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因冷而烧成灰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因冷而烧成灰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除非逃到这个世界中,否则怎么会对这个世界感到高兴呢?

――卡夫卡

弗兰茨・卡夫卡,在短暂的42年里,一次又一次地放弃,在尚未完全放弃时又走入另一世界。在他之前有兰波,之后有昆德拉反复吟咏:生活在别处。作为一个受苦受难民族――犹太族的代表,他说出了人类心底真正的恐慌――害怕因为停止而死亡,所以心总在飘荡,这正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伤口。与恐慌携同而来的,是卡夫卡的人生和他的作品带给人的感受:诗意的纯粹,纯净的单调,神经质的内心抒写,永无休止的语言“城堡”。

他无意去拯救什么,只是在展现不安的存在,无边的生活。他永远得不到足够的热量,所以他燃烧,因冷而烧成灰烬

1883年的捷克,在德国统治的阴影下,处于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卡夫卡家族流的是犹太人的血,在德国,犹太人受到歧视和驱赶,生活在一种不安全感中,卡夫卡的祖先们举步维艰,弗兰茨的母系洛维家族也很受歧视。他们的结合,将家族与种族的苦难与光荣、坚强与敏感同时融进了卡夫卡的血液。

卡夫卡的出生地布拉格,到处矗立着色调灰暗的公寓。在庞杂的公寓里,四壁阴森,过道黑暗,管道粗陋,屋子里满是霉味,以及白菜和床褥的陈腐气息。

如果从生存环境里感知的“冷”,能够有人性的“热”来补充,他或许还不会那么孤独,更不至于对生活充满恐惧。然而,粗暴的父亲常常扬起裤带,厨娘随时可能付诸实践的威吓,使他始终处在一种悬而未决的担忧中,这种担忧又造成了他内心的软弱无助。与此同时,母爱也缺席了。卡夫卡的母亲为了创业很少陪他,她白天打理公司,晚上陪父亲打牌,对小卡夫卡置之不理,这无疑把他推入了一种不安、渴望而又绝望的心理状态之中。

随着中学时代的来临,卡夫卡感觉到,如果世上真有“可爱的手”,那可能是在孤独的阅读和写作之中,而不是在其他地方。

因为与生俱来的怯懦,以及“说着德语的犹太人”的尴尬,卡夫卡在强悍的生活面前,除思想是可以自由驰骋的天空外,再也找不到任何容身之地。他一头扎进了文学中,文学成了他最后的避难所。他经常挑灯夜读,渴单所读所写,皆是“咬人的书”,这实际上足文学的最高境界。然而,即使是这最后的一隅,也遭到家人的指责。他在日记中写道:“开始是多么痛苦!从我写下的东西里面,何等样的寒意整天追逐我!”“从这一家人的情感中,我洞见了我们这个世界冰冷的空洞,我首先想找到一把火……”此时他的内心世界是一一片“冰封的大海”,他用文学的主观的“热”,描绘主观的“冷”,唯有文学能将这大海解冻。

从他的青年时代起,到得结核病死去,卡夫卡一直在写作。没有一个人比他更坚定地认为自己是“天生的写作者”了。然而生活就是一场“肉搏”,他这个“最瘦的人”,是无力承受“肉搏”的,他永远只是“在成年人中流浪的孩子”,如他的名字所示。他本来就是一只走投无路的“寒鸦”,既无天空也无大地,既无白天也无黑夜,只有黄昏的墓地。

1901年11月,卡夫卡进入布拉格的费迪南卡尔德大学。由于之前对童话和歌德、格里尔帕策的阅读,以及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他的写作带有悲观的童话色彩,这在他后来的作品里也留下了显著的痕迹,比如人变成甲虫、会思考的打洞动物、会飞的煤桶等。通过异化的人,更深刻地揭示人与人之间表面亲热内心孤独的实质。在大学里,卡夫卡积极参与了“布伦塔沙龙”和“读书演讲学会”,这有助于解决卡夫卡的“存在性不安”。

在这期间,他获得了珍贵的友谊,稍解了他内心的孤独。他的朋友就是他的终身挚友马克斯・布洛德。热情而富于才华的布洛德给卡夫卡的内心带来了光亮,对他的写作有很大的促进。

1906年6月18日,23岁的卡夫卡被授予法学博士学位。次年10月在意大利保险公司布拉格分公司工作,后在布拉格事故保险公司工作,十六年如一日,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光。这一时期,卡夫卡感受到生活在召唤,他投资工厂,结识了大批人,游览了歌德故居。他的冰一点点化了,他在试图点燃自己。

1912年8月,他遇到了菲利斯,这个热情自信的女孩,给予他温暖,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驱走了他内心的寒冷。这一场爱情分分合合持续了九年多,卡夫卡的绝大多数作品正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但是,过分炙热的爱总会伤人,在开始的一两年,卡夫卡每天写一封信给菲利斯,这使他无法写作,而一离开写作,他就“从烟里跑到了火里”,内心痛苦不安。所以,在他还未与菲利斯彻底分手时,他又将感情寄托在更加热情、充满才情的密伦娜身上,直到死去。两次恋爱,加重了他对“生活世界”的恐惧,因此,他说,生活就意味着“挺住”。

卡夫卡没有投入婚姻,尽管他有过让尘世生活使他获得平静的企图。他的精神世界至死依然一片冷清。

卡夫卡一辈子都在燃烧自己,但直到生命化为灰烬,他仍没有感受到火的热量。所以,他留下遗言要烧毁他所有的作品。正是这种“冷”,使他为人类生活画出了“存在的图”――一种极端的未实现的可能性,预兆着我们的未来。时光流逝,很多人被遗忘,但卡夫卡,这一只活着时断了翅、死后带来了温柔的生命之歌的“寒鸦”,却被越来越清晰地记住。

(注:捷克语中,“卡夫卡”即寒鸦之意。他的生活年月,以及生平事迹,皆源自其生前好友马克斯・布洛德的《卡夫卡传》,作品引自《卡夫卡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