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阅读与写作亲密握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阅读与写作是语文王国里的两朵金花,它们共同孕育着“语文”这一母本。阅读是吸收,写作是释放。读能促写,写可导读,它们相互促动,相得益彰,相融则优。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恰当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必须认识到:①会写必须多读;②会写还得善读。
关键词:阅读;写作;积累;读能促写;写可导读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1)02-0139-02
大家是否记得在2009年2月底,温总理第一次和网民互动的时候说了这么一段话:“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人人都捧着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读书不仅给人知识,给人力量,而且给人安全,给人幸福。”这段话生动、形象地阐释了阅读在我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杜甫的哲理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则更夸张地道出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读能促写,相融则优。然而在实际的教与学的过程中,要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却也非易事。处理得好,事半功倍;反之,则收效甚微。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觉得要恰当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须认识以下两点:
一、会写必须多读
可以说世上所有能写出一手好文章的人,都是喜欢阅读的人,这是必然,也是规律。
1.阅读能扩大写作疆界,激活写作激情,提高人的精神素养。人之所以为人,在于其精神的高度。精神境界越高,内涵越深,写作者的思想就越深邃,写出的文章立意也就越深刻。那么这种境界和内涵从何而来呢?阅读便是很好的一种途径。《诗》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说:“学愈博则思愈远。”书籍作为全人类的营养品,对人有着巨大的精神感召力和灵魂感染力。一个扑在书本上就如“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的人,他的思想、性情怎能不受所读之书的熏陶、感染和浸润呢?正所谓“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情郁于中,自然要言溢于外。一旦产生了“箭在弦上,不发不畅”的激情,思想(写作动机)便形成了。有了思想与激情,写作起来就能洋洋洒洒,一泻千里,一气呵成。可见,写作的过程就是作者的思想不断成熟、不断明晰的过程,也是作者的感情不断积蓄、不断升华的过程。
2.阅读还是人们获得语言矿藏的重要途径。所谓阅读,就是通过破译约定俗成的文字符号所含的语义,去接受、理解作品中的信息内容。人们在写作中所使用的词汇、语句,多数是从阅读文本中吸收来的。“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正说明了见多才能识广。见多才能够扩宽视野,放眼天下;见多才能深思飞扬,“下笔如有神”。马雅可夫斯基说过一句充满诗意而又富于哲理的话:“你想把一个字安排妥当,那么就需要几千吨语言的矿藏。”可见,“饮水一瓢,须弱水三千,储水万担”。韩愈恣肆的文采,就得益于他平日的“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批于百家之篇。”若真能做到“文不离口,笔不离手”,文章又怎会写不好呢?
3.写作中的章法技巧,运思谋篇,也需要多读才能掌握、积累。语言文字负载着灵魂的情感和思想,要用它来表情达意,状物抒情。要使思想的结晶“物化”,就须善于谋篇,巧于佳构,并采用优化的表达技巧。这样,作者才能化“思维”为“作品”,变“无形”为“有形”,使头脑中预构的蓝图变为一篇色彩绚丽的文章。作为初学写作的中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功底还不深厚,能力也还不强,所以更要多阅读,多向别人学习,闭门造车是难以有长进的。试想,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纵然他天资过人,但因其不能阅读,知识结构狭窄,语言表达平板,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他又怎能写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或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呢?被称之为“高考制度等外品”的韩寒,如果不是得益于大量的阅读,他能在中学时代就写出长篇小说《三重门》吗?除却天赋之外,不得不归功于他的博览群书,文辞积累和心灵感悟。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开卷”的确“有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充实自己的思想,丰富自己的情感,武装自己的语言,写得一手好文章,就不得不多读些书。
二、会写还得善读
多读是量的积累,益于扩大知识的外延;而善读则是质的提高,益于挖掘知识的内涵。书海浩瀚,游必有方。怎样才能做到善读呢?
首先,阅读内容需要择优、择善、择美。中学生阅读趣味的高低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写作水平。言情小说看多了,自然是满纸的花前月下;武侠小说看多了,字里行间便充斥着刀光剑影。在休闲刊物的浸润中,泡不出精神上的傲雪梅;在地摊文学的熏陶下,灵魂难免被污染。所以,阅读好书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能力,也是一种幸福的能力。在浩瀚的书海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善读的原则。人生的质量是在一步步的自我超越中提高的,阅读好书正是这种超越的阶梯。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和一位高尚的人交谈。好书可以净化读者的心灵,提高读者的标杆,让读者修得连珠妙语、儒雅风度和智慧心胸;好书给读者享受不尽的清风朗月、青草花红和值得品味一生的学识风华、人文魅力,使读者获得终身受用的知识营养和精神食粮。反之,坏书也能毁掉一个人,它能退化人的意志,腐蚀人的灵魂。阅读那些坏书,则只能使人消磨时间,一无所获,这不异于浪费生命。“阴暗的石槽衍生毒草,贫瘠的荒原只长弱苗。”在那些坏书中,不会有青春的花朵开放。让希望的种子到热烘烘的沃土里来萌芽吧!每本好书都能使读者理想的幼苗长出一片新叶――绿绿的,那是生命的色彩。
其次,还要恰当地处理好泛读和精读的关系。泛读比较自由,舒展,不拘一格,不守成规,不计快慢,随自己的兴致和需要去浏览。而精读则是把作品融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精读时不能贪多求快,先要“字求其调,句求其旨”,力求扫除文辞障碍,为理解全文打开门锁;然后反复阅读,不断加深理解,力求消化、吸收,使认识逐渐由感性向理性上升,由零星向系统转化,正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总之,阅读是吸收,写作是释放。读能促写,写可导读。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并自主地将二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勤读善写,善读巧写,让“阅读”与“写作”亲密握手,让语文王国的这两朵金花开得更加娇艳,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