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奶奶的花园(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奶奶的花园(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阳台花园

奶奶花园复兴,是九十年代初的事。爷爷在,奶奶尽心尽力照顾爷爷;爷爷不在了,奶奶才有时间侍弄花草。这时候我们没有了四合院,只有一个狭窄阳台,施展不开,比不上羊尾巴花园,比苏州九如巷孝华奶奶的菜园、美国康州纽黑文充和奶奶的竹园相差更远。同事的水仙,爸爸的龟背竹,胡先生的昙花,田伯伯的虎耳草,姑父的长春藤,花花朵朵陆续成活,阳台渐渐拥挤。健硕者如巴西木有巴西人那么高,小巧者如仙人掌只在掌上,大大小小一度有三四十盆。有一阵我四处寻找耐活的小东西。曾经到访凌山老人家,见她家有一株大吊兰。老人说,本来是你奶奶送的,带它的孩子回去吧。回家的兰草子子孙孙发展为一个家族。

细小生灵的招摇,轻轻填补一个人失去亲人的情感失落。奶奶阅读唐诗宋词,编辑整理爷爷的故事自己的故事,从花影中体会世间冷暖。她曾给花草起名字,用的是爷爷书里那些可爱女孩的名字。一位朋友说,张先生养育的花草延续着爷爷小说的生命,延续着爷爷“对笔下小人物深藏的那份温爱与呵护”①。

阳台上优胜劣汰,叶比花多、耐寒作物多,“竹”成了主要种群:文竹、龟背竹、水竹、富贵竹、紫背竹②。“竹”虽不竹,却枝繁叶茂。奶奶应马悦然先生之约,为他题写书名《茂竹展叶》,笔力俏拔,是奶奶写得最好的一幅。下笔时必定受家“竹”鼓舞,胸有成竹。

花园引来了一群食客。早晨,奶奶抓一碗红豆绿豆金黄小米雪白大米,端一碗水,送到阳台窗台上,款待她的鸽子。起先只来一只花鸽,不久来了一对,末了则是一群。奶奶宠鸽子,天天喂,还向人家宣传。曾有记者来访,寄回来五张照片,结果鸽子有四张,奶奶只有一张。某日,不同花色十来只鸽子出现在我家阳台上,如同八国联军进犯,狂啃滥啄蛮横无礼。花园遭到毁坏,这个现实终于启发了奶奶的阶级觉悟。经过一番思想,她开始划分鸽群的好人坏人,并且挥舞扫把来表示自己的敌我亲疏观。

下雨了,奶奶念叨:“雨还在下,可怜我们花坛中那些无辜的小花草。”花枝凋零,奶奶叹息,不等《葬花词》念完,已经眼泪汪汪。绿叶婆娑,奶奶欢喜,生出君临之感,称阳台为后宫。有一次奶奶出行之前,给我一则“我的后宫佳丽”。

写的是花,读出来的是人的情趣。

比如写龟背竹:“家中两棵,一老一少,老者敝人,少者红也。” 一老一少至今陪伴着奶奶。

赞美毋忘我:“排第一,无他,人品中之至上者也。”

何谓花之品行?比如文竹:“欣欣向荣,但必须随时剪枝,无使滋蔓。其中之一主动收养无家孤儿牵牛花,仁爱之心可嘉。”

也爱憎分明:“紫背竹甚霸道,无可取处。

打入冷宫!”

为新来的苦刺梅担心:“红花亦不见再开,思念其故主乎?”

最心疼的要数来自湘西的小家伙:“虎耳草,虎虎有生气。正身强力壮之时,多子多孙之兆也。”甚至怂恿之违反政策:“何不解放思想,暂置计划生育于不顾,繁衍其子孙,获得素质良好之子嗣,对我中华民族,亦大好事。”

奶奶心中的风景

奶奶在江南园林长大,常常怀念童年。受姐妹和孩子们的鼓动,陆续写下来一串童趣故事,似乎就从故园中信手摘来,比如寿宁弄书房,比如乐益女中。奶奶记忆中的苏州寿宁弄:“花园中有太湖石假山,有荷花池,有水阁凉亭,有大花厅。花厅前有枫树,白玉兰、紫玉兰各一棵。花厅周围,有杏树、核桃树和柿枣,还有绣球花。最令我惊奇的是,假山旁边竹栅栏内,还有一只仙鹤。”③故园风景,已无从寻觅。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奶奶和她的姐弟们就是从这个粉墙黛瓦优美雅静的花园走进了一个充满动乱灾难的大社会,求知识寻自由。

奶奶从来不做小家碧玉,年轻时当运动健将,夺得学校女子全能第一;下放干校时奶奶任蔬菜班长,与一群戴眼镜的老者在田野操持锄把;年迈时仍然向往高山大海,向往远足,不放弃贴近大自然的机会。八十岁以前,南登黄山观云海日出,西出阳关看敦煌壁画。八十岁之后,足迹北至北戴河山海关,东临烟台,西达峨眉,东南至苏州、泉州、厦门鼓浪屿、香港,西南至湖南湘西、云南昆明,甚至直抵大理苍山洱海。

十一年前的五月,奶奶率全家送爷爷回湘西凤凰故乡。那一次,伴爷爷骨灰一同贴山近水的,是奶奶积攒了四年的花瓣。奶奶站在虹桥上,目送爸爸和我乘舟顺沱江而下,小船身后漂起一道美丽花带,从水门口漂到南华山脚下。

1995年奶奶到北戴河,欢呼:“天气好极了!空气凉爽,晨起大雾,花圃中各种花草争奇斗艳。应当告诉二姨奶奶④,来对了,不是错。”“在园中散步,仔细观赏识别。盆栽的有玉兰、扶桑、白兰花、绣球,绣球有紫色、绿色和其他颜色的。”闻闻树木的气息:“枞树高达数丈,叶子一直长到地面,因多雨雾,枞树、路边青草,放出清香,色香宜人”(引自家书)。她从一草一木中“领悟生命的原色”。

奶奶喜欢听我讲述每一次大山大水的远行,不论我攀爬深山老林,还是飘洋过海。她甚至记得我曾独自去东非肯尼亚历险,在国家公园即野生动物保护区迷路。有一次奶奶外出时听说不远有一处野生动物园,这消息即刻唤起她非洲探险的豪情:“要坐森林车子去。我虽未去非洲,也得尝尝红红几内亚⑤的经验了。我们不会迷路。”还有一次作家协会筹备组织老人们去云南旅行,奶奶态度明朗。“有人说太远太累,有人说心脏不好,不想去。另一些人坚决要去,正在争取,我属于后者,一定要取得胜利,云南哪能不去?”结果她不但故地重游,兴致勃勃地探访抗战时期住过的呈贡龙街子,而且像每一次一样,她是团队中最年长的。“年纪最大,走路最稳,不要人扶”,说着说着自己翘起大拇指――指骨弯弯曲曲,其实手足关节早已变形,是过去乡村劳累的印记。对于生活的粗粝和坎坷,奶奶的体会比他人更深。

和作家协会朋友们一同远足的乐趣,奶奶一直保持到1999年9月,在京郊处,朋友们悄悄准备三个蛋糕,为她和好友梅志(那时八十五岁高龄)、郑重(那时八十岁) 三位老人家同时祝寿。九十岁!那份欢愉童心与九岁无异。九十多岁的时候,奶奶腿脚差了也并未蜗居,天气柔和时经常到户外运动。北海、天坛、中山公园……直到2002年“十?一”前夕,奶奶还坐着轮椅,去天安门和文化宫赏花。还有一个景致让奶奶牵挂着:滇北川南的泸沽湖。抗战时期,画家朋友李霖灿先生曾调查研究摩些人(纳西族摩梭人),泸沽湖风土一直使爷爷奶奶神往。我从云南回来,给她看丽江宁蒗的图片,宁静安谧的薄雾山水,阳光红叶,奶奶眼睛里就闪动着光。

奶奶向往的风景其实很远, 心中的花园其实很大。

最后的花园

守护着奶奶,直到最后时刻。

一切抢救都停止了,送奶奶离开病房。摸摸她的头发、胳膊和脚,奶奶的胳膊和脚是热的。从火化的地方接奶奶回家,很小的一个布包捧在手里,布包也是热的。接奶奶回家一如当初陪奶奶求医,抱着她坐车子穿越城街,作穿越生死的漫长旅行。在寒冷的深夜无助守望,满目期盼满心焦虑。一次又一次,我碰到死神冰凉衣衫,但是奶奶的温暖依然真切!奶奶用温暖的方式与我告别,留下暖意。

奶奶走了,春天来了。

这是一个没有沙尘的春天,也许,天上也有一双眼睛充满了泪水。

人们说,爷爷接走了奶奶,两个人在天堂相会了。家里飞来一只只天堂鸟、一束束百合花。不知天上景象,不解天意的我们为奶奶建起最后的人间花园。

取奶奶在花园的照片制成纪念卡寄给大家,简洁朴素,是亲情之花。

姐妹们的挽联,弟弟们的书丹,是手足之花。

、仙客来、鹤望兰、君子兰、毋忘我、郁金香、马蹄莲、红掌、蝴蝶兰、热带兰、非洲菊、石竹、满天星和剑兰,是友情之花。

老朋友金夫妇和吕琳夫妇送来的榕树,与松柏绿萝相错落,是常青之花。

五湖四海的追思、电报、电话、信函,是言语之花。当奶奶屋子里鲜花遍开时,我们回赠鲜花。来访者会得到一束陪伴过奶奶的花,带回家,痛楚可以分担,温情可以分享。

落下的花瓣斑斑驳驳,小心收起来烘焙,花开时一种神气,花干时另一种样子。最出色的是玫瑰和小苍兰,焙干后鲜亮不衰败,雅致不萎靡,脆脆有声。

母亲、我和小霞用照顾奶奶的心思照顾她的花,尽其花开花落,一个月芳菲不绝。

人走了,花还在。花谢了,芳香还在。芳香消散处,听那吟诗声音: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俯仰终宇宙,流观山海图。”⑥

奶奶在花园。

注:①乌日娜《永远的回忆:温爱与给与》,2003年。

②奶奶这么命名鸭跖草,因为叶面为紫色而命名。

③张兆和《我到苏州来》,作于1996年。

④奶奶的姐姐,这里使用我的称呼来写。

⑤“几内亚”,为肯尼亚之误。

⑥陶渊明《读山海经》第一首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