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小说取胜密码之妙构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小说取胜密码之妙构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何将作文写成精彩的小小说?这里,让刘殿学老师用他的作品和写作经历,教你几招。

作者简介

刘殿学,被誉为中国西部小小说旗手,在《读者》《中外期刊文萃》《青年文摘》《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报刊发表小小说近2000篇,题材视觉涉及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近年来,他又把目光投向中小学校园,写下了许多校园小故事,本刊曾经刊发过他的作品《姑姑的礼物》《喜洋洋》等。

内涵点说

写小小说的作者,都深有体会:小小说写时容易构思难!这句话确实道出了小小说写作的艰辛!

小小说的构思有几种方法,一种叫“有形构思”,用笔将要写的内容编成提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一条一条写下来,开始写哪一条,接着写哪一条,一条一条依次写。

而有的作者不爱这样做,嫌写提纲太麻烦,太条条框框,放不开手,喜欢“无形构思”,想好了写作的基本路子,再想好人物的个别细节,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特点,无拘无束地往下写。

还有一种“闪电式构思”,作者或许是听到一个故事,得到某个典型细节,人物形象马上在脑子里活了起来,并让他坐卧不安,甚至吃不下,睡不着,不写出来,他就没好日子过了。这种情况下,他会什么构思也不要,拿起笔,直奔心目中的那个人而去。一支烟或一顿饭工夫,一篇小小说就写成了。

当然,作者的创作情绪是千差万别的,无论哪儿都找不到现成的构思技巧,只有根据写作题材的不同,决定自己的构思方法,无论是“有形构思”还是“无形构思”或“闪电式构思”,一句话,写作前构思过程是不可或缺的,没有经过认真构思而匆匆动笔写作,难以写出成功的作品。

方法例谈

我写《乡下人》这篇小小说,确实是无形构思。那天下班回家,看到楼前树荫下坐着个乡下小伙,他看到我,马上问:“包门吗,叔?”

我看他那样瘦小可怜,就说,包。

他非常激动,马上就上楼来卸门。一扇大门几乎将十几岁的孩子压趴,我忙帮他抬到楼下去。开火做饭时,就想带小伙的饭一起做。

吃饭时,我那上高中的女儿回来了,一进门,看到个陌生的乡下小伙在吃饭,就不高兴了,她饭也不吃,大声说:“爸,家里都什么味道?”

我心中猛一触动,马上写下了这篇小小说。

写小小说《献字》,我倒是认真地先拟了提纲。这篇小小说写的是一位退休的副市长到书法展览会去剪彩的事。老市长来了,主办人就拼命拍马屁,也不知老市长会不会写字,就拍着巴掌让他献墨宝。不知趣的老副市长还真的想写,一支大毛笔握手里,哆嗦半天,写下两字:已阅。

早些年,写这样的讽刺作品是有风险的,所以我不敢大意,就先写下提纲,考虑怎样做到既捅了人家,又让人家不觉得疼。

提到闪电式构思,我也有过。有一次坐火车,跟我同座的是一对维吾尔父子,父亲很年轻,只有二十多岁,小男孩四五岁吧。他们是第一次坐火车,很兴奋。小男孩一个劲地乱动,一会坐到爸爸腿上,一会又爬到小茶桌上。我看那样太危险,就希望那个年轻的爸爸管管孩子。

年轻的爸爸马上说:“哎呀坐下(哈)嘛小巴郎,叔叔生气了嘛。”

他说我生气,我就不说话了。那小男孩还是不停地动。年轻的爸爸马上来了一招绝的,一伸手,抹下小男孩头上的小花帽,藏到身后,吓唬小男孩:“坐下(哈)嘛,你坐下(哈),帽子就飞回来了嘛。”

这一手还真灵,那小男孩吓得瞪着一对大眼睛,一动不动,等待奇迹的出现。

年轻的爸爸看小男孩吓成那样,十分得意,嘴里喊一、二、三,突然从身后抓出帽子:“看看嘛,帽子又飞回来了嘛。”

小男孩真是弄不明白,花帽飞走了怎么又飞回来了呢?

不一会,年轻爸爸睡着了。小男孩一伸手,抹下他头上那顶崭新的小花帽扔出车外……

等年轻的爸爸知道怎么回事,已经晚了!“啪!”他在小男孩头上重重地打了一下!

小男孩哭着说:“咋打我呐?我还不是喊的一二三呐!”

我“噗”一下笑了,转过身,就在小茶桌上写下了这篇幽默小小说。

例文精批

生命永恒

下了一夜的大雨。

那雨不叫下,简直是从天上往下倒!我估计,一些脆弱的小山村会出事。

果不其然,天没亮,市委宣传部来电话,说马勺子村发生泥石流,情况相当严重。今天夜里,新闻部就我一个人值班,我连忙给接班记者打了个电话,就下去了。

到了马勺子村,简直一点认不出来了,山脚下那一排排房子不见了,到处是稀泥石块和被冲倒的树木庄稼。(开头的构思,没别的,作者就想说明当时的实情和自己的身份,为后边的自我叙述做好铺垫。)

市领导马上成立了临时指挥部,把救援人员分成几个小组,分头先去抢救活着的人。

我正要往前边跑,只听有人喊:“这儿!这儿!这儿有个房子顶,下边肯定有人!”

我忙放下摄像机,抓起一把铁锹,就去挥泥石。泥石流是夜间发生的,村民都在熟睡中,有屋就有人。我们拼命地往下挖。

不一会,听到有小孩哭喊的声音。

大伙连忙掀开那间小屋的屋顶。看到屋角上有一点点空间。一个着身子的小男孩,大约才两三岁,满身满脸都是泥,有气无力地哭着喊妈。我赶快放下锹,上去抱那小男孩。可是抱了几下,抱不出来。大伙又把小孩周围的泥石搞掉一些,我又着急去拽小男孩。小男孩身子了,脚却被什么东西死死地挂住。(救人是救灾的第一要务。作者构思的第一层意义,发现了生命!先将读者的眼光留住。)

一个战士大声喊:“慢一点!不能拽!再挖掉一些土!”

大伙又去挖。挖了好一会,才看清――挂着小男孩脚的不是别的东西,而是一只手!

那个战士又大声喊:“不要急!下边还有人哪――”

于是,我们又奋力去刨下边的人。刨出来才看清,是个女人!是个母亲!那母亲裸着上半身,一只手死死地抓着小男孩的脚,往上托。看得出,那一刻,她在使尽全力,将她的儿子往上推!推向天堂!那母亲已经僵硬!已经被凶猛的泥石流挤压得僵硬!她就那样站立着,手伸向天空!无声地呼救!(泥石流冲过来的那一刹那,孩子是母亲用手托向天空才得救的,塑造了母爱的伟大!这是第二层意义。)

入土为安,我们含着泪,准备将这位伟大的母亲放平,送她到那边去集中。可就是放不倒她,她身边的泥石已经挖空了,也放不倒。

有人大喊:“不要急!下边还有人哪――”

我们又奋力去刨下边的人。刨着刨着,看到那母亲的脚,被另一只大手牢牢地抓着。

这时,被救出来的那个小男孩看到了,大声哭喊:“爸爸!爸爸!……”

再往下刨了一会,小男孩爸爸的头露出来了。他张着嘴。但是,嘴已经被泥堵满!他瞪着眼。但是,眼睛已经被泥浆糊死!他知道,生命的延续,就在手上!只要把女人托上去,女人再把儿子托上去,就有了生的希望!就有了生命的延续!年轻的父亲虽然已经僵硬,但父爱没倒,生命的精神没倒!(泥石流很深,爸爸托起了妈妈,妈妈再托起儿子,才有了生命的延续,表现出父爱的伟大,这是第三层意义。)

大家满脸汗,满脸泪,手上刨出血,终于把一家三口全刨了出来。

我请求大家,不要急着放倒这对伟大的父亲母亲。我拿来摄像机,给他们摄下最后一张照片――永生!

点评

这篇小小说,我将故事一层一层包裹起来,让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得以一次又一次地释放,构思功夫完全体现在一个字上――“裹”,我不想让奇迹的出现一次交给读者,而是要把闪光点裹起来,使得读者读到最后,眼睛一亮:哇!还有孩子的爸爸埋在最底下!

这种最后解包袱的构思方法,能给读者一种阅读的渴求,一经打开这篇作品,就非得看完不可,非得弄明白到底怎么回事不可。

所以,这种层层剥粽子的构思方法很值得提倡,希望同学们抓住一个题材,不要马上就动笔,而是在构思上下一番工夫,真正做到“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以便顺利生下你可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