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精神糖 22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精神糖 22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留住姥爷私房菜的味道

今年25岁的杨涵在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公共关系专业读研究生。杨涵的姥爷今年已76岁,在杨涵心目中,姥爷是个特别棒的美食家。年轻时他在北京某机关部门工作,对饮食特别有研究,做得一手好菜。

每当家庭聚会,尤其是年夜饭,姥爷都会亲自下厨,做上一桌十几道菜,让全家人一起享受节日的气氛。姥爷做的酱豆腐肉更是餐桌上的重头戏:碗底垫上山药,碗里铺满精选的五花肉,每一片抹上腐乳,在锅里足足蒸上几个小时,直到腐乳的味道沁透在每一片肉里……出锅后再倒上一碗腊八蒜,蘸着蒜香,每一口都让人回味无穷。每到节假日,去姥爷家吃一顿酱豆腐肉都是杨涵觉得特别幸福的事情。

2012年春节后,杨涵发现姥爷逐渐在烹调上力不从心,以前一天就能做好大一桌子菜,现在需要花3天时间。家里人都劝姥爷,年纪大了,不要再为儿孙辈忙活了,但姥爷依然坚持要做。姥爷告诉杨涵,20多岁的时候可真幸福,过年有酱豆腐肉吃,当时父母也都健在,兄弟姐妹也能团团圆圆地坐在一起。杨涵这才意识到,原来姥爷坚持的背后,还有这样深层的情感——他小时候记忆里的那种幸福。这种幸福就用一道道私房菜一代代传了下来。看着姥爷刻满皱纹的笑脸,她当时就萌生了给美食家姥爷出一本菜谱的想法。

2012年10月份,杨涵去新加坡参加一个公益活动时,又接触了一些临终老人。聊天中,老人们倾诉着埋藏在心底的愿望与遗憾,让她深受触动。杨涵也有很多话想跟自己的奶奶说,但她已经过世几年了,再也没有机会了。奶奶曾经提过想教她一道私房菜——糖心儿荷包蛋,可杨涵那时根本无心理会。现在再没有人能教她这道传家小菜,端给自己那碗幸福的荷包蛋,家门口也再不会出现那个熟悉的身影了……想到这里,杨涵就特别难过,觉得应该做点什么事情不要让遗憾再次发生。就这样,她把给姥爷出菜谱的事结合起来,就有了征集“心愿私房菜”的灵感,这样一来不仅能承载老人家的美食手艺,还能记录下他们生活的故事和未了的心愿。

被爱召集而来的团队

与杨涵同一个寝室的张璞一听这个想法,当即赞成。她们在讨论后决定,向全国征集99名老人的拿手私房菜,出一本私房菜合辑。不过,要收集99份菜谱,光靠她们两个人绝对是不够的,于是两人将2500多字的菜谱征集计划发到人人网上,希望发动更多人去寻找记忆深处的那道菜,“有时候想念一道菜,是在思念一个人。”杨涵也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人能够加入她们一起做这个事情,并给自己的团队起了一个很有爱的名字“精神糖”。

张璐是是第一个贡献菜谱的投稿者,后来成为“精神糖”团队的法律顾问。她说,看到征集活动时,她就想起小时候住四合院时姥姥做的肉氽面。自从姥爷去世后,姥姥已有六年没有再擀过面了。张璐在网上看到杨涵发的帖子,深受触动,赶忙利用周末“采访”了姥姥,学肉汆手擀面。她陪姥姥在厨房呆了一个小时,和姥姥聊了很多。这是姥姥这些年第一次下厨房重新做这道面食,也是张璐长这么大第一次跟姥姥一起做饭。她特别感动能趁着还有机会,做一些可以让自己珍惜的事情,也拉近了和姥姥的距离。

韩鎏是杨涵的高中同学,同样加入到了“精神糖”并成为线下媒体组组长,她也是看到杨涵的帖子后主动联系说要为项目帮忙的。韩鎏特别想念姥爷做的挂面汤,但是姥爷去世了,所以特别遗憾没能留住姥爷的味道。她不希望其他人有同样的遗憾,所以想力所能及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告诉更多的年轻人要在有机会的时候多跟家里老人沟通,把自己的心里话都说出来,把老人家的手艺传承下来。

最让杨涵感动的是一个来自秦皇岛的网名叫“依米爱家”的朋友。她小时候就是姥姥带大的,每年的年夜饭上都会有一道姥姥的拿手好菜酥白肉,就是用肥肉膘裹上面糊后再与熬制的糖浆翻炒而成,菜一上桌就会被一抢而光。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这道菜是很香的,但这些年她不吃了,因为热量太高。“依米爱家”被这个征集活动感动了,第二天就去姥姥家缠着她做酥白肉,还跟姥姥姥爷聊了很多以前的事,末了还不忘给姥姥拍了照片。

“依米爱家”除了给杨涵发来优质的菜谱和图片,还为团队建设、微博运营提供了很多建议,一度和团队成员一起努力了半个多月。为了和大家见面,她还专程从秦皇岛赶到北京。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最后没能留在团队里,但杨涵依然很感激她,也被她的努力所感动。

杨涵的帖子发出去一个多月,不仅收获了很多菜谱,还召集到20多名团队成员。参与者来自五湖四海,有已经工作的,有刚入校的大学生,有专业摄影师、图像处理员以及漫画师等。到目前为止,杨涵已经征集到来自北京、上海、河北、山东、贵州、广西等地的40多份菜谱。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网友上传了自家私房菜的制作方法,并拍下了家里老人亲自下厨时的照片,喜悦写满了每一位老人布满皱纹的脸。

重新从菜谱转向故事

为更广泛地收集菜谱,“精神糖”在新浪建立了自己的微博@99心愿私房菜,同时还在天涯、贴吧、豆瓣、QQ空间等多个大型论坛上进行推广。这个活动唤起了很多网友内心深处的情感。网友菜布鲁托说:“感谢这个活动,让我在这么疲惫的时候内心充满力量和温暖。经常想起奶奶每次都会催着爷爷去给我拿鸡蛋,然后给我做西红柿鸡蛋。这是最简单的菜,也是我这辈子最爱的菜。她走了十二年了,没有吃过我做的菜。我觉得自己很差劲,也不知道奶奶爱吃什么,但却明白了现在能做的就是要珍惜眼前人。”

随着菜谱的增加,杨涵的内心也渐渐发生了变化。起初,她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菜谱上,想让年轻人留住家里熟悉的味道;慢慢地,每一道菜的背后所寄托的情感让她深受感动,收集的重心便转向了这些故事上。

“比如北师大一位同学向我们提供的菜谱是奶奶做的渣辣子炒肉。她说,上大学后,每次返校奶奶都要做两大坛渣辣子让她带走。起初不懂,总是嫌沉嫌麻烦,不愿意拎。后来从妈妈那里得知,她的无心之举深深伤了奶奶的心。因为在奶奶看来,这是唯一能为她做的事情了……所以现在,奶奶做的渣辣子成了她生活中的常伴。虽然远离家乡,工作很累很忙,但只要回来做个渣辣子炒肉,就感觉到了家的温暖,感受到了奶奶的爱。”

杨涵说,通过征集活动,她发现很多家庭只在意老人的物质生活,忽略了精神交流。“其实老人家很孤独,需要陪伴。”她认为,菜谱的征集不仅让老人习惯的口味得到传承,更重要的是在学习和传承家常菜的过程中,促进子女同老人们的沟通,了解老人们的人生故事。“我感觉现在的年轻人普遍缺乏和爷爷奶奶这辈人的沟通能力,很多人在尝试了解长辈们的内心世界时会觉得不好意思,越是家里人,越觉得不好开口。”

团队成员中的一位女孩,在向自己的姥爷讨教了拿手私房菜的做法后,鼓起勇气大声说了句“姥爷,我爱你”,没想到老人笑呵呵地回应“我也爱你”,令这位女孩十分惊喜。

现在,仍然有很多朋友、同学、曾经的同事通过不同方式帮助杨涵项目的推进,或提供菜谱,或参与团队,或给予建议,或慷慨解囊,让杨涵通过这个项目找到了很多温暖,看到了很多关爱,并且更有动力将这个项目完成到底。当然,她盼望着更多的青年人除了提供心愿菜谱,更能在重阳节或其他大小节日来临的时候,放下借口和忙碌,拿起电话,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送去问候,趁现在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