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浦江天平熠熠生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五年来上海三级法院共审结刑事、民事、行政、执行等各类案件198万余件;诉讼案件中,91%经一审程序即告息诉,经二审后的息诉率为98.6%;累计对7500余名经济困难的刑事被害人和申请执行人等实施司法救助;共计缓、减、免诉讼费7400余万元;全市法院113名法官全部实现“一方退出”;在全国法院案件质量效率综合绩效考核中,上海司法公正指数连续四年位居第一。
机制+实践 服务保障大局
前不久,上海高院出台“上海法院服务和保障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4条意见”。据介绍,该“意见”是上海法院围绕中央和上海有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结合审判工作实际,经过深入调研而形成的规范性文件。
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为上海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法律保障,始终是上海法院的工作重心所在。时间拉回到上海世博会举办前的2009年。那年7月,上海高院制定了“服务保障2010年世博会的20条意见”,次年4月,“世博法庭”在浦东法院诞生。在半年多时间里,该法庭共受理涉及42个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展馆的各类民商事纠纷143件,全部实现案结事了;共接待群众法律咨询等8000余人次,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司法的公正和高效,受到中外当事人的称赞。
在此前后,上海高院党组还先后制定了应对金融危机服务经济发展的11条意见,服务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30条意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18条意见、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意见等司法政策文件,为全市法院更好地发挥服务大局的审判职能作用指好了路、定好了调。相关意见也多次获得了上海市委、最高院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
与此同时,全市法院注重延伸审判职能作用,通过多种载体,大力促进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的提升。
据统计,五年来,全市法院针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问题,共编撰行政、金融、知识产权、劳动争议、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审判白皮书165篇,向政府机关、行业监管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等发送司法建议1947篇,其中四分之三得到了受文单位的积极反馈。
在参与完善防控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机制方面,上海法院积极探索创新。如建立轻罪前科封存机制,在案件审理中引入心理辅导,开展“春天的蒲公英”项目和“小法官网上行”等法制教育活动,参与共建非沪籍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过渡性安置培训基地”,等等,均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便民+公开 回应民众期待
点开上海法院网(因特网),“在线诉讼服务”的蓝色板块十分醒目。在该平台的“当事人服务区”,设有办案进度查询、联系法官等6个子栏目,在“公众服务区”,则设有诉讼文本下载、诉讼费计算等9个子栏目,此外该平台还有诉讼档案查询预约等服务项目。
而在各法院的立案、接待场所,上海更是在2008年就全面开展了窗口的规范化建设,力求使当事人在这个参讼办事的第一场所感受到法院的周到、法律的温暖。
如今,全市各法院已全面设立了诉讼服务中心和执行事务中心,为参讼办事的当事人提供材料收转、案件查询、咨询答疑等“一站式服务”。为更加便利当事人,法院还开通了“12368短信平台”,为当事人提供诉讼综合服务。
司法公开是推进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强化司法监督、提高司法公信、树立司法权威的重要途径。2011年初,上海高院制定了《上海法院着力推进司法公开的实施意见》,对推进司法公开工作统一要求、统一项目、统一规范和考核。经过不断的探索,已逐渐形成了多项具有上海特色的司法公开举措,如坚持和做到庭审同步录音录像全程化、庭审网络直播常态化、生效裁判文书上网常规化、公众查阅诉讼档案网络化,推行有组织、有引导、有主题、有宣讲的公众开放日制度,开通法院官方微博,等等。
管理+监督 着力公正高效
司法的基本特性在于判断,基本功能在于明是非、断责任、解纠纷。对当事人而言,公正高效的裁判和对其合法权益的切实保护,就是他们对司法活动的最直观感受。因此,通过加强审判管理不断提升审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始终是上海法院坚持不懈的中心工作。全市法院针对审判执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创新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实现了对司法全程的监督管理。
2010年10月开始,上海三级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陆续成立。此后,上海又依托信息化建设,在全国法院系统率先建立了“审判管理工作平台”,强化对审判质效的分析研判、讲评通报、及时整改和动态反馈。实践证明,职能的集合切实发挥了审判管理“规范、促进、保障、服务”审判工作的强大作用。
在此前后,上海高院还率先成立了少年法庭指导处,统筹三级法院少年审判工作调研、检查、指导、管理等职能;成立了金融审判庭,对金融案件实行集约化审理;成立申诉审查庭,通过“每案必谈”、公开听证等途径,确保申诉审查工作更加高质量、高效率。
为积极探索、逐步形成富有上海法院特色的推进法律适用统一的工作格局,力求个案公正、类案统一,上海高院制定了《关于规范法律适用、推进法律适用统一的若干意见》,从法律适用统一的多元主体、保障机制、推进路径等方面入手,通过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加强案例指导等方式,不断提高适用法律的能力和水平。
现在,上海法院已形成了一整套由32项评估指标、20项调研指标、9项附件数据,共61项数据组成的审判质量效率评估体系,对全市各法院的所有案件的节点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并进行定量、定性、定位分析,以此促进法官办案质量的不断提高。
能力+作风 提升法官素养
2012年6月21日,第三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金奖(中国)”颁奖典礼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经中国国家版权局推荐,并经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确认,上海高院知识产权庭被授予“2012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金奖(中国)保护奖”。据了解,上海高院知识产权庭是此次全国获奖单位中唯一一家审判机构。在该庭的带动、推进下,上海法院公正、高效、平等地保护中外当事人知识产权的努力卓有成效,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高质量的审判需要法官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强大的基础,这方面,上海法院推行“人才强院”战略,系统而有针对性的法官培训工作功不可没。在新一轮五年培训规划中,上海又深化确定了“三个素养,五个能力”的培训目标,即进一步锤炼法官的政治、专业与人文素养,着力提升庭审驾驭、法律适用、裁判文书制作、诉讼调解与群众工作五项能力,以不断适应审判工作新的形势和任务。据统计,五年来,上海法院共举办各类培训523期,先后有3.2万余人次参加培训。
与此同时,上海法院致力于在基层一线锻炼选拔干部,逐步形成了“一线培养、双向交流、基层选拔”的“三位一体”干部基层培养选拔机制。
此外,上海法院还立足司法特性和上海特点,积极探索“制度加科技”的廉政建设新机制。2009年开始,上海实行法院审判执行岗位法官配偶为律师的“一方退出”机制,相关经验被推广至全国法院。2011年,上海又开发了“廉政风险环节监督提示系统”,通过审判、执行等环节共3个方面、9个类别、60个风险点,实现对廉政风险节点的跟踪监控,从而使权力运行的过程更为透明,内部监督的机制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