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武术散推手中踢打类常用技法浅探(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武术散推手中踢打类常用技法浅探(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武术拳法包括踢、打、摔、拿四类技术,早在唐代以前就已经十分明确。四法各有领域,但又互相依存,互为契机,习武者可以有所专攻、有所偏长;某些拳种也可以四法中的某一法为特色,而一个好的拳家应该四法具备,才能从容对阵、稳操胜券。踢、打、摔、拿作为武术各拳种共通的几类技击方法,由于在传承训练时为了避免伤害,历来大多只做假想性或点到为止的象征性练习,这样由于实践不足,难以提高技击实际水平。武术散推手练习时,双方可以运用周身之妙,彼以刚来,我以柔应,顺化避害,较有把握地解决了安全问题,所以就可以长期坚持练习,尽其所能提高技术水平,解决了不用护具、设备,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简便场地上.就可以实际完整地运用拳术中的踢、打、摔、拿各类技击招法,互以对方动作而随机变化进行徒手搏击技术技巧的练习或竞赛。

有的拳友认为作为武术交手训练方式之一的推手中不能使用踢、打动作,以致练习推手十年、二十年甚至几十年,推来推去还是不能实际交手。武术散推手中为什么能够有选择地使用踢、打类技法,或者说踢、打类技法是怎么通过劲力的把握而进入武术推手训练与竞赛的,是首先必须要解决的理论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和技术实践问题。习武者学习运用科学原理、通过推手训练实践就可以驱散弥漫在眼前的浓雾。

一、人体劲力发生的科学原理

1、人体发出的劲力是在大脑神经支配下,肌肉收缩的结果。肌肉是由蛋白质组成的“活机器”,功能是将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和热。通过肌肉做功过程发出劲力,实现我们在搏击中较技取胜的目标。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人体各种运动都是肌肉收缩的结果。负责全身运动的肌肉附着在全身骨骼上.以对称方式排列分布。有的肌肉起点和止点跨一个关节,影响单一关节的屈伸或转动;有的肌肉起点和止点是跨两个关节分布,影响两个关节的活动。人体各种运动是由肌肉收缩为动力,牵动骨骼为杠杆,以关节为轴进行的。运动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肌肉收缩的复杂程度,任何一块肌肉都是由很多小的肌肉束组成,每一肌束又是由许多肌纤维组成,每一条肌纤维内部又有许多条更细的肌原纤维,其中分布的节段叫肌小节,长度不超过3微米。肌小节内部有两种重叠在一起的肌丝,较粗的叫粗肌丝,由肌凝蛋白分子构成;较细的细肌丝由三种蛋白分子构成。粗细肌丝之间有严格的空间定位。肌肉收缩时就是两种肌丝暂时性的结合,这时在酶的作用下,分解直接能量物质,释放能量,粗肌丝牵拉着细肌丝向粗肌丝的中央,即肌小节的中央方向滑动,使肌小节缩短,一块肌肉中的肌小节全部缩短时收缩发力过程完成,这是由神经支配完成的,要完成下一次的收缩,必须放松恢复到收缩前的舒张状态。

2、搏击中为什么月几肉收缩会产生出那么多复杂的力学效应呢?原理就是意识支配下所发动的神经冲动的强度和频率的编码指令不同,以调整肌肉精确的用力过程,从而达到想要达到的力学效应。发力不准确、动作不协调的本质在于神经支配与肌肉收缩不协调,该收缩的肌肉不能充分收缩,不该收缩的肌肉也收缩了。肌肉收缩发出劲力引起的复杂效果,要达到准确、协调,需要反复训练。

3、劲力的大小取决于肌肉的收缩力。决定力量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肌肉本身的结构和机能上的改善:一般来说肌肉块越犬,力量越大。其中肌肉收缩蛋白质是产生力量的关键结构,肌肉中毛细血管多和供能物质储备量多,结缔组织多而且厚等,这些结构的变化是决定力量大小的辅助因素。再一个就是神经系统调节机能的改善:其一是支配肌肉的神经中枢发放强而集中的兴奋冲动,可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加收缩,增大力量。一般人活动时最多只有60%的肌纤维参与收缩,而经过良好训练,可达到90%以上。其二是改善主动肌、协同肌和对抗肌之间相互协调的关系。主动肌充分收缩,对抗肌充分放松,是影响力量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对抗肌的放松能力.其三是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灵活性的改善能增大力量,即兴奋与抑制之间的转换能力。武术传统拳论高度概括讲的“松静自然,舒适得力”,是与现代科学理论相吻合的,发力的速度取决于肌肉的收缩速度,即伸长或缩短值与时间的比值。肌肉的收缩速度是由神经控制的,同时又决定于能量释放的功率,这些是大脑根据较技需要随机调节决定的。

4、武术搏击要求肌肉收缩产生出来的力学效应是非常复杂而变化多端的,这是由搏击运动的复杂性所决定。根据对方随时变化的不同状态的需要,要求自身发出的劲力能大能小,能快能慢,能柔能刚,能长能短……,既能适用于敌我性质的徒手生死格斗,也能适用于传承训练和擂台比赛需要的不伤人而战胜对手。当我们经过学习科学原理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科学正确的训练就能够满足不伤人而战胜对手的技术实践问题。

二、爆发撞击力的运用可以伤人而战胜对手

1、爆发撞击力一般是指双方在有适当距离情况下,快速撞击(或称碰击、打击)状态的力量,在交手技法中拳打、脚踢、膝顶、肘撞等动作可以用此力,也称“刚劲”、“短劲”、“寸劲”,与“发放”相对应亦称“暴打”。爆发撞击力速度极快,作用时间在瞬间,作用过程极短,在实战中根据力的大小不同而效果不同.而且与力的方向、作用点等多种因素有关,可以使物体产生形变、遭受破坏。我们知道,任何物体受到一定的外力作用时,其受力部位都会产生形变。有的形变是弹性的,即去掉外力后物体能恢复到原状。有的形变是非弹性的,即去掉外力后不能恢复原状。物理学上把能恢复到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把不能恢复到原状的形变称为范性形变。其实任何物体都有弹性和范性两个方面.即弹性形变是有一定限度的,这一限度被称为弹性限唐.当形变超过这一限度时,或者说爆发撞击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形变就不能恢复、当物体显出范性性质时,物体的外形甚至内部结构都发生了改变,其形体遭到了破坏,即人体受到了伤害。表现为:骨折、脏器破裂、脑震荡等内伤外损。武术搏击技术就是利用爆发撞击力的这个效果来击伤、打昏,甚至打残、击毙敌人的。

例如冲拳的运用,出击时全身特别是手臂保持放松状态,后脚蹬地,腰身拧转使身体各部获得相应的最大速度,整个动作越协调越放松越好;在几乎接触对方身体刹那,全身的力量上升集中传导于手臂,使拳头前撞的速度更大;拳头击中目标同时,全身应参与的肌肉急剧收缩.尽可能加大打击体质量,同时握拳、扣腕、旋转等

动作,提高击打物刚度、击打强度、定向能力和变换可能性.,中拳运用爆发撞击力可以伤人,使对手丧失继续战斗的能力而战胜对手。爆发撞击力在踢法和打法中使用的特点是,速度慢了摸不着,力量不够不顶事,以使对方受伤痛而起作用,属于典型的刚克打法。许多习武者刻苦练功,沿着伤人打法的道路努力前行,有的习武人在打抱不平中因伤人触犯刑律而锒铛入狱;甚至有人在交手重创对方受伤取胜的同时,自身拳脚也骨断筋折。现实中还有许多习武者辛辛苦苦下工夫,当练成爆发撞击力出手就伤人时,就再也不能或不敢出手了。

2、我们不难看出运用强大的爆发撞击力踢打,适用于敌我性质的矛盾冲突中,展现在特种兵、武警、公安干警、习武人士的对敌作战杀敌立功、抓捕罪犯、制止歹徒行凶杀人、正当防卫的社会实践中,主要是法律允许此种状况下,可以致伤对方丧失战斗力而战胜敌方、因此强大的爆发撞击力踢打,不适宜在武术传承、自己人的训练中使用,也不应搬到武术比赛的擂台上相互致伤致残。在搏击中,交手技法应用的效果可能是打不着或打的着;在打的着里可以是打倒、打伤、打死。在体育性技击交手比赛里应该是打着、打倒,实行“轻打”的原则;在对敌生死搏斗里可以是打伤、打死,可以实行“重击”的原则;而两者技法招势是相通的,关键是“手头有准”、掌握一个“度”。武林前辈千百年来提出的“八打、八不打”…….说明祖先早就有了“敌、我、友和交手性质”的认识.击打力重击伤人是用来对付敌人的,习练武术明白这一点很关键。这个问题不仅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不仅是武德问题,也是技术问题。

三、推力的运用有把握做到不伤人而战胜对手

1、推力一般是指由出手(脚)到接触对方躯体时是“软接触”,不产生撞击效应,受力物一般不产生范性形变.作用力时间长可以获得较大的力量产生“推”的效应,而受力方获得加速度产生位移,在双方较技中一般表现为推动、发出、摔倒、拿住.经过正确训练后在交手时,拳打、脚踢、膝项、肘撞等动作也可以运用推力,做到不伤人而见输赢,推力也称为柔劲、持续力、长劲.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就可以通过劲力的变换运用来实践踢、打类技法进入武术推手的训练与竞赛。  2、在交手中,无论是“先发先至”还是“后发先至”,都强调了“快”这个“快”字除了包含速度快的意思,主要是指在双方较技的情况下“走在前面为快、先到为快”快在致胜因素中占有相当的地位,通过我们在实践中的摸索得知,即要保证拳友的安全,又要达到致胜的目标.当你把握劲力的能力练到一定水平时,运用推力可快可慢.不仅可以战胜对方.还可以达到生擒活捉、毫发无损的效果、从技术上看,爆发力与推力的变化与结合,即是达此境界的阶梯之一。爆发推力一般是指双方发力与受力部位接实情况下的贴身发力,运用爆发的速度,保持所需要的持续一定的时间和运行过程,达到发出、摔倒、制住的效果,虽然速度极快,并不造成撞击形变而受伤。这就解决了友人对练、体育性竞技与实战对敌有所不同的需要。爆发推力仍然属于推力范畴,是加快的推力,是发力速度快与作用时间长两个因素的复合。

3、那么,再提高一步的就是在不接触状态直接运用爆发推力的问题。我们的一位拳友对劲力运用颇有体认,运用精妙令人赞叹。在1996年的夏天,几位拳友聚在一起练功,谈及此劲时一位小拳友想尝识一下,(时年33岁,体重85kg,自幼习武二十余年,素好实战,参加散打比赛有较好成绩)。二拳友相距两米之外,预备式站立。我在小拳友身后两米处观看,另一位拳友在两人侧外三米处发令:“开始!”,话音刚落,只见小拳友双脚离地,腾空仰身飞出,为防其头先着地,我立即接住小拳友头肩部,强大的冲力使我倒退两三步,赶紧拉起小拳友,拍拍衣服问:“怎么样?”小拳友说:“没事,一点都不疼。”“打的哪?”小拳友愣了一会儿,看看身上说:“胸部”。“怎么倒的?”“不知道,还没见怎么打的,我就离地了。能打我的没几个,赢得这么漂亮,我这还是第一次见到。”又过了一会儿,他那惊吓得蜡黄的脸色渐渐还了原.我们的这位拳友说:刚才用的就是最普通的冲拳,不过是没有预动,说完开始也就结束了。要说发力“起跟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顺于肩达于梢”的古训大家都知道,关键是从出手到挨着他时全身都是放松的,接触时是“软接触”,到接实的瞬间再发力,看着是拳打的动作,实际是推力将人“打”出,轻负荷出手与大负荷发力是无间隔的连接在一起完成的。由于速度极快丝毫没有停顿而运行过程又长,所以把人“打”翻了,而且还不疼。

4、人体经过科学正确的训练,对控制肌肉收缩的精细程度、调节全身肌肉群精确协调的程度、发力精微复杂的程度,由此例可见一斑。通过对发力原理、爆发撞击力、推力和爆发推力的初步探讨,可以看出各种力的本质是相同的,只是使用的方法、突出的要素、特点不同.展现的结果不同罢了。只要认真、正确的下到一定工夫.习练者都可以作到,初学时可能感到高深莫测,在练功中由慢到快的体认,由初级到高级的升华,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循着人类的认识规律看,简单得就象一层一捅就破的窗户纸一

我们的祖先正是在实践中认识到推力的运用有把握做到不伤人战胜对手。从而发明了推手,较有把握地解决了习武者的人身安全问题,踢法和打法技术动作也完全可以通过散推手方式长期实练,尽其所能地提高水平,武林前辈中的许多高手正是这么练成的。

四、劲力的合理运用可以完善练功方式开辟提高技术水平的通路

1、同样的踢、打类技法,使用的劲力不同其效果也不同,劲力是武术交手中十分关键的内容,人与人相较可以看做是人体之间劲力的相互作用。劲力准确运用的结果,可以做到“伤人”也可以做到“不伤人”。在武术交手训练和竞赛中,踢法和打法可以打着和打倒,但不能打伤,客观要求不得超过伤人的“度”。由于劲力可以认识、能够把握,我们就可以通过劲力的合理运用,完善练功方式来提高技术水平。以为踢法和打法不能进入散推手的训练或比赛,显然在认识上是封闭、狭隘的,只会耽误自己交手能力的提高。

如同把练武术俗称“练拳”一样,武术推手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关于“手”的说法,在实践中应理解为包括全身各个部位及其综合运用。理解“推”字,从力学的角度切入,思维之路就宽了。“推”不仅包括手向外“推”的动作,也包括身体某部位向外“推”

的动作;辩证来看,运用推力由远向近的动作,如“捋”的动作,也属于推手的范围;同样的道理,运用推力使用各拳种技击招法均属于推手范畴,只要使用以推力为特征的技术,武术各拳种的招术都可以在推手中使用,自然也包括踢法和打法。

2、太极推手是太极拳单一拳种的推手,规则规定其他拳种的习武者若要参加,只能采用太极八法,因此有很大的局限性。习武不可能只与本拳种流派技术对阵,必然要与其它拳种流派技术相较.这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否则不可能生存于社会、面对世界.由单一拳种发展到各拳种都能参加的武术推手运动形式,是武术发展的历史必然,符合广大习武者的心愿与要求。

如果以为推手只是程式化推手,多年来总是停留在画圆打轮阶段,习练者就永远出不了门。程式化推手是初步,是辅助,武术推手的主体是散推,散推手是进入技击交手的必要途径,交手可以用高级的散推手方式来完成,高水平的散推手可以做到生擒活捉而成为交手的高级形式。推手在诸多拳种训练中最早的有几百年历史,在运动训练学上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符合武术技击训练与交手比赛的客观规律。

武术散推手是武术各拳种习练者均能参加的,或说都可以采用的练功方式。在散推手中使用推力,由“点到为止”换成“点到不止”,不限制使用技术招法,只限制攻防的伤人后果,通过提高使用劲力和技术的质量而避免伤害。在训练或竞赛中规定武术各类技术均可使用,但又不伤人,既能提高习练者或参赛者的技术水平,又可以使各类技术不会失传。在训练和竞赛中允许使用踢法和打法,与安全第一的要求是可以作到统一的,这样的练功方式才有可能使中华武术中丰富的技术内容不至于丢失,才能使习武者全面发展。

3、武术在敌我性质交手中的目的是为了解除敌人战斗力,是你死我活、性命相搏,可以伤残甚至杀死敌人,搏击手段可以无限制运用。如果习武者做不到一记“窝心脚令对手吐血”,一记“掼耳拳”将对手击晕在地爬不起来,可以认为是自己功夫不到。伤人而战胜敌人的技术在敌我性质的抗暴自卫情况下可以使用,而如果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能生擒活捉岂不更好?

社会在发展,武术在进步,在今天法制社会的训练场、竞赛场上,如果让双方各自立下生死文书进行较量、性命相搏,就是愚蠢的杀人或自杀行为。不仅为人类文明与法律所不容,也为双方利益所不容,违背了习武宗旨。武术交手技术的训练与竞赛要讲文明、讲武德、陶冶情操、健身自卫。交流切磋以取长补短、相互提高技术为目的,竞赛中输赢追求的是技艺的展示。武林中的法律盲区随着时代的发展正在逐步缩小,并且终究会消赶我们对于传统技击理论中针对敌我交手说的“比谁狠”、“出拳穿个洞,发脚断棵树”、“上打咽喉下打阴,左右两肋并中心”、“一狠二毒三要命,奸、猾、损、伤、坏”等,就需要当代习武者辨证地认识,切不可用错了地方。

习武者由开始学习武术交手技术到达较高水平需要有一个过程,而传承教学训练中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只有不受伤才能继续学练,只有按科学步骤、循序渐进的练功不中断,习武者才可以尽其所能提高技术水平,这是武术徒手训练客观规律。

4、我们在几十年的学练武术过程中,深深感到祖先前辈们创造的推手,既可做为训练方法,又可做为竞赛方式,结合实践诸多拳种推手的利与弊,统一认识制定了《武术推手训练与竞赛规则》。多年来在职业习武者、武术专业大学生和业余习武者一定范围内的实践,不论是练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大成拳、少林拳等拳种流派的拳友,还是学习过跆拳道、拳击、泰拳等技术的拳友,共同遵循统一了认识的原则在一起练习,包括踢法和打法,都能“打到一块儿”,练习中拳友们感到技击水平提高快,没有伤害事故发生,税文明又高雅。经过实践比较普遍认识到,若直接进入刚克打法练习,往往只是硬碰硬,只是手快打手慢,力大打力小,伤害率极高。而经过散推手训练阶段再进入散手,在具有以柔克刚、以巧破千钧的基础上,才能进入刚柔相济境界,分寸感大为提高,手头有了准就不易出现伤害事故,就能可持续的练下去,水平越来越高,这才符合习武健身自卫宗旨和技击训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