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柳州方言“得”的用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柳州方言“得”的用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柳州方言中的“得”有动词、动相补语、助动词和补语标记等四种主要用法。柳州方言动词“得”后可以带谓词性成分。表示可能义的助动词“得”可以用于动词之前。动相补语“得”使用频率较高,结构类型多。受柳州方言完成态助词“了”的影响,动相补语“得”进一步发展成为动态助词“得”的可能性不太大。

关键词:柳州方言 得 用法

柳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北部,市辖6县4区。柳州方言在《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归属西南官话桂柳片。

柳州方言中的“得”读作[t31]。“得”在柳州方言中的用法主要有四种,可以作动词、动相补语、助动词和补语标记。不同用法的“得”在柳州方言中的读音一致。

一、动词“得”的用法

动词“得”表示“得到”“获得”的意思。柳州方言中动词“得”的用法与普通话中动词“得”的用法同中有异。相同的是动词“得”后都可以带上名词性宾语。如:

(1)你得东西没有?

(2)我们去柳城得了好多桔子回来。

有时宾语部分可以省略不说,直接用动词“得”。如“刚才发试卷,你得了没有?”“得了。”问句和答句中的“得”都省略宾语“试卷”。

与普通话中动词“得”用法不同的是,柳州方言中动词“得”后还可以带谓词性的宾语。如:

(3)去年我得上大学了。

(4)他得当兵了。

这里的动词“得”主要表示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或者说得到某种机会。比如:例(3)是说话人自豪地告诉别人自己去年上大学了。例(4)是说他当兵的愿望得以实现了。动词“得”后带谓词性宾语的情况一般用于表述已经发生的事情,即已然事件。

二、动相补语“得”的用法

动相补语“得”表示动作的完成,语义上相当于“好、到、完”等。“得”作补语,用于说明前一动作的结果。如:

(5)老百姓把竹子砍得以后摆成竹筏。

(6) 驾照领得了。

(7)读得两年书回来再工作。

例(5)句中的“得”相当于“好”的意思。例(6)句中的“得”相当于“到”的意思。例(7)句中的“得”相当于“完”的意思。句中“得”的实义还比较明显,并不是表示完成态的动态助词。从结构形式上看“V得”可以带宾语也可以不带宾语,宾语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数量名短语。因为动相补语“得”表示动作的完成,对比之前情况发生了变化,所以动相补语“得”所在的陈述句末尾大多可以带上表示新情况出现的语气词“了”。

(8)论文我才写得几句。

例(8)中“得”表示“完”的语义相对较弱,我们可以用表示完成态的动态助词“了”去替换“得”,语义基本不变。这说明在柳州方言中,动相补语“得”有进一步语法化为动态助词“了”的可能。由于柳州方言中已有发展成熟的表示完成态的动态助词“了”,而且使用频率和范围都比较广,因此,柳州方言中动相补语“得”进一步发展成为表完成态的动态助词的可能性不太大。

在日常交际中,为了使语言表达更加简洁,有时候补语“得”前的动词可以省略。比如:

(9)(问)你得了没有?(答)得了,得了。

(10)你得没有,车子马上要走了啵。

例(9)是问做什么事情做好了没有。比如收拾东西,“你得了没有?”就是问你收拾好东西了没有。“得了,得了。”则是回答“收好了,收好了”。例(10)“得”后的“了”可要可不要,表义上没有区别。

三、助动词“得”的用法

柳州方言中,助动词“得”可以表示普通话中“能、能够”、“允许、许可”的意思。表示“能够”的意思,结构一般为“V得”,常常与副词“还”在一起搭配使用。如:

(11)香蕉还放得几天。

(12)蚂蟥听没得水响。

例(11)是说香蕉还比较新鲜还能够放几天。动词V以单音节动词居多。否定式是在“V得”中间加上“没”变为“V没得”,如例(12)。

表示“允许、许可”的意思,结构一般为“得V”,用于表述将然事件,也就是动作V在说话这会儿还没有实现,一旦满足了某种客观条件就可以发生。

(13)(会开完了)得走了啵!

(14)我哏子这样做,得咩?得。

例(13)是说原先受到开会纪律的制约不能离开,但是会议结束,受制约的因素不存在了,可以走了。例(14)疑问句中“得”表示“许可、可以”的意思,可以用于是非问也可以用于反复问。肯定回答是“得”,否定回答是“没得”,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不可以,不行”。

在普通话中,“得”一般不能放在动词之前表示可能义。虽然在普通话中我们会见到“不得入内”“不得有误”之类表示否定的“不得V”形式,但是从“不得”的表义来看,通常不是表示可能,而是表示禁止,并且带有较强的文言色彩。柳州方言中“得”作为助动词放在动词之前表示可能义的用法其实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如:

(14)先为之极,又焉得立?(《左传・闵公二年》)

东汉时期,表示可能的“得”字开始用于动词之后。唐宋时期,“得”紧接动词之后表示可能的用法就相当普遍了,由以前的主要用在动词之前变为主要用在动词之后。由此可见,柳州方言中表示可能的“得V”的用法有可能是先秦用法的遗留。在语言发展过程中,柳州方言也受到了唐宋时期表示可能的“V得”的影响。柳州方言中表示可能义既可以用“得V”也可以用“V得”,只不过柳州方言对“得V”和“V得”的使用做了一个语义上的分工,表示“能、能够”的用“V得”,表示“允许、许可”的用“得V”,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互补分布。

四、补语标记“得”的用法

柳州方言中“得”做补语标记的用法跟普通话中的补语标记“得”用法一致。可以放在动词和状态补语、可能补语、程度补语之间。

(一)状态补语

(15)他家吃得咸,我家吃得淡。

(16)衣服穿得烂去。

(二)可能补语

(17)拿得动。

(18)咬得动。

柳州方言中,可能补语的否定形式就是将结构中的“得”换成“没”就可以了。比如“拿没动”“咬没动”“提没起”“跑没远”“读没下去”。

(三)程度补语

柳州方言中的程度补语比较少。在日常会话中,柳州人大多会借助状态补语的描述来表达程度。

柳州方言中,有些含有“得”的同一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语义理解。比如下列一组结构:“吃得――得吃”。

“吃得1”表示某一事物客观上能够食用,也就是“可以吃”,比如“桌上的饭吃得”。主语一般是受事。“吃得2”表示某人主观上具备某一超常能力,也就是“能吃”,如“他算吃得了”,说明他的食量大。主语一般是施事。“吃得3”表示某一食物值得吃,比如“这家螺蛳粉还吃得啵”。 结构“吃得了”和“吃得饭了”中的“吃得”表示“吃完了”的意思。

“得吃1”表示客观条件允许“可以吃了”,存在情况前后的改变,比如“粽子现在得吃了啵。”意思是粽子现在煮好了,可以吃了。用于表述将然事件。“得吃2”表示获得了某一机会,比如“我昨天得吃了块芝士蛋糕。”用于表述已然事件。

类似结构的还有“洗得――得洗”、“穿得――得穿”、“改得――得改”等。

另外“得了”在柳州方言中也有好几种理解,比如:“把这个吃完得了。”中的“得了”表示“算了”,表达一种勉强同意的意思。“得了,得了,没讲哏这么多。”中的“得了”用于结束谈话。“你得了没有?”“得了,得了。”“得了”表示事情做好了、做完了。

参考文献

[1]刘村汉.柳州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张华文.昆明方言“得”字用法[J].方言,1991(2).

[4]胡光斌.遵义方言语法研究[M]. 四川 :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 2010.

[5]汪国胜.可能式“得”字句的句法不对称现象[J].语言研究,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