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新课改后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依然让人担忧,本文从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拓展教学三方面入手,对目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大纲的修订、新课程的实施和新教材的投入使用,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和讨论也渐渐地走向了平静。这一轮课改,不仅在改革教材上加大了力度,使教材更适应学生的知识结构,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在课堂教学上,一改过去沉闷的灌输式教学,力主自主的、合作的、互动的、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学生一个自由、自主的学习空间,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平台。新课改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作为一个一直在一线努力实践着新课改的语文教师,认为目前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为此,笔者将深刻地分析当下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只重课件,不重效果

利用计算机教学是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有些语文教师没有充分认识“辅助”的含义,认为上课用多媒体就能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因此,无论是什么样的语文课型,不管是否适宜用多媒体教学,大多数教师都使用多媒体课件,甚至于出现了堂堂用课件,没有课件就不知如何上课的现象(这种现象多在年轻教师身上发生)。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滥用多媒体教学”。

上课用的课件,要么是网上下载后稍作修改的,要么是购买的课件光盘,也有自制的。上课时,特别是公开课上,教师只顾着考虑怎样将学生一步步引导到他预设的课件上,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反应。我们都知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是根本无法考虑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性认识的,再则因为语文学科的多维性,在课堂上学生的生成较之其他学科要更为丰富些,也更难预设。因此,围绕课件的设计,在学生思考与讨论时会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课件所给定的答案上来。有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发展与课件所给定的答案背离很远,教师就干脆播放出答案,用屏幕上的文字来代替学生的思考。这种现象我们通常都说是“被多媒体课件牵着鼻子走”, 大多数语文教师也都认识到了这一点。

多媒体引进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比较短暂,这种新兴的教学形式被大多数教师青睐。但是在课件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绝大部分的中老年语文教师,他们的课件内容单一,只是一些简单的背景资料及密密麻麻的文字,最多用上几张图片,至于视频、动画等富有吸引力的媒体极少出现。这种时候的多媒体课件与传统的写满粉笔字的黑板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用了一层漂亮的外衣来装饰原有的传统教学,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可以解释为“新瓶装老酒”。

语文是一门会给人带来无尽遐想的学科,她的每一句话,每一处描写,亦或是一个标点符号,都有她独特的魅力。我们要感受她的美,只有通过阅读,通过阅读时的思考,思考时的联想来感受,并且在不断的想象中,深化她的美。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多样性,它的直观性给了学生感官上的直接性,使得学生能更直接的去感知事物,并且对他们没见过的事物有一个更好的感性认识。但是也正因为这样的直接,却剥夺了学生对新事物的幻想权、想象权,这种直观的影像替代了学生脑中模糊的印象,替代了学生的想象,强夺了学生的朦胧美感,强制了学生的思维动势,遏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影响了学生脑力和智力的开发,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定会缺乏创新的精神。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重形式,不重质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而被提出并被很多专家教师所认可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因为它的新型性,所以也被广泛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新课程标准中一再强调课堂教学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思想无疑是正确的,可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行为就有失偏颇了。

在课堂实践中,这一思想的行为表现之一是:让前桌的学生向后转,与后桌的同学临时组成一个合作小组,进行课堂问题的讨论。这种课堂行为,随意地将学生进行捆绑讨论,完全忽视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讨论往往得不到意想的效果。而这种教学行为,在公开课上的利用率相当的高。如教师在教《与朱元思书》一文时,就采用这种方式让学生解决课文的翻译问题,结果笔者发现学优生无须跟别人讨论就可以自行翻译出来,而学困生即使有同学的帮助也翻译不出来,并且有很多的同学根本就懒得理睬学困生,而学困生也就坐在那里没有事情可做。像这样的场面,是合作小组随意组合的结果。

假互动是这一思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课堂上,许多教师为了使课堂看起来更活跃些,学生的学习更自主些,往往会留很多的时间供给学生自主提问、自主回答。学生的问题有时会非常离谱,不但会偏离文本的主旨,而且会出现有违道德良知的情况。这时候,教师应对学生的认知进行引导才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是,有的教师为了彰显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把课堂完全的放开,让学生来主宰,结果却造成了典型的无效教学。如教授《信客》一文时,有个同学认为老信客一辈子的付出换来的却是他人的讥讽,自身的贫穷,这样做不值得。教师居然就这个问题在全班展开讨论,热热闹闹地辩了一节课,最后还居然认同了这个学生的说法。像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但教学是无效的,而且连基本的文本理念都背离了,不仅不能很好的教育学生,甚至还会误导学生的思想。

课堂上的这两种行为表现,都会把课堂的气氛搞得非常热闹,都会让人觉得教师在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理念,殊不知,这种活跃的课堂表象之下,教师传授的是低效的知识,同学进行的是无效的交流。

三、拓展延伸教学,只重课外,不重文本

学业水平的检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到来,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中学语文的检测试题中也已渐渐淡化课内语段,基础知识部分的考题也更多的涉及到相关的课外知识。在这一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下,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比起以往来更加重视课外知识的积累。这本来是一件令人拍手称快的好事,可是在实践教学中,大多数的教师扭曲了新课改的初衷。新课改的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拓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度,是要学生自己主动地进行阅读,而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的教师将其变为要学生阅读,针对试题有目的的阅读。上课时,深怕遗漏了可能会涉及的知识点,在早已设计好的教学环节中,硬是加入一些“兴致之笔”,使得整堂课的教学思维突然中断,学生的学习思维突然中断,文本的连贯性被切断,预期的学习效果也无法达到。如教师在上《与朱元思书》一文时,由山水小品文的文体特点延入到写山写水的文章内容上时,硬生生地在中间穿插了许多历代文人写山写水的诗句,并且还细细地加以品析,一番品析之后再来讲析文本写山写水的内容,把非常连贯的两个教学环节活生生地拆开,割断学生本来非常顺畅的思维,甚至连听课的老师也觉得非常突兀,难以理解。

要摈除上述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认真领会新课改的精要,要认识到新课改不是用课件上课,也不是只要课堂活跃,更不是新的教学指挥棒。课堂教学的形式并不是越多越好,学习是需要静下心来才能很好完成的一项活动,过多的课堂表现,会给人一种五彩缤纷的感觉,会刺激人的兴奋的神经,会让学生觉得异常的快乐。这种异常快乐的心理体验,使得学生无法静下心来学习,也无法很好的获取知识。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慎用多媒体,慎用讨论的形式,多让学生去品读文本,在品读中领悟文本的内涵,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渗透到认识上来,外化到生活中去。

其次,教师自身要加强综合能力的培训,提高对多媒体的运用和对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运用水平。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能熟练地运用教学手段,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自如地拿捏准教学手段的使用,为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