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9年,为落实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目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启动了“普通高色学校研究项目”。华中师大一附中作为项目学校,开展了“自主创新学习,多元优质发展”特色学校建设的研究,致力于学校文化、学校课程、课堂教学和评价体系的建设,努力探索创新教育特色办学之路,为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借鉴。
一、文化传承——营造“开放、自主、创造”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是特色学校建设的关键,这种建设不是凭空而来的,它必须基于学校的历史传统、现实发展和未来目标。华中师大一附中的前身是中南工农干部速成中学,学校有着开放办学、教育民主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后,学校多年坚持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亮点。从1996年开始的高中“素质学分制”实验,以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建设为突破口,着力于建立具有创新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在特色学校建设中,学校立足于未来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多主体参与、多维度建构的方式传承和创新学校文化。
首先,在精神文化上,学校通过家长会、学生主题班会:教师教育思想大讨论,确立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核心的价值观;坚持“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的教学理念;赋予“厚德、博雅、笃学、敏行”校训以实践、创新的时代内涵;进一步弘扬“追求卓越,勇争第一”的学校精神,使创新发展、优质发展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追求目标。
其次,在制度文化上,学校利用部属师范大学附中的体制优势,充分发挥校长办学自,完善学校内部制度。一是实行年级全面教学质量目标管理、教师与年级双向选择、教学过程发展性评价的管理机制。调动年级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二是建立教师职业素质年度考核评价体系,教师管理实行人事、聘期考核、岗位聘任,明确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三是建立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制度,保障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权利、时间和空间。
第三,在物质文化建设上,校门两旁的艺术教育、实践教育的大型雕塑是学校创新教育、实践教育文化的象征;教学楼墙上琳琅满目的学生研究性学习优秀作品是学生创新智慧的展示;科技中心数十间创新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践创新的充足空间:艺术中心学生的各类艺术作品体现学校多元创新发展的文化特色。
二、重构课程——构建“多样、立体、选择”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特色学校建设的载体,也是彰显学校特色的具体形式。“多样、立体、创新”的学校课程是实现学生自主、创新、优质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华中师大一附中从改造国家课程、开发校本课程、设计班级课程三方面着手构建新的学校课程体系。
首先是国家课程校本化改造。华中师大一附中在高中课程改革中,根据学校特色办学的目标,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即国家课程校本化改造。一是课程内容校本化,将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分解为课前自主学习、课中交流学习、课后创新学习三个方面内容,编写了《华中师大一附中新课程学案》和《华中师大一附中创新作业》,体现自主、合作、创新学习的要求;二是课程实施校本化,学科领域课程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分成A、B、C三个层次,体育、艺术、技术领域课程进行模块选修,实行分层分项走班制教学管理;三是课程评价校本化,考试科目课程实行“基础+发展+创新”的试卷结构模式,考查科目从参与活动、过程表现、创新成果三个维度进行定性评价,既体现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要求,又体现学校对学生多元优质发展的要求。
其次是校本课程多样化。华中师大一附中根据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开发了六大类、60余门校本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德育活动型课程有校会、班会、心理和各类社团活动,致力于培养学生领导力;体艺特长型课程让学生个性充分张扬;学科拓展型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给学生提供基础方法、知识拓展、专题探究三个层次的选择:实践创新型课程给学生提供进行小设计、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高新科技型课程以武汉东湖高新科技企业为基地,以科技专家为老师,以光纤通信、医药基因、环保技术、数字技术为学习内容,为学生今后成为科技创新人才奠定基础;国际交流型课程通过德育、日语、法语课程学习和海外交流学习让学生了解多元文化,拓宽国际视野。
最后是班级课程特色化。华中师大一附中根据学生的自主选择,将校内班级分为9种类型,不同类型班级在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开设不同的特色课程。理科实验班开设分组竞赛课程。为培养基础科学精英奠基;人文实验班开设社会专题课程,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科技实验班开设“光谷课程”,培养未来的科技创新人才;艺术特长班开设艺术创作课程,培养有良好文化功底的艺术人才;体育特长班开设体育竞技课程,为一流大学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留学实验班开设AP课程,为有出国发展意向的学生铺设国际化通道:“飞翔班”开设学法指导课程,让贫困学生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常规理科班和常规文科班通过选修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培养个性特长、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改革教学——建设“两把。两重——探究式”健康课堂
华中师大一附中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
一是制定自主创新学习的目标。华中师大一附中在特色学校建设研究中,坚持学校多年“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的教学理念,结合“自主创新学习,多元优质发展”特色建设目标进行探索。明确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学校自行研究制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量表”和“学生创新学习能力调查量表”,分别从10个角度,50个方面对2011级1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统计表明,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中的普遍困惑主要是不能很好地把握学习方法。因此,华中师大一附中将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从研究教师的“教”转到研究学生的“学”,从指导教师构建教学模式转到指导学生构建学习模式,制定了教学改革的三维目标体系:自主学习目标、交流学习目标、创新学习目标,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前和课后,教师从这三个目标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围绕三维目标完成学习任务。
二是研究自主创新学习的方法。“以学论教”、“少教多学”,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要做到以学论教、少教多学,不仅要让教师了解学生怎样学,而且要指导学生怎样学;不仅要让学生多学,而且让学生知道怎样多学。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将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华中师大一附中在特色学校建设中,大力弘扬“把方法教给学生”的优良教学传统,着力构建自主创新学习的方法体系,制定了8个环节(树立目标、制订计划、课前预习、参与课堂、提出问题、复习归纳、测验考试、总结反思)学习方法、15个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等)学习方法、5种方法论(发现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反思性学习、批判性学习)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体系既指导学生学习,也指导教师教学。
三是推行探究式教学模式。围绕创新培养的目标,华中师大一附中在做好学法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教法创新。推行“两把、两重——探究式”教学模式。
“两把”就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两重”就是“重视学生学习动力的激活,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学校在教学改革中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确保自习课不被占用;把学生参与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确保每节课学生活动思考的时间:把学生个性发展的时间还给学生,确保每周各类兴趣选修课和社团活动的时间;把学生休息锻炼的时间还给学生,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把方法教给学生”,学校始终把学习方法指导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各类学习方法的指导。编写《自主创新学习学法指导》校本教材,开设教师“博雅讲坛”,开设学法指导校本课程,请各科名师每周进行学法讲座。
“重视学生学习动力的激活”,就是要重视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感、重视激活学生学习的责任感、重视激活学生学习的成功感;“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进行了“五个”转变。即变重班级学习组织形式为重小组学习组织形式:变重课后训练为重课前自学;变重教师讲授为重学生交流;变重分数考核为重能力考核;变重结果评价为过程与结果并重评价。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落实“五个”环节(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分析讨论、归纳小结、拓展探究)全过程指导。
四、创新评价——建立“基础、发展、创新”评价体系
在特色学校创建中,华中师大一附中通过制定评价制度建立保障机制。评价指标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指向,形成有学校文化特色的课堂教学、教师素质和学生质量的“基础、发展、创新”评价体系。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华中师大一附中力求平衡课堂教学的自由度和规范程度,通过能够反映学校特色的课堂教学目标要求的课堂评价标准,引导教师对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有所突破和超越,把师生的健康成长作为课堂的价值追求,以学生的学习状况为着眼点,重点从学生课堂参与的时间、人数和形式等方面评价课堂的“健康指数”,指导和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课堂“健康水平”。
在教师素质评价中,华中师大一附中制定了《教师职业素质与工作业绩年度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除师德规范8条一票否决外,另设有师德素养、工作状况、专业能力、工作业绩4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及75个三级指标。每个指标涵盖“基础、发展、创新”三个等级的要求,明确和引导教师职业素质发展的方向。评价结果成为教师岗位聘任的主要依据。
在学生学习评价中,华中师大一附中在学科课程常规考试命题中,采用基础要求+发展内容+创新体验的试卷结构;在活动课程考核中,体现活动参与、活动表现、创新成果三个方面的评价;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尤为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评价,建立了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成长档案,将学生参与各类社团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成果纳入其中。
多样化,特色发展是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要实现这一目标既需要学校不断创新探索,也需要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社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高中学校的特色办学,呼唤把办学自还给学校。把发展选择权还给学生。”普通高色发展的顺利推进离不开这几个前提:一是要扩大校长的办学自:二是要加大校本课程在高中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三是建立社区支持学校教育的政策:四是积极推进高考多元选拔录取的改革。
(作者:张真,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校长;张丽清,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校长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