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印度 人口老龄化下的机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印度 人口老龄化下的机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为12亿。联合国人口司(UNPD)预计,到2030年,印度将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并最终将在2030年超过中国。目前,印度老年人(65岁以上)占人口总数的5%,约为6000万,但到2030年将翻一番。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对于转型中的各经济体至关重要—考虑到劳动参与率较低、老年人依赖年轻几代人的赡养,以及新型或新发疾病,老年人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福利和社会福利均显脆弱。不过,面对这种人口结构的转变,印度已经出台重大政策,只是困难和机遇并存。

人口老龄化原因何在?

老年人口的增长亦是印度经济快速发展的具体体现,其主要原因在于过去60年印度人预期寿命的稳步提升。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印度人,预期寿命只有37岁,而现在人均预期寿命已升至65岁,预计到2030年会升至70岁。如今,60岁的印度人平均还有18年寿命,70岁人平均还有12年寿命,与大多数发达国家同年龄段平均还有18~20年寿命相比,差距已不明显。预期寿命的延长,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过去一百年印度卫生状况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导致年轻人体弱力衰、高夭折率的疾病已被消灭。

生育率下降也是印度社会老龄化的原因之一。20世纪50年代,印度妇女平均生育约6个子女,现在这个数字不到3个。家庭规模的缩小,反映了印度过去几十年的经济成就—大多数印度人社会经济地位提高,他们不再需要背靠大家族或必须多生养子女—这逐渐改变了印度的年龄金字塔,年轻人口不断缩减(图1)。此外,还出现了一个逐渐走强的趋势:年轻劳动力从农村地区向城市迁移,将老年人留在了乡村。其结果是,需要照顾和赡养的老年人的数量,要多于能够提供这种照顾和赡养的年轻人的数量。

印度政府在行动

与众多传统型社会一样,家庭不仅是印度人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中心,更是老年人的主要赡养源。但在过去十年,家庭对老人的赡养状况呈现下降趋势。印度政府已经出手干预,实施了一些重要举措,以确保老年人的福祉。

1995年,印度政府推出了“国家养老金计划”(NOAPS)。该计划属于“国家社会救助计划”(National Social Assistance Programme)的一部分,是向一部分被认定为贫困或残障的老人每月支付300卢比(约合7.5美元)。2011年,推出“老年人国策”(National Policy on Senior Citizens),拟将每月养老金提升至1000卢比,该政策目前尚处在辩论过程。印度各邦政府也承诺向老年人提供资金和实物帮助,北方邦自1957年始即率先实施。由于各邦对类似行动的资助力度有霄壤之别,导致不同邦之间老年人的健康和福利待遇亦差别极大。

为了更有效地向为人父母者和老年人提供帮助,印度政府在2007年通过了《双亲及老年人赡养与福利法》。根据该法,子女和财产继承人有义务照顾和赡养双亲和老人,为重树家庭赡养体系从法律上提供了解决方案。该法还鼓励各邦政府建立养老院,为急需的贫困老人提供必要的医疗设施。印度公共医保需求巨大,目前供应仍严重不足,但该国仍将老年人医保摆在了重要位置。不过,这项政策相对于其他公共医保行动,例如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控制传染病, 所享受的优先地位到底有多高,目前尚不清晰。

印度的“人口红利”

不过,老年人医保比例增加,给政府预算带来额外压力将不可避免。倘即将迈入六七十岁的人较上辈人在同样年龄时更健康,对医保的需求将不那么严峻,许多人都还能够继续工作,他们对家庭和国家经济的贡献将超过上辈。而另一方面,如果这部分人群的健康因慢性病负担加大而变差,他们将不得不忍受医保成本高昂和更长时间的贫穷。如何为这部分逐渐老去的人群提供足够的福利,不仅会对政府构成越来越大的压力,家庭负担亦不会小。

因此,了解预期寿命的延长是否伴随着“发病率缩小”(morbidity compression)非常重要。印度人寿命的延长是否真的代表他们的健康状况有所改善,这一点人们迄今仍所知甚少。此外,许多现行研究一直忽视关注一些关键问题,例如医保成本、医保使用、疾病流行程度的精确测量,以及这部分迅速增长的群体的特定经济活动。大多数文献资料都专注于研究发达国家,认为发病率缩小确有发生:在美国和欧洲,人们寿命长了,也更健康了。不过,相关的科学证据最近在印度开始出现,一项新的纵向研究—“印度老龄化纵向研究”(LASI)将为全球决策者和研究界提供他们急需的科学数据。

有了这些精确数据,一个重大问题急切需要回答:逐渐增多的老年人会给逐渐减少的年轻人带来多大的“负担”?一个被称为“扶老比例”的指数可供参考—即老年人(65岁及以上)的数量占劳动年龄人口(15岁至64岁)数量的比例。人们常常用这一指数对未来老年人的供养负担进行更为量化的分析。印度的“扶老比”迄今一直稳定在7%,即每100个劳动年龄者需要供养7位老年人,但到2030年这一比率将升至约11%。相比其他国家,升幅仍不算大。日本的“扶老比”为35%,居全球最高,预计到2030年将升至50%以上。目前,日本每三个劳动年龄者需要供养一位老人,到2030年,每两个人就需要供养一位老人。中国“扶老比”的提升要快得多,到2030年将从目前的11%升至24%。与其他国家相比,印度老年人的供养负担并不算重。

印度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相对较高,如果这部分人群可以充分就业,那么人口结构的变化—例如劳动年龄人口(15岁至64岁)与受抚养人口(包括老年人和15岁以下儿童)比率的变化,会带来“人口红利”,一次性推高人均GDP。在印度,由于出生率的下降,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仍在上升,几十年之后才能看到人口老龄化对大幅降低这一比率的影响。印度将迎来“人口红利”的一次性机遇,考虑到健康的老年人也能为经济做贡献,其增长潜力远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

我们对印度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口所知甚少

在印度,人口老龄化不仅代表着挑战,还意味着机遇。但是,要想推出有效的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老龄化社会的潜力,首先得了解当前及下一代老年人目前的经济、社会和健康状况—社会和经济发展不断重塑着不同年代老年人的特征。

我们对可监测人口特征变化的科学数据的需求是巨大的。除了“国家家庭卫生调查”(National Family Health Surveys)和目标是老年人的“全国抽样调查”(National Sample Survey),几乎没有能提供有关老年人的、有价值的信息数据库。最近,作为一个新的纵向研究的数据库—“印度老龄化纵向研究”(LASI)已经开始向45岁及以上的成人收集丰富的信息,了解他们的经济、家庭、健康和社会状况,以及心理状况,以监测当今及未来的老年人口。该研究深入了解许多问题,包括健康风险和健康行为,正式和非正式市场中的劳动力参与率,金融和非金融资产的持有和消费,老年人社会活动,以及家庭结构和赡养的方方面面。

LASI的一些关键研究结果提供了不少新见解。例如,经济发展导致了肥胖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增多。LASI的一项新发现显示,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与高血压风险增加之间存在联系,这与在其他发达国家观察到的模式恰恰相反。有了这种新的认识,加上更多的证据不断涌现,人们对印度快速增长的人口会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将能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民众、劳动者和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