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安徽花鼓灯中大兰花与小兰花的区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安徽花鼓灯中大兰花与小兰花的区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花鼓灯以舞蹈、灯歌和锣鼓音乐相结合的艺术形式,花鼓灯把情节性的双人歌舞与情绪性的集体歌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了比较完整、系统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就安徽花鼓中大兰花小兰花各特征和区别进行了浅要分析。

关键词:安徽花鼓灯;大兰花;小兰花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171-01

花鼓灯以热情奔放、幽默风趣是淮河人民性格的写照,“传情达意”贯穿于花鼓灯的音乐、旋律、节奏;表现在舞蹈的身段、步伐、动作、姿态造型等各个方面。创造了汉族最完整系统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是中国汉民族民间歌舞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重要标志。花鼓灯最盛行在怀远、凤台、凤阳和颍上四县。其中怀远和凤台善舞;凤阳和颍上善歌;怀远与凤阳在流派风格上比较接近;凤台和颍上在流派风格上比较接近,由于花鼓灯主要流传在旧凤阳府境内,旧时多称凤阳花鼓灯,而今主要在安徽省境内,故名安徽花鼓灯。

一、安徽花鼓灯简介

花鼓灯歌舞艺术这要涉及舞蹈、歌唱以及小戏。歌时不舞,舞时不歌。在民间群众们常常将花鼓灯艺人叫做小金莲、小白鞋以及草上飞等,通过这些绰号就可以看出花鼓灯舞蹈非常注重脚下工夫。通常要做到动作溜得起、刹得住以及放和收十分明显等,一方面要充分体现速度以及力度的对比,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拧倾、刚柔、动静的对比,此外,舞蹈中的男子还应该配备有精彩的翻筋斗。通常情况下,将花鼓灯中的女子称作兰花,男子称作鼓架子。他们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往往十分细腻,花鼓灯舞蹈的表演道具当属手绢和扇子,舞蹈演员们能够较为灵活奇妙的对劲进行运用,在大量的通过此类道具表演的汉族民间舞中尤其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使花鼓灯一方面具备了北方的刚劲古朴,另一方面又具备了南方的灵活秀丽。

二、传统“兰花”表演艺术的独特性

在进行花鼓灯表演的过程中,主要涉及的人物形象包括以下三种形式:岔伞(大花场时队形引导者)、鼓架子(花鼓灯男性扮演者也称“挎鼓的”)和兰花,其中“兰花”可以说是花鼓灯表演中的唯一存在的女性角色(在旧社会由于当时社会伦理和思想的限制多半由男性来扮演),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兰花需要将其柔媚细腻、激情泼辣、婀娜多姿的性格特色在舞台上呈现于观众面前,兰花这一角色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当时的农村妇女的时代形象的浓缩,也因此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追捧和厚爱。具备一定的演艺声望的艺人的佳称被观众给予兰花这一角色,在很大程度上也充分说明了兰花这一人物形象的魅力所在。例如,“小金莲”(怀派艺人冯国佩)、“田小银子”(凤派艺人田振启)、“一条线”(凤派艺人陈敬芝)、“看了一条线、三天不吃饭”等。因此,花鼓灯艺术可以在我国民间流传至今,经久不衰的原因可以恰如其分的归结为兰花这一人物形象给观众带来的艺术魅力。

(一)楚舞吴风遗韵

从某种程度上说,安徽独特的条件成就了花鼓灯的风格韵味,花鼓灯主要的发源地为河南桐柏山区的淮河横贯安徽北部。花鼓灯比较流行的凤台,作为春秋时代的楚地州来邑,在很大程度上与出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外,花鼓灯也囊括了南北文化之优长,拥有吴歌楚舞的风韵。楚人的风俗主要有尚武、知音以及细腰等,花鼓灯中许多来自武术、武功的技艺,很好的体现了尚武精深的特点。优美动听的花鼓歌,富有表现力的锣鼓伴奏,是知音的民风,然而“兰花”“三道弯”“S”型的动态形象可以说是对细腰的延伸。一方面体现了北方的刚劲古朴,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南方的灵巧秀丽。

(二)农村青年形象的象征

通常情况下,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花鼓灯中所塑的人物形象大多是农村男女青年粗犷且秀丽的形象。粗,就表演手法而言,主要是粗线条的大笔勾勒,而不是工笔的细致描绘。犷,主要是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不掺杂任何竭绊约束,纯属真情的自然流露,来行之有效的达到朴实无华的艺术效果。花鼓灯的表演主要把男女双人的对歌和对舞作为核心,内容多半体现农村青年的爱情生活,也正是因为如此而使其获得了充分的青春活力。但是一方面可以说它体现了一种爱情生活,另一方面也带有委婉柔媚的色彩。因此,在粗犷的表演中又有温情细致的处理,也能够很好的体现秀丽以及含蓄。

三、结语

综上所述,花鼓灯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表演艺术,要想使其得到更好的进步和发展,就需要其在当代的文化感悟下加以发展和保护,特别是兰花这一表演艺术形象,一方面作为花鼓灯艺术的典型人物形象,另一方面也是表现民间艺术的独特的民族精神。在充分探索和创新的基础上,才能够充分发挥其艺术魅力,使其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可以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孟园园.民间舞蹈安徽花鼓灯[J].幸福:婚姻,2013,(8):61.

[2]李畅.安徽花鼓灯中兰花的艺术内涵[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12(2):68-70.

[3]庄英邦,李芹芹,胡晓雯.分析安徽花鼓灯兰花表演艺术的特点和创新[J].科教文汇,2011,(29):165-166.

[4]李宝.安徽花鼓灯的说唱艺术[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