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坚持三个“转变”,树立新课程理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程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选择、教学方式的取向、课程评价等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许多崭新的观点和实施建议,目标之一就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性学习向主动性、探究性学习转变。这给中学历史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会,对策则是认真解读、领悟和接受新课程中蕴涵的思想理念,在积极参加学习培训、深刻钻研教材外,关键还在于转变教学观念,与时俱进。尤其要坚持以下三点:
一、教学目标由“双基”向“三维”转变
以往,由于过于强调基础知识,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深挖洞、广积粮”,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学生整体素质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进而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存在明显不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创新能力的提高。其中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连接知识与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高度升华,完整地落实“三维目标”才是提高教学效果和应对考查的关键。
因此,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打好基础,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其次要启发思维,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再次要坚持导向,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特别是要在教学中关注社会现实,倡导人文关怀,强调学以致用。
二、课堂组织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主动者、支配者,学生是被动者、服从者,是一种简单的授受关系。师生之间很难做到平等地传递信息,教学效果不理想。而新型的历史教学应该是对话式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平等地进行对话,让彼此的思想通过碰撞达成互补,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心态中接受知识。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看“教”就是要看教师怎样从探究问题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主动、深入探讨历史问题的机会,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活跃发展。历史学科的中心在于发展学生对于历史探究的方法,学生不应只学那些“事实性”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关于“历史知识如何而来”的“程序性”的知识。这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历史思考,提出问题,并且自己能整理论据来回答问题;同时超越课本提供的史实,通过阅读历史文献、期刊、日记,以及研究工艺品、访问历史古迹和其他过去的证据,富有想像地考虑这些记录建立时的历史条件,并对比当时在同一问题上的各种不同观点。这是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的平台。
看“学”的中心就是“以学论教”。“以学论教”可以使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手段、方法,使学生学得主动,在课堂上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按照自己的活动方案主动向学生提供一些信息,学生根据这些信息在对问题情境进行探索的时候可能会碰到一些问题,出现信息缺乏的情况,这时候学生主动向教师寻求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更主动。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思维特点会在这种主动的探究学习中激活起来。让学生从“做中学”,通过对原始文献资料的搜集、寻找、阅读或运用,图表的制作,角色的扮演等手段来增加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机会,使整个学习充满吸引力,充满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考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的手段。
三、教师角色由“师长”向“学友”转变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永远是平等的,只有师生平等、民主教学,学生的智慧、才能才得以充分的发挥和发展,教师的教学意图才得以较好的贯彻。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历史课程的改革一方面趋向于反映出一个包括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思想、社会与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整体的历史、全面的历史;另一方面也与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紧密联系在一起。历史教师在这种情势下必须及时了解和掌握历史教学及研究的动态和发展方向,吸取最新的教学、科研成果,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知识,不断拓宽知识范围,改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同时,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不同课程领域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因此,历史教师应多吸取相关学科知识,如社会学、地理学、经济学、哲学、美学、书法、雕塑、绘画、宗教、法律、音乐、军事等知识。只有汲取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才能丰富、加深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培养学生开放、创新思维的能力。即使如此,我们仍然要由知识的传递者向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转变。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应该割裂开来,而应该是师生互教互学,逐步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职责不仅在“教”,更在指导学生“学”和教会他们“会学”,“授人以渔”,把“维持型”学习变为“创新型”学习,把“一次求学”变成“终身求学”,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彼此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总之,能否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这是当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改革,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以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作者单位 江西省新余市教育局教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