中无意中打翻了梅里爱珍藏的草稿箱,无数绘制着电影创意的草图漫天飞舞,在空中构成夸张的动画效果,这种浪漫化处理非常巧妙地展现了电影的魅力。类似的景象片中还有一处,就是为探寻乔治的秘密,雨果和伊莎贝尔在图书馆翻看大部头历史书,学习电影的历史,我们熟悉的经典电影画面在书中动了起来,《火车进站》《工厂大门》《寻子遇仙记》《将军号》……

链接:乔治·梅里爱

由英国老戏骨本·金斯利扮演的乔治·梅里爱(1861-1938),是早期电影最为重要的人物。他曾是魔术师、演员兼剧院老板。他对卢米埃尔的摄影机产生浓厚兴趣,开始鼓捣摄影机,在自己的剧院中放映电影并自己投资拍电影。

梅里爱在电影史上的贡献主要以其讲求摄影技巧和舞台布景,以及所拍摄的轻松幻想影片而闻名。他在拍摄中探索运用了停机再拍、特写、多次曝光、合成照相等早期特技手段,以及淡入淡出等组接技巧。他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玻璃摄影棚,在里面拍出了几百部想象力丰富的电影。

但是,因为激烈的竞争,在法国市场有百代公司,美国市场有爱迪生公司,梅里爱的公司渐渐入不敷出,他被迫论斤出卖他的影片。后来当听说自己的电影胶片被债主卖给鞋厂作鞋底垫脚片时,他一怒之下烧毁了全部库存胶片和电影道具,与妻子,也就是电影中的让娜阿姨隐居在巴黎,开玩具店谋生。直到1929年12月,巴黎举办了梅里爱回顾展,梅里爱后来说那是他一生中最幸福和光荣的时刻之一,这就是《雨果》的幸福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