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机制实践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机制实践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技术院校的共同追求。但是,有人说院校里的教师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双师”。那么,究竟能不能建设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如何建设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并有效地发挥其作用,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在实践中做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培养;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韩秋黎(1957-),女,河南武陟人,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纪委副书记,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1-0049-03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上很多学校已有了许多成功的经验。长期以来,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1年,学校“双师型”教师占到专业教师的47%,2006年达到74%,在同类高职院校中一直居于领先地位。本研究从实践出发探讨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范例。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理解――观念基础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双师型”教师也称“双师素质”教师,通常是指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既有教师的学识水平和资历,又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资质,能从事相应的专业技术工作的教师。从“双师”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来看,一方面必须具有工程师素质,熟悉生产、技术、工艺和管理;另一方面,作为教师,又要能按照教学规律,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融会贯通、挥洒自如地将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去,同时,把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办法传授给学生。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难点。造就“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既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难点问题。甚至有人说,学校里的教师不可能达到“双师”。这主要是针对职业技术院校教师实际具有或达到的能力水平而言。事实上,大多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素质”或“双师型”教师,关键就在于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之间的差距。换句话说,与企业的工程师或技术专家相比,从事职业技术教学的教师大多是缺乏实践工作的体验,他们对应用技术的实效信息的把握往往不够,缺乏对企业相关岗位实际能力要求的了解。尽管有些教师也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具备了“双师”素质,但是,一般来说,在对生产中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及时运用和直接把握程度上,学校的教师仍然会逊色于长期在生产、实践第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可以说,职业经验是“双师型”教师的必备条件。职业教育要想培养出适应能力强的学生,必须具有实践能力强的教师。要让专业教师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关键是要解决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职业教育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而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如果自己没有专业实践的经历,或者没有机会参加企业的生产实践,不要说自己难以胜任教学,结果只能是闭门造车,培养出动手和应用能力强的学生便是一句空话。况且,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肩负教育和自身学习的任务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即科学研究。要求“双师”型教师具有在职业领域运用高级技能创新,出成果的基本能力。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模式选择――物资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国家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建筑市场火爆,建设类人才紧缺,市场需求量很大,建设类专业成了“香饽饽”。一方面,一些学校不管条件是否具备,纷纷开办土建类专业,甚至师范类的学校也开起了工民建专业。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效益的差别大,社会上建设类专业人才收入高,导致许多专业教师人心思动,不安心于教学工作。而建筑类的专业人才甚至高校的毕业生又不愿意到清贫的学校来任教,更不用说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学校到高校招聘有关专业人才,连续多年都是空手而归。过去,专业课教师囿于校园,埋头教学,从事实践锻炼或训练的机会很少。而他们一旦“下海”后,又往往不情愿再回到单纯的教学中。解决这些矛盾的较好的办法是以校办产业为基础,在校内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

(一)兴办校办产业。校办产业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做后盾。学校除了自办产业外,还积极鼓励教学系根据各自的专业性质特点成立企业(公司)。校办产业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模式:

1.学校主办。学校充分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优势,根据土建类专业的特色,申办了建筑规划设计院、工程局等校办企业。校办企业独立运作管理,对外承接设计、生产任务。在满足学校教学工作的前提下,采取教师轮流到校办企业接受实践锻炼的方式,给专业课教师从事专业实践提供场所和创造机遇。

2.企业挂靠。一种是挂靠到学校的企业经济实体;另一种是学校利用主管企业的资质成立的经营实体。企业均为独立经营的经济责任单位。

3.专业工作室。以专业教师为主组成的具有较强专业性质的专业实体公司或工作单位。

4.学校参股。学校作为股东入股参与相应的企业。

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校办企业,搭建了专业教师参与专业实践锻炼的不同的平台,为教师提供了发挥专业技能服务社会的用武之地。

(二)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产学研一体化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关键。在校办企业中,专业教师将理论运用于生产实践,使产学研得以紧密结合。同时,教师通过所接触的企业相应的技术工作,参与企业的运作和管理,将相关的现场经验。管理知识的案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将职业素质要求传授给学生。教师还可以将所承接的设计生产任务直接交给学生做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实现真题真做。这样一来,不但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也使教师在实践中锻炼成熟。学院的建筑规划设计院自1994年成立以来,前后共有56名专业教师在其中有过执业经历,从而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家一、二级注册建筑师、结构师等执业资质的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不仅如此,校办企业也为学生提供了锻炼成长的机会,凡在设计院工作过的学生毕业后,很快就能适应社会需要,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自然为学院的招生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三)工程技术资质的考核。具备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称是“双师型”教师面临的普遍问题。学校依托校办的企业,积极为教师从事专业实践以及获得相应的工程系列职业资格和有关职业技能等级提供条件,给予业务工作资质认定的帮助,解决专业课教师申报工程系列职称的渠道及报考注册师的相关考核问题。教师在申报工程技术系列的职称时,通过不同形式的培养计划对专业教师的实践经历予以肯定,校办企业根据教师参与实践工作的情况出具考核意见,保证专业教师符合“双师型”标准。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措施――政策基础

(一)实施特殊津贴制。积极支持鼓励教师获取所从事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确定了紧缺人才培养方案,对具有“双师素质”的各类专业教师,如获得了国家注册建造师、结构工程师,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律师等从业资质的教师每月给予特殊的津贴补助,颁发优秀人才岗位津贴。

(二)重视继续教育。对提升学历的专业教师,由学校给予资金的资助,并在保证教学的前提下,尽可能对参与学习的教师给予时间上的照顾。同时,通过制定和完善教师培训、进修规划和规程,与被资助的教师签订相应的服务协议,维护专业教师队伍的稳定。

(三)培养人才为主。创造条件,对校办企业给予政策扶持。院办产业创建初期,是以锻炼和培养教师为主要目的,注重社会效益,不以盈利为目标。校办的设计院在社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生产与课堂之间搭建了一个有效交流和转换的桥梁,使教师有了用武之地。

(四)奖励科研成果。制定相关的奖励政策,对“双师型”教师或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产学研结合取得的成果给予奖励,调动教师参与实践和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成长环境――机制基础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离不开相应的机制做保障。

(一)建立有效的培养运行机制。在校办企业工作的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参与相应的技术或管理工作。

一是全脱产参与社会实践的模式。由学校选送教师进行专门的实践培训或到企业顶岗实训。在进行生产实践期间不再担任教学工作任务,教师作为企业的临时编制,接受相应的生产任务,由所在企业进行管理和考核。参与生产实践的教师定期向学校汇报实践的成果。

二是教学和生产实践兼顾的模式。即教师并不脱离教学岗位,每学期仍需完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在课余时间外以课题或项目组成员的身份承担设计任务,或参与其它生产实践。

三是教师在校外挂职锻炼的模式。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支持专业课教师走出校门,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到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中兼职或挂职锻炼,自主从事专业实践活动。

(二)校内培养。破除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采取教师工作室,向企业派遣访问工程师等模式,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不同的校办产业为专业教师提供了专业实践平台。专业教师轮流在院办产业中担任相应的业务工作,增加实践锻炼的经历。尤其校办设计院的主要骨干技术力量,均是学院的专职教师。他们既从事设计院的设计工作,又兼负了大量的教学或教学行政管理工作。他们在为社会提供设计咨询服务的同时,锻炼了能力,提高了水平,同时也缩小了与社会同类专业技术人员工资收入的差距,稳定了教师队伍。

(三)外部引进。聘请企业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或实践性教学指导教师,或聘请企业的专家、技术人员到学校参与相关的教学教改等活动,担任兼职教师,协助学校开展专业开发与建设工作。

五、“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人才价值――效益基础

如果说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学校的骄傲,也是学校的一笔宝贵财富的话,更重要的或者说更有意义的则是在学校工作中切实发挥好“双师型”教师的作用。

(一)实践性教学作用。通过“双师型”教师所从事的生产实践,为学生进行实践课题指导,在推广和应用新技术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应用水平。学校建筑系的专业实体公司和工作室,几乎就是课程建设的源泉,专业建设的“实验田”,为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学校所在地湘潭市的每一个居住小区几乎都有该系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的设计作品;市内某大型商场装饰工程是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的社会实践成果。城镇规划工作室则完成了省内外一大批农村规划。由“双师型”教师组成的专业实践工作室已完成了一批实践成果,这些对于参与其中实践的学生的影响远比成果的取得更有意义。

(二)专业带头人作用。由“双师型”教师牵头实验、实训室的建设,或主持新实验、实训项目的开发;依靠“双师型”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精品课程建设中打造体现本校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品牌、课程品牌。

(三)科研主力军作用。利用“双师型”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兼职的有利条件,与企业联合申报科研课题,承担相应的设计和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提升学校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像2006年学校已获得立项的关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省级科研课题,就是由教学成果走出学校转化为实践课题的成功范例。对教育教学改革来说,由于“双师型”教师直接掌握生产和管理一线的现状和第一手信息,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有更深入的体会,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中就更有发言权,更能把握教研教改的方向。

(四)连接的纽带作用。通过在企业兼职的“双师型”教师与企业间的亲密接触和经常性沟通,加强了学校与社会,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与相互了解,同时,也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或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五)服务社会的作用。“双师型”教师均具有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些专家型的“双师型”教师除了教学外,还可担任建筑与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工程预决算、工程监理、房地产估价等等领域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利用这个资源优势,学校以适当的组织形式发挥“双师型”教师的技术专长,以咨询、技术服务、培训等形式服务社会,促进学校的发展。学校设计院成立以来,已在省内外承担了上百个规划建筑设计项目。随着这些设计项目的完成,也扩大了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

(六)教育示范的作用。一方面,激励青年教师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不断提高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教师是学生眼中的“参照物”。学生对有成功经历的“双师型”教师充满羡慕和崇敬,因而,教师自身的教育力量是无穷的。多让“双师型”教师以教学或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指导、班主任管理等形式,向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对帮助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树立理想,勤奋学习,自强不息,回报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

综上所述,建设好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院校永恒的课题,也是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办出有特色的职业院校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陶书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