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谈“留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语文课堂是一门艺术,但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上往往被牵着鼻子走,欠缺主体的参与,过程便显得被动,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更多的思考的时间,更多的思考空间。
关键词:留白;境界;参与;思维;情感
我国意境深远的国画往往有大片的空白,这种艺术处理的手段叫“留白”,“留白”本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空白处也能勾起观看者无尽的想像,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可谓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因此,它给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远的意境让读者去思考,去补充发挥,让读者和自己共同完成作品美学价值的创造。
语文课堂也是一门艺术,但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上往往被牵着鼻子走,欠缺主体的参与,过程便显得被动勉强,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更多的思考的时间,在语文教学中有所留白,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教师“不说”是为了学生“能说”。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手段应该与中国画的“留白”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这种“留白”艺术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借鉴。
一、课前预习要知识留白
学生的思维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教师的“留白”要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必须有一定的思维梯度。教师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和发挥的难度要符合这个特点,这样,原有的认知系统与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经过学生思考后,能使学生思维水平得到提高,从而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发展。比如在学习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时,鉴于文章里的传主都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杜甫、、鲁迅、贝多芬等,因而,对于他们的生平,学生不可能一无所知。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课前预习的知识留白正是符合学生这一发展特点。
二、切入课题要提问留白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倡导探究学习,探究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假设和预测,最后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所以,在学习新内容时,教师应该以学生关注的问题来切入,课堂向学生提供的是一个以问题为圆心,半径无限大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自由探索、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这样的思维模式才能使其成为能够适应21世纪这个人才的时代而不被淘汰。
如教授《祝福》一文时,我曾经以两种方式引入课文。其一,在黑板上写下“祥林嫂死了!”又引导说:“一个人的死,无非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自然死亡,二是意外死亡,三是自杀,四是他杀。祥林嫂属于哪一种死亡呢?”学生议论纷纷,经过讨论,形成两种意见,有人说他杀,有人说自杀。各讲各的理,唇枪舌战,异常激烈,虽然最后并未能达成统一的意见,但在讨论中实现了对课文主题的深入挖掘,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二,以“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吗?”这句话来询问学生,引导他们通过课文内容来判断这句话是否正确。两种方式都以问题来切入,在教学中留下空白,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提高他们的思考分析能力。
对于这种实践式的探究问题,学生表现出莫大的热情,积极投入对课文的研读中。
课堂的收获不在于答案的获取,而在于获取答案的过程。“提问留白”是有意对某些教学内容秘而不宣,让学生自己去“填充”“补白”,完成被省略的内容;是有意留出教学活动的“空地”,让学生参与“耕作”。这都是对学生作为有知识基础、有情感、能思考、会想象的生命个体的尊重,自会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主题分析要情感留白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并说:“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而,在教学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不应该由教师“告诉”他们,而应通过文本自己来感悟。课堂要有“空白”地带,给学生以咀嚼的余地。
如《纪念刘和珍君》这篇作品,教师往往在授课过程中直接告知学生,文章的主旨是愤怒地控诉了段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下劣的谎言,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青年,奉献了自己的悲哀与尊敬。对于这样的结论,学生只是接受,没有感悟,所以难以产生心灵的共鸣。
我选择其中一个文段,划出相关文句,让学生理解分析,谈谈自己的看法。“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学生针对这些文句展开议论,逐渐得出结论:
子弹“从背部入”——说明当军警出现时,游行请愿的学生已经四散逃去,没有了任何的威胁,但还是被屠杀了。“斜穿心肺”一枪直中要害——说明军警接到的是死命令——屠杀。“中了四弹”——说明军警屠杀学生时的残忍与疯狂。
“其一是手枪”——说明:一持枪者为军官,他不但指挥着手下的军警去残忍地杀害手无寸铁的学生,自己还亲自动手去屠杀;二持枪者距离被害者的距离近,他完全能够看到张静淑君当时在干什么——她在扶受伤在地的刘和珍,可他还是开枪了。如果说开了前三枪的军警们可恶的话,那这位开第四枪的军官,就更可恶了。
“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想有这样的结果,需具备两个条件:一、中枪者呈跪着的姿态;二、射程近,甚至是贴着左肩膀射入的——残忍之至。
文句的解读让学生对段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暴行有了真切的认识,带来了心灵的极大震撼,也领会到鲁迅先生高超的语言表达水平。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只会把学生变成顺从而守教条的人,而如果想要让他们能够独立地批判地思考,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布下空白,让学生有思考、消化、吸收的空间。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认为“课堂上解决问题,把所教学内容讲深讲透,不给学生课后留下疑问,让学生提不出问题的教师就是好教师”。新课程强调,课程是师生共建新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留白”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不着一字”并非弱化教师的作用,甚至否认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事实上,“留白”并不是、也不可能是完全任凭学生去自学或盲目探索而不要教师的指导。在留给学生广泛思考的空间的同时,教师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不是盲目地而是有目的地学习。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