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计算机类课程开发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计算机类课程开发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基于行动导向的工学结合教学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已经为高职教育界所共识,作为高职示范院校的计算机课程设置,更需要在课程和教学层面上探索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符合行动导向要求的,能够有效促进计算机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的新型课程模式。

Abstract: Integration of working and learning based on the action oriented, as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consensus. For the computer courses in demonstrative vocational college, it more needs to explore a new course model which is suitable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our college, consistent with the action oriented requirement and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occupation ability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 students in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level.

关键词: 行动导向;工学结合;职业能力;课程开发

Key words: action oriented;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ing;occupation ability;curriculum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3-0259-03

0 引言

当今社会逐渐向知识型社会和信息型社会转变,特别是信息爆炸式增长,IT类相关技术及知识更新极快,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仅仅只拥有专业理论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步伐,而必须具备较强的就业和职业迁移能力,拥有能够持久职业生涯发展的综合职业能力,才能适应当今IT行业生产一线的工作。为了能在当今变化莫测的劳动市场上站稳脚跟,高职学生就必须具备行动的能力,为了培养高职计算机专业方向学生的行动能力,就必须探讨对学生进行示范的、自我负责的、整体化的,以IT企业的工作过程为导向,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方向课程,大部分都可以基于工作任务来进行项目化教学设置,通过开发具体的IT项目情景及实施体系,使学生能够在学的过程中做,做的过程中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在团队的合作中能够培养出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通过实际项目的体验式学习,真正促使学生能够从学习中寻找到乐趣,找到自信,逐步奠定职业综合能力基础。

1 学生培养层次定位

1.1 面对什么样的学生 首先我们需要定位我们培养学生的层次。大学培养的人才分为几种: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学术型人才属于学科性、科学性和理论型研究,指从事发现、研究客观规律工作的人才。工程型人才属于设计型、规划型和决策型人才,是指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有关事务的设计、规划、决策工作,即在工作或生产活动之前进行预先考虑并作出全面安排的一类人才。技术型人才属于工艺型、执行型和管理型人才,是指在生产一线或工作现场,将学术型人才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决策转换成物质形态或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的一类人才。技能型人才属于技艺型和操作型人才,是指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主要依靠操作技能进行工作,工作的智力含量较低的一类人才。

根据上面的定义,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定位在技术型人才这个层次上面,而培养技术型人才要求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更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具备综合职业能力。所谓综合职业能力是在真实工作情境中整体化的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是人们从事一门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是个体在职业工作、社会和私人情境中科学的思维、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行事的热情与能力。

1.2 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大部分来自于技校、中专及职高,还录取了部分普通高中学生,这些学生入学分数相对本科院校来说偏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踏进高职高专院校之后,文化课水平相对较低并对理论课缺乏学习兴趣,自我学习、控制能力相对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都是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思想行为、学习态度,心理意愿等都和普通的本科院校学生有明显的区别。

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把高职院校的学生向高技术型人才方向培养,使我们的学生能够胜任现实工作,并奠定持久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综合职业能力。

1.3 更有效的培养学生 那么如何更有效地培养高职高专的学生呢?通过结合工作真实情景开发出来的教学情境和项目,把知识融入行动导向,使老师讲授为主,变为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我学习,在学中做,做中学,不断反复体验,这样能够更好的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可以更加深刻的掌握学习内容。

2 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

工学结合课程以行动为导向,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计算机专业学生未来职业工作中的典型任务为载体,分解任务,逐级完成,通过在真实或模拟工作情景中对相关任务的完成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开发过程中,要能体现工作过程要素,并反映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创设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情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得工作过程知识。摒弃教师讲台上传统的说教式灌输知识,变以学生为中心的整体化学习,促使学生手、脑、心并用,最终获得未来职业必要的知识。

2.1 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思路 变工学割裂为工学结合,变教学的无效学习为有效学习,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实际工作任务集合可以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集合,抽象出学习性工作任务集合。通过对IT行业、企业调研人才需求研讨,然后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然后再抽象出职业工作逻辑。通过校企合作,最终目标为培养学生胜任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

2.2 人才培养方案“三纵三横”设计法 通过实践专家研讨会可以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专家研讨会是整体化的职业分析方法,其结果不是独立的、点状的“能力点”或者“技能点”,而是过程完整的“典型工作任务”,实践专家研讨会是课程体系开发的关键,为课程开发提供前提和基础。

人才培养方案是关于人才培养的蓝图,是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制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要考虑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具体内容需要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进度安排,课程标准,师资配备,条件配备以及机制制度。经过对这些内容提炼,可以得到“三纵三横”设计法的横向和纵向坐标。横坐标是:理实一体课程,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纵坐标是:师资,教学条件和机制与制度。纵横坐标之间以任务为载体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任务由模拟到真实逐级递进,从而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而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通过纵向三要素提出要求,横向三要素提供支撑和保障,最终可以设计出工学结合,以行动导向为教学方法的人才培养模式。

3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3.1 理念 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专业能力与关键能力)。而“关键能力”是不能通过知识传授式教学来实现的,只能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行动导向”地,在做的过程中习得。行动导向教学通过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变实现专业内容教学过程中关键能力的培养。

所以,行动导向教学的理念就是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完成任务的行动过程,实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有效培养。

3.2 模式 职业院校的学生不是来泛泛地接受知识、积累知识的,而是来学习实用就业能力的,他要能在未来职业岗位上,解决实际的问题。而职业教育的课程必须突出能力目标,不能将备课、上课的注意力都放在如何传授知识、掌握知识、巩固知识上,而是要重点考虑如何进行能力训练,能力目标的确定是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最终目标就是具有实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

众所周知,能力不能传授,只能训练,用在学生未来职业岗位上要做的事务来训练、用完成任务的过程来训练,而教师在课堂上,要带领学生去完成任务,而不是仅仅讲授一本书,学生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训练运用知识做事的能力。

通过以学习任务为依托的教学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情景中,并要求尽可能由学生自己独立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行动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工作情景,从而获得工作过程中的知识,既学习显性的指导行为的知识,更使得相联系的隐形知识得到学习,即那些物化在工作过程中及产品和服务中的诀窍、手艺、技巧和技能等。

3.3 方法 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对真实工作任务抽象出典型工作任务并最终加工出若干个可操作的循序渐进的学习工作任务集,不断给出学生任务目标,学生首先想象出行动的终了状态(问题解决后的情形)和解决途径,通过有产出的工作完成任务并展示成果,从而获得在行动过程中具体化了的结构性知识。而教师则通过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和使用多种辅助手段帮助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并构建个体的知识体系。

具体教学方法有: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实验法等。

4 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思路

目前我校进行高职高专示范院校的建设,需要对传统知识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知识/任务引领式教学,再抽象加工变为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以任务为主线,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完成任务的行动过程,实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有效培养。具体可以通过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实验法来实施行动导向的工学结合教学。可以有以下方法实现行动导向教学:

①营造职业情境,组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以形象思维和归纳式为主的学习方式。②任务训练,用做学生未来职业工作中的事来训练,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来训练,练出完成工作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出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学到相关知识,获得实际成果。③按照“完整行动模式”组织教学,并尽可能要求学生独立获取信息、独立制定计划、独立决策、独立实施、独立检查和评估,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④整体化学习,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形成专业能力;通过学习基本的工作技术形成方法能力;通过掌握基本合作和交流技能形成社会能力;通过深入反省和认识自己,以及负责任地参加社会和政治活动,形成情商。⑤创设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

5 结束语

基于行动导向的工学结合课程是以行动为逻辑的过程代替了以专业为逻辑的的结构,就必须得对现阶段所开设的课程进行改革,课程必须直接按以IT行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为导向并基于行动的原则来设计。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要特别挑选在IT企业和社会中所遇到的各个生活情境,基于实际的工作任务和项目,把“独立自主的学习”放在首位,使学生能够尽可能的掌握IT企业的真实工作情境,能够在就业的时候跟社会及企业真正实现无缝接轨,快速融入企业工作情境之中。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赵永旺.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关键能力培养模式[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24).

[3]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