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绚烂之极归平淡铅华落尽见真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绚烂之极归平淡铅华落尽见真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新课标》中指出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我们要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地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语文教学;感悟;小学语文

曾经,我为了追求教学手段的“创新”,将声、光、电统统搬进课堂,使课堂成了眩目震耳的“声像视听室”。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优美的语段、精彩的表达未指导,却使用电教手段造势,把语文课堂变成了多彩的景物展览;首先欣赏秋天田野的美丽景色图片,接着用幻灯片一张张出示图片及介绍“葡萄、橘子、苹果等等各种水果,然后欣赏“仙子”动人的舞姿。一节课下来,学生全部的时间都付诸应接不暇的听与看,根本没有精力去感受文章中的字、词的精确使用,句子、段落的独特表达。如此广用媒体“满堂灌”的课堂,学生收获的到底是什么?

曾经,我们为了贪求课堂“精彩”,为了刻意体现学科整合,只要学的内容能与思品、社会、美术、音乐等其他学科想关联,就毫无选择地将其内容搬进语文课堂,是语文课堂成了大杂烩。听过一位教师上一年级下册《画家乡》,还没有接触课文,就让学生动手画自己的家乡;一位教师教二年级上册《回声》,整节课给学生做回声实验,讲回声原理;二年级上册《活化石》从化石的概念讲到环境的保护。语文课堂是“丰富”了,学科间似乎实现了融合,可语文的东西没了,语文味道没来,这样的语文灌输意义何在?

正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恰逢柳暗花明又一村。《新课标》的确立让我欣喜不已。在学校的教研活动,与同事的研讨交流,平时的自我学习中,我都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的课堂教学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特别是在今年,我有幸参加了11月18日、19日在博乐市第三小学举办的国培计划、送教下乡活动,听了两位专家的课,给我阳春白雪,春风化雨之感。在课后的讲座研讨过程中,两位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新课标》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特别是两位老师着重提到的“语用点”给我深深地启发。那么怎样在课堂中达到“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一要求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应以诵读积累范文语言为前提。

《新课标》中提出语文课程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其中第一学段阅读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古诗词积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学二年级古诗《赠刘景文》和《山行》这两首古诗时,为达成“熟读成诵”这一目标,我就特意安排了一个教学环节:以课本上的这两首古诗为起点,以故事为引线,把学生的兴趣引向我国博大精深的古诗词文化当中,让学生在背诵中,不断地去探索,去学习,最终形成一种习惯,一种爱好,一种情趣。

以下是我的课堂教学片断:“同学们,这两首诗为我们描绘出两幅秋景图,写得真美。你们知道吗?古人们大多是用诗来表达他们对美景的赞美之情。关于古人写诗,还有很多故事呢?我给大家讲两个,好不好?”“好──”于是,我尽量用儿童语言给学生们讲了两个关于古诗的佳话,一是《骑驴推敲》,一是《王安石炼字》。学生们虽然听得一知半解,但却个个兴趣盎然,都嚷着、喊着再讲一个。我把话题一转,“老师还有好多关于古人写诗的故事呢,以后,慢慢给大家讲。现在我有个想法,先和大家说说。”“快说啊,老师。”“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就是说,你要读熟了很多诗,要是看到很美的景色,你就是不会写诗,也能通过背诵别人写的诗把那景色描绘出来了。咱们试一试吧?”“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去田野里玩,王俊龙呀,就看到树上橘子绿绿的,橙子黄黄的,挂在枝头,高兴地说:‘真美啊,这个时节出来玩真是好时候,我要做首诗。嗯……嗯……’他嗯了半天也做不出来,谁来帮他?”“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孩子们高声的齐声背诵。我立刻赞扬:“孩子们,你们太棒了!看,你们不会写诗也会吟诗了吧。从刚才我们讲的故事中也可以看出,古人为了写诗,费尽了心思,写出的诗句才流传千古的。我们一是为了不会写诗也会吟,二是为了古人写诗那么不容易,我们多背些诗好不好?”“好──”“那我们就约定好了,咱们一起每周背两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到时候啊互相检查。”“好!”同学们信心百倍地喊。

二、熟悉范文语言形式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

语文教学要重视词语的教学,使学生不仅能够依据文本理解词语的意义,而且能够依据例子发现词语的正确用法,丰富自己的词汇。根据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理解句子的意思,熟悉和掌握各类常用句式和修辞手法。要注意文章怎样前后照应,怎样开头结尾......

如在学习《草原》一文时,体会作者是怎么表达出蒙汉情深这一情感?我就引导学生抓住“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中的“飞”字来体会。这段中连续运用几个“飞”字,“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欢呼着,飞驰着”“车跟着马飞过小丘”。抓住“飞”字,通过前后联系、对比,引导发现,开始我们的车是“走”的,现在是“飞”了,由此体会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我们急切心情,进一步体会到蒙汉民族的情谊。透过三个“飞”字,学生就能触摸到文章的情脉,引领学生结合文章的意脉和作者的情脉,通过着力理解感悟“飞”多次重复使用的动词,从而领悟作者巧妙运用动词传情达意的方法和奥妙,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学习运用范文语言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起点。

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是我们学习的规律。对于咱们的孩子来说先学会运用范文的语言,是最符合学情的。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一课中,在学习了“无边无际”一词后,出示沙漠、草原等的画面,让学生用“无边无际的,大得很哪!”的句式说一说,在语言拓展,和有效的朗读训练后,学生水到渠成地读好了小鸟口中天的“大”。再如,跳出井口后的青蛙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让学生用“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一下子惊呆了,看见,于是对小鸟说,小鸟说。”的句式说一说,这样的说话训练巩固了课文中所学的知识,更是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总之,教语文,既不是那么简单,也不是那么玄乎;教语文,就是让学生爱读爱写、会读会写,就是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丛林中得到知识的滋养、情操的陶冶、智慧的启迪和精神的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