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组织操作活动来认识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组织操作活动来认识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图像、操作等形象感知才能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概念,而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应用广泛的学科,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设计操作活动,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发端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情理活动”,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感悟,理解数学知识。

我在教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角》时,就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触摸和体验中学习新知,引导学生进入实质性的、体验性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多实践,多操作,多交流,来理解和认识角的特点及其分类。

一、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认识角

在教学《认识角》时,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操作情景,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个三角形,然后抽掉一根小木棒,现在同学们看一看,这样的图形是什么呢?老师告诉同学们,这就是角。那么角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摸一摸三角板上的角,感受一下,联系触摸的感觉,说一说,从而引出角的各部分名称,尖尖的,有点扎手的是角的顶点,顶点两边直直的线,它就是角的边,然后通过一些判断练习,进行辨析,进一步来认识角,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图中过的角,比如“剪刀、书、教室、黑板”等等,通过“触摸式”、“体验式”、“建构式”的学习,同学们很自然就对角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画角、做角

新课程的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在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工具,先试着画一个角,并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接着,再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做一角,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数学学习的活动中经历一个过程,因为过程肯定和一些具体的知识,技能或方法联系在一起,做完角,选择一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说画角过程,折角过程,以便全体学生观看,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接着,再和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看一看,指一指,找一找,说一说身边的角,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许许多多生活中的角,最后再用课件演示角的特点,这样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特征,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知识自然就掌握了。

三、比较角的大小

在教学比较角的大小这一部分知识时,我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猜测可能出现两种情况:角的大小和两边的长短有关;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然后选择两位同学上前展示自己做的角(其中一个是活动角),继而提出问题:“这两个角,那个大,那个小呢?”学生果然出现两种答案,这时候,我不急着判断,出示一个生物钟面,转动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学生很容易发现,时针和分针构成的角在逐渐变大。于是,我追问:“可是,时针和分针的长度并没有变化呀!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自然的,将学生引导到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接下来,我让学生自己试着比较角的大小,学生通过反复尝试,最终得出比较方法:将两个角重叠,顶点对齐,一条边对齐,观察另一条边来比较。学生在经历比较的尝试过程中,给学生创造了探索的过程,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现的能力,所以,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四、分辨直角、锐角、钝角

在教学生分辨直角、锐角、钝角时,我让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活动角,然后用挪动活动角的一条边和三角板中的直角进行对比认识锐角、直角、钝角,用活动角的一边和直角的一边重合,顶点也重合,挪动活动角的另一边,如果活动角的一边在三角形外面,它就是钝角,因为它比直角大,教师先演示,学生再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同学们在操作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自然也把角的知识掌握了。

五、数角

在教学数角时,我还是利用操作活动来完成数角是认识角里比较难掌握的知识,尤其是大角里头套小角,要把所有的角都数出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在教学数角时,还是利用小棒摆出角,然后数出小角,取出角里的一根小棒,再数出角,直至最后只剩下一个角,然后把每次数出的角的个数加起来,就是这个图形总共有多少角。

通过对《认识角》的学习,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意识。整个教学活动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贯穿其中,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

整个教学过程力求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让他们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始终贯穿找一找,画一画,折一折,做一做,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索成为学习得主人,加强学生动手操作以及培养初步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