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烧烤明明是隐患诸多的垃圾食品,为什么依然红红火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烧烤明明是隐患诸多的垃圾食品,为什么依然红红火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城市的夜晚喧嚣热闹,同时红火起来的还有那些烧烤点,那形状不一的烧烤铁槽,于街头巷尾拉开架势,一时间狼烟四起……将一串串鲜嫩的肉串并列摆放在炭火熊熊的烤槽上,不一会便滋滋冒油,待六七分熟时再撒上孜然、辣椒面、胡椒粉等调料,顿时浓香四溢,那颜色,那味道,简直令人馋涎欲滴。

认真地说,烧烤好吃,可隐患多多。

首先,烧烤能产生一种强致癌物质苯丙芘。我们知道,食物在高温加热时会产生一种叫做丙烯酰胺的物质,经过动物实验证明,丙烯酰胺对动物有致癌作用。对人是否有致癌作用目前尚无定论。而这苯丙芘,是一种比丙烯酰胺还强的致癌物。当油脂被加热到160摄氏度以上、食用油被加热到冒烟的时候,就会分解生成苯丙芘,这种强致癌物混入烧烤食品之中,被食用以后进入消化系统。丙烯酰胺只是在淀粉被加热时会产生,而苯丙芘则不是,它是在油脂和任何含油物质被高温加热时都会产生。甚至包括大米,因为大米也含有一定量的油脂,烧饭时糊掉的那一层所谓锅巴,其实就富含苯丙芘。

有关化验发现,一串烤羊肉串所含的苯丙芘是一枝香烟的500倍!可见其毒性之大。

其次,烧烤是六七分熟、顶多七八分熟,这余下没烧熟的部分,如果含有没被杀死的寄生虫,就很容易顺着消化道进入人体。这绝非危言耸听,很多脑囊虫患者都是吃了未熟透的含有寄生虫的肉类而患病的。笔者一位邻居,吃了未熟透的肉患上脑囊虫病以后,经常发作,抽风、癔语、口吐白沫……医生断言,这人没法长寿,早晚出问题。

再次,烧烤由于温度过高,入口以后很容易烫伤食管和消化道黏膜,会造成食管溃疡,这还是轻的,久而久之,会造成恶性增生,患上食管癌!

食用烧烤如此危险,其危害程度如此严重,但迄今为止,烧烤之风依然盛行。这个现象太令人寻味了,究竟是为什么呢?

答案有这样几点可能性:

一是由于可致病的大都属于不确定因素。

“有可能损伤食管黏膜”,“有可能感染寄生虫病”,“有可能致癌”……几乎都是“有可能”,也许正是由于这“有可能”三个字而麻痹了人们的心,人人抱着侥幸的心理,总觉得倒霉的该是别人,轮不到自己。确实,偶尔吃几次烧烤,除了满嘴余香以外,自身毫发无损。这也许正是人类自身的悲哀。那些大吃特吃烧烤食品的人们也许没有想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许你今天吃了没事,明天吃了也没事,但后天也许毒素就会累积到了一定程度,病就会找上门来了。因此说,专家们的意见还是多听听为妙。

二是美味的诱惑。

鲜嫩的肉串再加上孜然、辣椒面、胡椒粉的香气,确实对人有几分诱惑。常言道,民以食为天,面对美味有几个人又能管住自己的嘴呢?

三是原始饮食文化的传承。

烧烤是一种全球性的饮食文化,其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那时水里有的是鱼,天上有的是飞禽,古人类发现了火,把飞禽走兽捕来用火烤熟了吃,这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从古到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中便有烧烤这个文化遗传。

人类之所以喜欢这种在野文化,据专家解释,是一种对远祖在渔猎时代的包含记忆符号的认同的心理活动过程。人类发展至今,骨子深处仍然保留了许多原始的野性,只不过是被道德、文化、世俗等等因素给遮掩住了。那种原始性的粗野、狂放往往需要释放出来,而烧烤这一狂野而浪漫的在野文化,其精神正好合乎了这种要求:三三两两、呼朋唤友地来到烧烤处,看着肥瘦相间的肉串冒着油烟滋滋响,黄油滴滴落在火上,香气扑鼻,胃口顿时大开,然后左手拿串,右手拿酒,豪迈之情油然而生。但是,吃烧烤一定不能在酒店,尤其是大酒店,酒店的环境太格局化,对人有较强的束缚性,而烧烤是一种草根文化,它讲究的是一种“以蓝天为被,以大地为床”的豪爽,因此一定要在室外,嘈嘈杂杂的大街小巷之中最合适,只有这样才能吃得无拘无束,吃得豪迈,吃得尽兴。

不难看出,烧烤文化已经在人们心中深深地扎根了,至于专家们所一再强调的有关烧烤的坏处,好像被人们扔到了脑后。

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仍需要专家们反复提醒吃烧烤存在的问题和危害,同时,还要多教教人们如何尽可能地化解其中的风险,比如时间不可过长、浅尝辄止;不可常吃,食用不可过量;在吃烧烤的同时,多吃些蔬菜等等,这样,不仅满足了人们口腹之欲,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疾病的风险。编辑/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