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滨北线松花江公铁两用桥改建工程江北市政引桥方案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滨北线松花江公铁两用桥改建工程江北市政引桥方案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既有公铁两用桥中公路桥已经废弃,铁路桥已运营近76年,在下游50m处新建公铁两用桥梁,本方案就江北市政引桥整体及其控制节点部位进行了比选。

关键词:公铁两用桥、市政、江北引桥、方案、比选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 A

一.概况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既有滨北线松花江公铁两用改建工程,位于哈尔滨市东部,连接哈市松北区与主城区。滨北线松花江公铁两用桥改建工程的建设,增加过江联系通道,加强区域之间的交通联系,对缓解市区过江交通压力,重新分配城市过江交通流量,彻底解除滨北线松花江铁路过江通道、城市道路交通瓶颈和安全隐患以及改善哈尔滨市铁路、城市道路路网的布局,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发展地方经济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项目“滨北线松花江公铁两用桥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2013年度北京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一等奖”。

2.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2.1.地形、地貌

哈尔滨市区地貌特征受松花江水系控制,按成因形态分为剥蚀堆积、洪积平原和侵蚀堆积冲积河谷平原。前者分布在哈尔滨南部,地势较高,具缓坡漫岗状起伏;后者为松花江水系冲积而成,地貌低平,微地貌发育。进一步按形态单元划分为岗阜状平原、松花江阶地、松花江高漫滩和松花江低漫滩,哈尔滨市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坡向松花江及阿什河谷。

2.2.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据钻孔揭示,推荐桥位及比较桥位处从上至下的地层如下:

填筑土:层厚0.5~5.0m;冲填土:勘探揭示厚度3.3~12.3m;杂填土:勘探揭示厚度1~3m;粉质黏土:厚2~6m;淤泥质粉质黏土:厚0~9m;粉、细、中、粗、砾砂:厚9~20m,潮湿~饱和,稍密~中密;粉质黏土:厚2~10m;粉、细、中、粗砂:厚20~30m,饱和,中密;砂质泥岩,灰绿或灰黑色,厚-巨厚层状,夹粉砂岩、砂岩。全风化带厚度4.9~8.0m,Ⅲ级硬土;强风化带厚度6.2~11.3m,Ⅳ级软石;弱风化以上为Ⅳ级软石

2.3.气象及水文地质条件

哈尔滨地处中纬度大陆东岸,属于寒温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大陆季风气候特征。年内温差较大,多年平均气温变化在4~-4℃,年最高气温38.2℃,一般出现在6、7月份,最低气温-41.1℃,一般出现在1月份。

本流域的风向多为西南风,出现频率为16%,多年平均风速4.2m/s,年最大风速可达26m/s。全年大于五级风日数一般为80天左右,大于八级风日数为10-20天左右。

2.4.地下水埋藏条件

孔隙潜水赋存于上部砂层中,初见水位埋深0.0~5.0m,静止水位埋深0.0~4.5m,水位与松花江水位基本一致,含水层厚度稳定,约20~30m,透水性好,富水性强,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及松花江。地下水类型为SO42-·HCO3-~Na++K+·Ca2+型水和HCO3- ~ Na++K+· Ca2+型水,地表水类型为HCO3-·SO42-~Ca2+·Na++K+ 型水。据区域地质经验,桥址区地基土对砼无腐蚀性。

2.5.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设计原则

1.结构设计遵循适用、安全、经济、美观、施工快捷的原则。

2.充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使适用性和经济性结合最佳,结构的设计做到技术合理、先进、有利于模数化、标准化施工,施工便利,经济指标低。

3.处理好桥面伸缩缝及桥面排水系统等,满足运营阶段行车的平顺、舒适、快速、安全的要求。

4.结构造型简洁,受力明确,造价节省,体现“节约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确保施工安全、工程进度和质量。

三.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快速路,计算行车速度60km/h;

2.桥梁结构荷载标准:公路Ⅰ级,行人荷载3.5kN/m2。

3.桥面宽度

(1)公铁合建桥段桥梁总宽度30.0m,按照双向6车道布置,0.5m(防撞护栏)+2.0m(人行道)+25.0m(机动车道)+2.0m(人行道)+0.5m(防撞护栏)=30.0m。

(2)引桥段总宽度26.0m,按照双向6车道布置,0.5m(防撞护栏)+25.0m(机动车道)+0.5m(防撞护栏)=26.0m。

4.净空要求

铁路:≥6.55m;机动车道:≥4.5m;堤岸:≥4.5m

5.特征水位(黄海高程)

设计洪水频率P=1/100,流量Q1%=17900m3/s,水位H1%=120.19 m;

校核洪水频率P=1/300,流量Q1/300=22030m3/s,水位H1/300=120.98m;

最高通航水位:洪水频率P=1/20,水位H=119.30m。

6.地震

地震峰值加速度0.05g,基本地震烈度六度,按照七度抗震设防措施设防。

7.设防要求:按7度抗震设防措施设防。

8.防洪标准:设计洪水频率1/100年。

9.桥梁设计基准期:100年。

10.桥梁设计安全等级:一级,重要性系数1.1。

11.环境类别:Ⅱ类。

四.方案设计

本项目市政桥梁由三部分组成,即江北市政引桥、公铁合建段及江南市政引桥三部分,江北市政引桥往南顺接公铁合建段。

1.布跨原则

桥梁跨径主要受所跨地物限制、结构形式、受力特征、施工的便利性、经济指标及总体景观等因素影响。

2.地物限制

桥位跨越地物较多,主要控制桥梁跨径布置的地物情况如下:

(1)规划江堤:规划堤顶高程122.64m,堤顶宽8m,堤底宽73.4m,堤高6m,堤顶预留通道净空4.5m;

(2)规划江畔路:城市支路,规划红线宽15~30m,净空4.5m;

(3)规划165路:城市次干路,规划红线宽40m,净空4.5m;

(4)既有铁路上下行线及渡线:Ⅰ级,铁路限界高6.55m;

(5)新建铁路上下行线:Ⅰ级,铁路限界高6.55m,铁路上下行线桥宽10.5m;

3.方案构思

3.1上部结构

(1).鉴于主线桥铁路代建段为32.7m预制梁,考虑到全桥统一性及经济性,主线引桥上部梁型推荐为:直线段采用施工快捷、整体性较好、外形美观的30m跨左右预制装配式箱梁。

(2).对跨越既有铁路、大堤等特殊孔跨采用施工快捷、梁高较低、质量有保障的钢混结合梁。

图表1—上部结构形式综合比较表

3.2基础

根据铁路主线桥钻孔揭示,由于岩层埋藏较深,砂土层覆盖较厚(约40m以上),同时结合墩高、冲刷、受力等因素综合考虑选用摩擦桩基础,经试算匝道桥基础采用Φ1.25m钻孔灌注摩擦桩,桩长约40m(个别孔跨50m);主线桥采用Φ1.25m钻孔灌注桩,桩长约50m。

3.3桥墩

根据上部梁型比选,综合考受力特性、施工、美观等因素, 主线引桥墩高2.7m~27.5m,上部梁型主要采用预制装配式箱梁,必须设置盖梁,因此下部结构采用双柱式预应力盖梁,考虑到桥墩较矮时张拉预应力困难以及桥面较宽等原因,当墩高小于10m时,采用图表—2所示的预应力框架墩;当墩高大于10m时采用图表—3所示的预应力框架墩。

图表2—矮墩典型预制箱梁横断面效果图

4.设计方案

(1)推荐方案

起点桩号ZXAK0+190.186,终点桩号ZXAK1+025.186,孔跨布置为:3X30+4X30+4X30+5X30+3X30+1X55+4X30+3X30m,共计8联,桥长835m。其中除1x55m为钢混结合梁桥外,其余均为预制装配式箱梁。

图表3—典型预制箱梁效果图 图表4—钢箱梁效果图

(2)比选方案

起桥点桩号为ZXAK0+190.186,终点桩号ZXAK1+025.186,桥长835m。孔跨布置为3X30m+4X30m+4X30m+5X32.7m+(49+80+49)m+5X32.7m,共计6联,均为整体现浇连续箱梁。其中除(49+80+49)m为悬灌现浇变截面连续箱梁外,其余均为等截面现浇连续箱梁。

图表5—典型现浇箱梁效果图 图表6—现浇变截面箱梁效果图

(3)方案比选

图表7— 整体方案比选表

推荐方案 比选方案

优点 1、标准梁段以预制吊装架设为主,施工方法简单,尤其适应寒冷地区有效施工期短及对既有铁路干扰小等特点,同时规避了高支架施工风险及北侧引桥局部在水中搭设支架等问题;

2、可实现标准化、装配化乃至工厂化生产,避免增加施工难度而导致的施工费用的增加,以缩短工期、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确保工程质量;

3、总体投资略省。 1. 整体性好,外形美观;

2. 可充分利用桥下空间作为钢筋加工场地,尤其适用城市内土地紧张、施工期间桥下无通车要求的地段。

缺点 1、需要设置预制场地,同时要解决预制场地与梁位之间的运输问题,需要大型吊装设备;

2、整体性稍差。 1. 现浇施工工期集中,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

2. 现场施工量大,工期较长,施工质量不易控制,尤其高支架施工风险较大,支架工程量导致投资偏大。

造价 较少 较多

经上述比较,整体方案采用推荐方案

5.局部比选方案

现状江北大堤两个堤底之间距离65m,可考虑一孔跨越和栽墩防护方案,本局部方案比选针对推荐方案进行局部比选,主要跨越地物为规划江堤和现状铁路,比选里程为ZXAK0+520.186~ZXAK1+025.186,比选长度为505m。两个方案主跨效果图分别见图表4和图表6

图表8—跨大堤处局部方案比选表

8X30m+55m+7X30m结合梁方案 5X32.7m+(49+80+49)m+5X32.7m现浇连续梁方案

优点 工期短、不是整个工程的工期控制节点、施工质量有保障、建筑高度低、视野通透性好、施工难度低。 外形整体性好、一孔跨越大堤,对大堤影响小。

缺点 在大堤上设置桥墩,需对桥墩和大堤土体之间设置防渗墙和隔离墙,同时额外增加了大堤处理费用。 是整个工程的工期控制节点、现场施工量大、施工质量不易保障,工期长、施工难度大,建筑高度高,视野通透性差,边孔上跨既有铁路现浇,对既有铁路运营干扰大,影响时间长。

造价 ¥8538.88万元(其中含851.38万元大堤加固费) ¥8316.00万元

经上述分析,在做好大堤防护,保证大堤安全的前提下,推荐采用8X30m+1X55m+7X30m方案。

小结

通过本次方案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供同类设计参考:

(1)市政桥梁作为城市现代化的设施之一,是城市形象的代表,因此景观的要求是本次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

(2)以道路总体方案、技术规范及标准为依据,进行结构多方案比选。

(3)分析桥梁经济跨径取值范围,确定基本跨径,尽可能做到标准化,工厂化生产,以满足工程进度,同时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确保工程质量。

(4)推出的方案应充分考虑到工程所处的地理环境、现状及区域内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5)方案的选择需考虑工程所在地有效工期短,需满足建设进度要求,并需考虑施工期间对现状地面交通、既有铁路正常运营、防洪等影响最小。

(6)考虑到桥梁的景观效果,过高的桥头填土会对桥梁两侧的通透性造成阻隔,故桥头最大填土高度(起桥高度)确定为3.0~3.5m左右。

参考文献:

[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3].《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 10002.5—2005)

[4].《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6].《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 025—86)

[7].《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 11—93)

作者简介:王文成,男,1980年生,江苏涟水人,2004年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现供职于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从事桥梁设计,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