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分与合 动与静 雄与秀 景与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是一篇出色的山水游记。作者向朋友朱元思娓娓述说行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读者带进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中。我们可从下面四个视角随作者“从流飘荡”,欣赏美景。
一、分与合。初读,你可看出文章先总写富春江的山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则分别描画“异水”和“奇山”,层次井然。细读,你又可发现作者并不是把“总”和“分”截然分开,而是多处运用“分中有合”的笔法――富春江的高山流水美在山、美在水,更美在水中有山,山水相映、相谐。你看,“水皆缥碧”,那是一种青绿之色,作者明写水色,又暗衬山色,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水本无色,有了“高山”“寒树”在水中的倒影才加浓了水色,水因有山的相伴才“缥碧”,山水相映,才能益“奇”益“异”,平添趣味。又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两句,字面上写江水飞动之美,但实际上又在状山之形――如果不是两岸有高山“夹”着,会有那么湍急的流水吗?可见这又是“水中有山”的妙笔。再如当我们聆听“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时,都会浮想联翩:正是有这山涧之泉水歌唱着汇入山下的江水之中,才构成“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的奇景吧。这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构思艺术给我们以无穷的遐想天地。
二、动与静。山势本为静态,但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化静为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由句中的拟人动词“负”和“竞”,可见群山之“上”和“指”是有意为之,是主动地欲比高低;而“轩邈”两字又可见“竞”之范围有纵有横,空间极为广阔。这样,群山的峻峭动势和勃勃生机便尽在其中了。与化静为动同样巧妙的是以声衬静法。泉水泠泠,好鸟和鸣,蝉千唱而不穷,猿百啼而不绝,这是一曲长短错落、连绵不绝、悦耳怡人的美妙乐章。听着这样的山林交响曲,我们反而能感觉到山水间的淡远幽美之境,这就是以声衬静法带来的审美乐趣。这使我们联想到《济南的冬天》中一处动静结合的妙喻――把点缀着残雪和草色的山坡喻为穿着“带水纹的花衣”、仿佛还露出一点“肌肤”、“害了羞”的少女。山们穿着由一道儿白的雪和一道儿暗黄的草色裁剪成的“花衣”,而且这“花衣”还在不时地随风飘动,在飘动中人们看到了它的“肌肤”――嫩绿的小草,点缀的野花……读者通过玩味静中有动的写法,尽情享受其中的诗意美――娇嫩、清朗、秀丽。
三、雄与秀。作者笔下的山水是雄奇与秀丽的统一。你看,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无论从高度还是从广度上都显示出壮阔奇峻之动态美;江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又给人汹涌奔腾、势不可当的力度美。我们再欣赏表现秀美的句子:高山上“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只见枝叶时密时疏,错落有致,日光时明时暗,恰到好处,好一幅秀美的树影天光图!那水呢,“缥碧”之色,赏心悦目;“游鱼细石”,饶有情趣;泉声泠泠,令人心醉;更有好鸟相鸣,蝉啭不穷,猿叫无绝,恰如优美的伴奏,使人如入清幽淡雅、秀丽无比之仙境!文中雄奇与秀丽交相呈现,给读者多样化的审美享受。
四、景与人。其写作手法有二:一是状物中融入作者的感觉,以突出景物的特征。例如“寒”本属于人的触觉,作者用来形容“树”,将触觉与视觉连接起来。于是,读者自然能想象到“夹岸高山”之上那些树的特征――高大挺拔、繁茂蔽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两句也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二是状物中融入作者的情感,以人衬物,袒露心志。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妙笔!“鸢飞戾天者”能“息心”,“经纶世务者”能“忘反”,就是因为“峰”之高峻、“谷”之奇异使他们发生了情感心理变化。由此可见此处山水美的感染力之强。当然,这一笔法除了以人衬物作用外,还有袒露心志、抨击时弊的点睛作用。作者仿佛在进行这样的劝告:从追求功名利禄中摆脱出来,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去尽情享受吧!这种移情入景、景因情显、情景交融、暗示心志的手法很值得我们写山水文章时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