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博客 第7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博客 第7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员工转眼上千人,怎么设计制度?

■Blog戴天宇

前两年,深圳市牛气皮具公司(化名)因为调整销售模式,企业规模迅速膨胀,员工一下增加到上千人。

但问题也来了。以前人少,老板基本熟悉每一个员工,哪些人该给胡萝卜,哪些人该用大棒,哪些人该提拔,哪些人该涨薪,门儿清。可现在生面孔越来越多,老板茫然了。

调研发现,牛气公司基本照搬了连锁销售企业的标准组织架构:一店两导购,五店一经理,五片区一总监。导购中谁销售好,谁就当经理;经理中谁的片区业绩好,谁就当总监;一级级提拔,一级级晋升。要涨薪,对不起,先晋级!

有问题吗?

当然!

主体不归位:一店两个导购,每个导购只对自己的销售负责,可谁对门店负责?

利益不内嵌:业绩考核只看销售额,可谁对费用负责?

晋升失偏颇:一切都按业绩说话,但业绩好不等于管理能力强啊。况且,销售精英都去坐办公室了,一线销售怎么办?

调整的基本思路

主体归位:每个门店设置一名店长。店长也是导购,既对自己的销售额负责,还须对门店的店务、销售、成本、费用等负责。

利益内嵌:奖金提成不再只看销售额,还看(个人/门店/片区的)新增销售额和新增利润。

官财脱钩:晋级考核其管理能力,涨薪则考核新增业绩。能当官的当官,不能或不愿当官的就去发财。

具体做法

首先,在实体岗位之间增设“辅职”:导购和店长之间增设助理,店长和经理之间增设副理,经理和总监之间增设襄理。

辅职不离开原有岗位,既要承担原有工作,又作为上一级的储备人才,在辅助上级工作中历练,待上一级职位出现空缺时,则予以晋升。

其次,涨薪考核和晋级考核分开。

涨薪考核的是业绩。任何员工,一年中连续5个月或8个月的新增销售额或新增利润增长都在10%以上,底薪自动升一级。反之亦反之。

晋级则考察管理能力。管理能力分为目标管理能力和岗位管理能力,并且依据员工获得多少颗“星星”来决定晋级或降级。

先看目标管理

一般来说,连锁企业总部往往会根据各个连锁店的“销售目标”来确定进货数量。但各单店为保证货源充足,宁可多报一点,多进一点货。积少成多,最后总部库存大得惊人。

牛气公司也曾试图通过信息系统和库存管理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效果并不佳。

如何让员工准确报出“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目标?

非常简单,我们设定了两个考核目标――

1.目标提出:月初,各级员工按考核指标自行报出本月销售目标,增长率每高于加总后公司目标增长率(每位员工的销售目标加总后,再除以上月的总销售额)4%的,加 1 颗星星;

2.目标达成:月底,各级员工目标达成率(超过104% 按104% 算)与加总后公司目标达成率相比,每超过公司目标达成率5% 加1颗星星,每低于3%减1颗星星。

这么设计,一方面,我们鼓励员工根据实际的情况,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量多报,这是一种目标激励。但是要防止他们漫天乱报。所以,一旦目标报太高,但最终却没完成时,星星就会被扣很多(-3%可看出其惩罚很重)。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防止员工把目标往低报,以获得更多星星,所以我们设定了一个上限(104 %)。那为什么不是 100%?这是为了让员工在自己完成目标的情况下,尽量再多努力点,而且,当公司总目标完成率为 99%时,他还是可以多拿一颗星。

两方面作用,员工自己就能算出来,报得越准确,所获的星星数恰恰是最多的。不信?你可以自己算算。

再来看岗位管理

公司每月组织“岗位管理综合考核”评比(店长考核门店管理能力,经理考核片区管理能力),根据员工在评比范围内的排名,加减星星数。

直属下级有晋级者,每晋升一人,主管也加相应的星星数。反之则反之。

最后,综合两方面,根据每级员工所获星星数进行晋级或降级:导购获 20 颗星即晋升助理,负 10 颗星则辞退;店长获 50 颗星即晋升副理,负20 颗星则降级;经理获150 颗星即晋升助理,负50 颗星则降级。

当实职出现空缺时,获得星星最多的辅职优先晋升,且核销晋升所需的星星数(晋升为辅职时不用核销星星)。

不愿晋升的怎么办?

那就用星星兑取年终奖。公司每年提取上一年销售额的 0.5%存入公共奖金池。每年春节后第一个月,拿出奖金池中的60%作为年终奖,按总星星数分配给各级员工,兑换年终奖的核销星星数;不愿兑换的就继续攒星星,以备未来晋级之用。

一句话,发财的发财,当官的当官,晋升或涨薪再也不用看老板的脸色了,而是取决于一套自动自发的机制。

(文章来源:)

电商渠道,自建,还是外包?

■Blog梦里秦淮

2011年是电商的年,拿“重灾区”家电行业来说,京东商城一骑绝尘,国美、苏宁等传统大渠道商一拥而上,电器厂商如帅康、海尔等纷纷自建电商渠道。

但是,电商这种新渠道并没有像传说中那样,通过整合价值链关系节约成本来降低售价;相反,新渠道成为亏钱渠道,赔钱赚吆喝,并未产生新价值。

一则,京东、当当等新渠道商为了提升市场占有率,建立大哥地位,不断推出价格战;而国美、苏宁等传统渠道商唯恐失去领地,也不甘落后。

从更深层次看,家电企业之所以自建渠道,源自于它们在传统渠道领域里一个永远的痛:渠道的咽喉被卖场把持,缺乏渠道的自。

但是,与之相反,手机厂家对于网络渠道选择了另一种方式:自建渠道,渠道外包。即除域名、网站归企业所有外,其他一律外包给专业的电商外包服务企业。诺基亚、摩托罗拉、索爱、HTC等甚至不约而同地都交给了包服务企业,而且居然还是同一家外包服务企业。

对比家电和手机行业的不同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品牌企业在电商渠道的具体问题:

1.电商发展迅猛,企业不得不重视新渠道建设。渠道乃是商业命脉,在新渠道中落后,意味着企业生存危机。因此,厂商在新渠道布局上不惜血本,无论有条件没条件都要上马。

2.对渠道商心存忌惮。在传统渠道,不去苏宁就必须去国美,反之亦然。对渠道商又爱又恨,爱恨交织。难道在互联网渠道,即便离开了苏宁、国美,还必须选择京东、当当?

3.自建渠道相对困难。不是说搞个网站、然后建立一个数百人团队那么简单,技术、物流、仓储、管理、运营、推广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很高的专业度。企业要建立起这样一个体系,没有两年是万万不能的。而且,搞这样庞大的一套体系究竟有多大意义?

4.自建电商渠道并外包不仅仅是“速效救心丸”。“自建”满足了企业对安全的诉求,“外包”则满足了企业成本、速度、空间等诸多诉求。更重要的是,这种渠道布局战略可以让企业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通过社会分工让专业的人帮助自己做专业的事。

对于企业而言,唯有专注才能专业,要想拿得起,必先放得下。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