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市旧建筑改造再利用的新模式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市旧建筑改造再利用的新模式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我国30多年来改革开放发展的脚步,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和产业也在迅速蓬勃地发展着。其中,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各个环境艺术设计门类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和发展。中国在经历了环境艺术设计三个十年的大发展之后,其基本格局从最初一味强调新兴设计、大拆大建的建设发展思路,逐渐转化为更为理性的城市建设思路,即更加注重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主导的城市建设指导方针。近十年(1999-2009年),是我国房地产业迅速发展与国家着重发展高科技和节能减排建设的阶段,同时也是政府与社会各界更注重室外景观艺术和城市设计规划发展的阶段。我们逐渐开始摆脱原先简单、盲目地就地重建等理念,进而转变为把更多的目光和注意力留给原有旧建筑和地段,在经过理性分析和多方论证之后,结合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建设思路,然后再对这些旧建筑和地段进行部分有效的重新设计和改动,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使其成为有效的、更理想的居住地和城市环境的一部分――这就是我们称之为“城市旧建筑改造再利用”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环境艺术新命题。

一、学习理念,旧建筑改造的新范本

城市旧建筑改造再利用这个话题在全世界范围早已不是一个新主题,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早在20世纪中期便经历过从盲目推倒重建到理性注重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改革过程。按照城市更新及相关理论发展的变化过程来进行分析,战后西方城市,特别是内城和旧城更新的理论发生很大的变化,基本上是沿着清除贫民窟――重建邻里单位――社区更新的思路发展,指导旧城更新的基本理念也从主张目标单一、内容狭窄的大规模改造逐渐转变为主张目标广泛、内容丰富、更有人文关怀的城市更新理论。从时间的具体节点来看,英、美等国在经历了20世纪中期大规模的改造运动,以及30-50年代清除贫民窟运动之后,对其城市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与规划。然而,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也随之涌现。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萧条时期,尚未成熟的城市规划导致了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等问题的产生。这些问题的出现,引发了对城市发展模式的世界范围内的反思,其中也包括对上述城市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后所进行的反思。在此之后,西方国家城市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有了长足的发展,那就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核心,在城市的重建与复兴中,一方面力求体现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即城市复兴的目标更为广泛,内容更为丰富;另一方面是继续趋向于谋求更多的政府、社区、个人和开发商、专业技术人员和社会经济学者的多边合作。

我国是进行了近20年(1978-1999年)轰轰烈烈的现代化建设与改革之后,才逐渐开始意识到要更加侧重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城市复兴建设思路。跨入了21世纪之后,站在新的时代和全新的起点上,我国逐步开始注重旧建筑和旧地段改造和再利用。其中,我们主张以合理的更新、改建过程替代大拆大建的方式,这是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性选择。首先,跃入我们眼帘的即是以LOFT为设计理念的一些旧街区和厂房改造项目,应该说在某种程度上为城市旧建筑改造再利用提供了比较理想的成功范本。如北京的798艺术区、上海新天地、上海建国中路8号桥、上海苏州河仓库、杭州的杭印路49号等。但是,由于这些旧街区和厂房改建项目的形成背景与设计模式以及市场定位等因素有着较大的差异,从而对于城市旧建筑改造和再利用性这一主题的论证和最终产生的学术和实际效益的结果上都造成了不同的差异性。

1.上海新天地

“欧洲许多城市都保留了不同时代的城市‘断层’,如意大利里昂,从古罗马时代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面貌都保存下来。还有巴黎,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与现代的城市和谐共存。中国的城市也应留下历史、文化的印迹……”这是我国香港瑞安集团董事长罗康瑞的观点。当他在业界一片反对声中毅然接下上海太平桥旧区改造项目时,有一位美国的旧城改造专家却十分赞同他。设计师本杰明・伍德与他惺惺相惜:“中国许多城市往往因为新的建设就轻易地把过去的老房子毁掉了,这是十分可惜的。”他们凭着坚定的信念和独特的文化理念,成就了现在的上海新天地。

2.上海苏州河仓库

在20世纪30年代,苏州河两岸是上海早期工业的重地,从而留下大量年代久远的厂房和仓库。这些已经颓败破烂的老而大的建筑正在变成艺术家的乐园。我国台湾设计师登琨艳1998年底率先入住苏州河中段一间上下共2000平方米的旧仓库,与运货装卸依旧繁忙的上海市纺织原料公司新闸桥仓库一墙之隔。工作室的大门用铁和铜拼镶,艺术味浓郁。低廉的租金、历史风貌和市井生活融汇一处的独特景象,把艺术家吸引到苏州河畔傍水而居。“租金便宜,上海风情浓郁,这里是绝好的创作空间。”画家丁乙说。设计师刘继东把他苏州河上的工作室称为“一口深邃的古井”,这口“古井”是他不少设计灵感的源泉。刘继东的工作室位于当年上海十九路军八百壮士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四行仓库,好几扇当年的仓库里的铜门都原样保留着,上面有白漆刷的号码,似乎还有弹孔的痕迹。而昔日的战壕俨然已经被改造成时尚场所。不久前,一些英国时尚品牌还选择在这个全中国最著名的仓库里召开产品会。

3.上海建国中路8号桥

8号桥位于上海市建国中路8-10号,是上海汽车制动器公司的闲置厂房,由时尚生活中心有限公司总裁黄瀚泓创建。20世纪90年代初期,黄瀚泓离开香港来内地发展,先后参与开发了瑞安广场、上海新天地等项目。如今,8号桥已成为上海创意产业基地的成功典范。据了解,8号桥的租赁期限为20年。一期由7幢建筑组成,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改造始于2004年3月,由日本设计师万谷建志、广川成一设计,是上海厂房改造较早的项目之一。在改造过程中,原有厂房的轮廓被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下来,但建筑立面和内部装修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设计师使用了大量的玻璃门窗,以保证室内良好的采光,同时对旧厂房的渗水、抗热以及防火安全系统进行了改造,新建筑内部功能齐全,设有办公室、陈列室,也包括会议、信息、教育、培训等设施。

4.北京798艺术区

原为七星华电集团名下的798、718等几个工厂的厂区,面积约22万平方米。项目由20世纪50年代前东德援建,世界上22个大厂提供技术支持,并由55位德国专家采用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建筑工艺和设计理念设计建造。这种建筑风格的厂房目前仅在中、德、美等国家有极少量存留,是世界上仅存不多的、带有包豪斯建筑理念的厂房建筑群,堪称工业发展史上的文物。这种风格建筑的再度兴起源于美国人罗伯特在京城艺术圈内的推荐。目前,该区域聚居了大量的画廊、工作室、文化中心等艺术机构。厂房、烟囱、标语和各种现代艺术形式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强烈的视觉和文化的冲突。但在这片区域今后的发展和规划上,艺术家和七星集团之间存在着冲突,引起了人们对该区域发展规划的高度重视。

以上四个案例背景不同,基础条件不同,市场定位不同,境遇也不尽相同,但均为旧厂区演化为艺术家的创意产业园区,在国内具备一定的代表性。这四个案例、两组对比中,第二和第四者更多的是艺术家的自发行为,旧区改造内的个体内部空间规划精彩纷呈,而外部空间、园区环境及道路等要素由于缺少建设主体的统一规划加上租期制约,基本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如果得不到政府的实质性支持,难免不被商业性的开发所吞噬;而第一和第三者则融入较为成熟的商业开发理念,在较长租约的保证下,由一个开发商按统一的理念进行规划和建设,在留存历史记忆的同时,使一片面临死亡的地域重新焕发出生命力。相比另两者而言,不仅鱼与熊掌兼得,也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二、取其精华,寻找合理模式改造旧区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LOFT的兴起和表面的繁荣认同为找到了旧建筑改造特别是产业建筑改造性再利用的理想模式。尽管LOFT与其他旧建筑改造一样,使历史建筑(非文保建筑)重新焕发了生机,但由于多被冠以艺术创意产业区的名义,似乎LOFT更容易被狭义地理解成是前卫艺术推广和精英思想自我陶醉的商业化标签,而非更具普遍意义的旧建筑的“再生”。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非LOFT形式的旧建筑改造,比如说上海交通大学海事历史博物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校区,以及上海外滩18号与9号等改造项目。这些都是较为成功的旧建筑改造项目,但与上述的LOFT形式都是有较多的不同和变化之处的,这里就不做详尽的介绍了,笔者只是从这些成功的旧区改造项目中总结了一些优点和可鉴之处。

1.旧建筑改造需要多样化

不要盲目跟从LOFT风格,更不要把设计改造思路只局限于这种单一模式上。LOFT风格起源的美国SOHO社区也是由最初的艺术家自发随意建设,到后来的一系列改革进化之后,才走向了今天的繁华与成功。我们要多想想这些旧建筑改造除了能改造成创意产业园区之外,还能改造成像廉租房、办公室、酒店、餐饮等其他类型的空间。比如像杭州汽车发动机厂主厂区搬迁改造的规划中,在不破坏厂房主体结构的前提下,改造成廉租房或者小公寓。最终的结果就是为中低收入者以及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诸多便利和住房保障,为社会的发展和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设计与政策法规的互动与调整,提高建筑适应性

建筑设计各项规范是随着工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调整的,因此,在旧建筑的改造设计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由于前后规范条款的不一致所产生的矛盾。应该认识到强制性规范的设置,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生命财产的安全。旧建筑的改造利用,建筑的安全性是最根本的要求,不能为了保护历史价值而忽略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因此,以破坏建筑结构安全的代价来取得设计突破的方式是不能提倡的。建筑功能的重新布局和调整,是以结构安全为前提的,上海交大海事历史博物馆的改造正是严格地遵循了这一前提条件。这更需要设计师的应变能力和扎实功底。

反之,国家也需要为旧建筑的改造利用提供更适宜的政策法规。比如,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于改建项目均以参照新建项目、最新规范为原则,由于受现存条件的制约,有些旧建筑的改造项目很难完全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这就需要在针对旧建筑的改造项目上有更详细、更具可操作性的政策依据,甚至是专门的规范。

结语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与发展条件之下,逐步开始倡导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城市复兴建设理念。在这个时代浪潮中,许多艺术家的一些带有特定目的性的活动引发了LOFT模式的改造,同时,也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开始普遍认为这种行为表达了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念、新的遗产保护和城市建设理念。然而,在参考了欧美等国家LOFT模式和旧区改造的发展轨迹,以及我国的一些案例之后,笔者认为目前国内的LOFT模式发展只是旧建筑改造和再利用过程中的阶段性、过渡性产物,而绝非最终性和唯一性产物,不要盲目泛滥地跟从其风格,也不要把对于旧建筑改造再利用局限于这种思路。如果这样的话,其后果不堪设想,我们也能从国内的一些案例中看到LOFT模式发展的局限与困境。因此,无论是建筑师、室内设计师还是其他环境艺术设计与艺术工作者,应拓展自身眼界、着重探索旧区改造的多样化道路,同时不断研究旧建筑改造的各方面要素,从而进一步提高旧建筑改造后的利用性与实际效益,并通过旧区改造所产生的影响,逐步唤醒整个社会对于旧建筑改造再利用的理性认识与重视。争取做到理性分析,客观精确地找出旧建筑、街区的弊端与缺陷,制定详尽的、多样化的改造方案,借鉴各方面经验,加以适当论证和对比,最后进行施工改造,再不断进行完善。一定要做到旧建筑改造不是喊口号与盲目跟风,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去除缺陷、追求优异的旧建筑改造,使得那些旧建筑和街区获得伟大的重生并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参考文献:

[1]王丽琳.旧建筑改造成功案例.东方综合网,.2008-12-5.

[2]陈宇.建筑归来――旧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精品案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3]陈翼峻.从LOFT到城市旧建筑改造利用[J].建筑与文化,2006.29(7):82-91.

[4]林兆璋,倪文岩.旧建筑的改造性再利用[N].建筑学报,2000.1(2).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