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把握“三个着力” 打造内蒙古经济“升级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把握“三个着力” 打造内蒙古经济“升级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世纪以来,内蒙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机遇,坚持不懈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实现了边疆民族地区的跨跃式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内蒙古欠发达的基本区情仍未改变,发展中还有不少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产业结构单一、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和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不足。从产业结构看,煤电为主的能源产业比重大,资源依赖程度较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产业层次低,初级产品比重大,主要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新兴产业发育不足,产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城乡区域发展看,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任务繁重。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目前全区近六成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集中在呼包鄂,县域经济较为薄弱。从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看,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资源驱动、国有大企业带动,近年来投资对内蒙古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70%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多数超过或接近50%,“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的协调性不够,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非公有制经济发发展滞后,经济增长的后劲和活力不足。

分析当前国内外环境,我区发展既有不少的机遇与条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特别是我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支撑我国发展的要素条件正在发生变化,原有的“出口红利”“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优势开始减弱,经济增长面临的需求和成本的约束日益强化,潜在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中国经济已经从两位数增长阶段开始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受国内外大环境的影响,我区经济放缓趋势也十分明显。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关键是要把经济下行的压力转变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动力,努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挖掘新潜力,形成新动力,激发新活力,培育新优势,开拓新领域,打造内蒙古经济“升级版”。内蒙古“8337”发展思路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和我区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紧紧围绕我区发展的新定位新目标,提出了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壮大县域经济和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新路径新要求。“三个着力”抓住了制约内蒙古经济发展中的三个突出的结构性问题,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内蒙古经济升级版”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是通过建设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的产业实现的。要实现自治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关键是产业的不断升级、接续发展。因此,内蒙古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是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按照内蒙古“8337”发展思路,要在巩固加强农牧业基础地位的同时,重点围绕“五个基地”的产业定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农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快构建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能源工业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我区的第一支柱产业。适应我国能源需求结构加速升级的趋势,今后要突出在打造清洁能源输出基地上做文章。围绕绿色、安全、高效发展的目标,在抓好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的同时,加快建设和改造一批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矿井,加快煤炭的清洁生产及洁净利用步伐。要在加快现有机组技术改造的同时,建设大型清洁电力生产基地,采用先进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要大力发展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及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电网和能源外送通道的建设,提高能源输出效率。冶金建材工业也是我区的传统产业,在全国产能过剩的情况下,要把发展重点放在优化产品结构上,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开发优质高效新产品。

二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新世纪以来,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是依靠煤电产业实现的。但受市场和环境的限制,煤电产业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几倍、十几倍地翻番式增长。一定要及早谋划,瞄准前沿,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类新兴产业,努力打造新的支柱产业,构筑新的发展优势。从我区实际出发,要坚持走煤基新兴产业和非煤基新兴产业“两手抓”的路子。我们说“一煤独大”,不是说煤多了不好,而是不能简单地挖煤卖煤,要立足煤炭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走依煤而电、依煤而化、依煤而冶的路子。目前看比较现实的是发展现代煤化工和有色金属两个产业。围绕建设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加快产业化发展,努力延伸产业链条,尽快做大产业规模。要优化现代煤化工生产布局,安排煤化工项目必须把水作为首要前置条件,防止对地下水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原字号产品比重高、附加值低、延伸加工不足,是制约有色金属加工业发展的主要症结。有色金属加工业要着力在产业延伸升级上下功夫,大力推进探、采、选、冶、加一体化建设,重点发展下游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推动产业向高端化、产品向终端化发展。在发展煤基新兴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非煤基新兴产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重点发展煤机、矿机、风机、化机、重型机械和特种运载车辆等,加快发展模具、关键零部件生产等配套产业,积极支持汽车制造业发展,尽快把装备制造业培育成重要的支柱产业。顺应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大力发展云计算、稀土材料、电子制造、生物制药和林沙草等产业,形成多元发展的新型产业集群。

三是做大做强农畜产品加工业。我区在气候、地理和农畜产品资源上都有优势,但优势发挥得还不充分,食品加工产业链要延伸到餐桌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还有很多农畜产品加工业没有做起来。今后要依托良好的农牧业资源和绿色无污染优势,以抓龙头企业带动、知名品牌创建和产品质量监管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提高乳、肉、绒、粮油等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把内蒙古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四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仍比较滞后是我区发展的一大软肋。2012年,我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34.4%,比2000年降低4.7个百分点,比全国低10.2个百分点。为此,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抓好国家和自治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特别要加快培育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优化。建设特色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是对我区旅游业发展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要突出草原文化和地区特色,着力推出一批精品旅游项目,规划建设一批国内外驰名的黄金旅游线路和精品旅游景区,培育打造一批旅游产品品牌,培育引进一批大型旅游集团,培养一批优秀旅游人才,努力把内蒙古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

着力壮大县域经济,开拓经济发展新空间

针对我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必须把调整空间结构、优化空间布局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努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我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突出表现在县域经济较为薄弱、发展不平衡上。2012年,我区还有一半左右旗县的经济总量未达到百亿元,旗县财政收入不到10亿元的还有52个,全区尚有31个国家级贫困县和26个自治区级贫困县。由于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导致为农牧民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为县级财政提供收入的能力有限,正是内蒙古城乡发展差距的症结所在。同时我区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也主要体现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上。全区2个全国百强县都在鄂尔多斯市;21个西部百强县,有11个集中在呼包鄂地区。因此,调整优化我区经济的空间结构,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主要的平台在县域,最终的落脚点在县域。只有着力壮大县域经济,不断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才能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才能开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空间。着力壮大县域经济,要以做大产业、做活企业、做强城镇、做优环境为重点。

一是做大产业。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是产业,产业发展的关键在特色。内蒙古各个旗县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各不相同,县域经济绝不能搞低水平竞争,也没有必要追求完整的产业体系,而是坚持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扬长避短,不拘一格,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靠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提升县域竞争力。

二是做活企业。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企业。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注重引进外地大企业,又要重视培育本地小企业。随着生产的社会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产业分工与协作加强,大型企业纷纷将非核心生产向外扩散,给县域中小企业带来配套空间。各地要抓住机遇,主动承接城市产业转移,积极引导本地中小企业围绕大型企业搞配套,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

三是做强城镇。县城和中心镇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场所,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内蒙古城镇化水平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县域城镇化率只有31.8%,大部分县城基础设施滞后、产业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薄弱。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县域城镇化要以做强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向县城和中心镇集中,发挥其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城镇建设要突出特色,完善功能,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要把产业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依托园区发展工业,围绕工业发展生产业,面向民生发展生活业,促进城镇人口集聚、市场活跃和产业兴旺。

四是做优环境。经济发展环境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首先要优化经济硬环境。要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完善县域交通路网结构,加强县城供电、供水、供气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农村牧区饮水工程和农村牧区电网升级改造建设,加快覆盖城乡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县域经济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要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坚决杜绝无序发展造成环境破坏。其次要优化经济软环境。努力营造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县级政府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把主要的职责和任务放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上来,从而增强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各个方面的创造力和整个县域经济的竞争力。

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激活各类市场主体新活力

所有制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国有经济特别是央企大规模投资带动,是我区经济效率不高、动力活力不足、居民收入不高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尽管我区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2011年自治区非公经济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数比重、非公企业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非公企业实现利润占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比重分别达到76.4%、67.3%和61.3%,非公经济已经成为我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渠道。但与沿海和周边很多地区相比,自治区非公经济无论在发展速度、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上述三个指标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9、6.5和11.9个百分点。同时受观念、体制等因素限制,非公经济投资也明显不足。因此,必须把发展非公经济作为改革发展、富民强区的战略任务来抓。

一要放宽市场准入。加快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36条”)及其实施细则,切实拆除阻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能源、铁路、金融、市政以及公用事业和社会事业领域。

二要强化政策扶持。强化财税支持,大规模减税降费降负。加快实施个体私营企业零收费注册,对所有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免费提供咨询服务、免费提供登记文本、免费办理登记注册,拓展个体工商户发展空间,加快实施注册资本分期缴付制度。将非公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纳入到政府采购目录中,扩大政府采购比例。强化金融支持,积极推进银企对接,加快建设集融资辅导、融资受理、批量推荐、数据报送等功能于一体的融资服务平台。引导和鼓励内蒙古银行、包商银行、鄂尔多斯银行等地方商业银行,通过设立机构、延伸服务等方式,扩大县域覆盖面,实现全区旗县区全覆盖。鼓励农村信用社改制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加强农村银保合作,创新抵押担保方式。鼓励非公企业组建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公司、产业投资基金公司,加快发展典当、担保、信托、小额贷款、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行业,拓宽融资渠道。强化公共服务,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减少、简化行政审批,对涉及多个部门的投资项目审批,实行首接联办制,做到一次性申报,一次性收费,一次性同步审结,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推动为中小企业提供职业培训、管理咨询、信用评价、创业辅导、质量检测、共性技术研发等服务机构快速发展。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设施的服务水平,节约非公有制企业交易成本。

三要优化发展环境。破除一切制约非公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废除一切限制非公经济发展的歧视性政策,清除一切落后的管理手段和行为,保证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要将非公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纳入到各级政府考核范围,加强对非公经济动态跟踪研究,及时分析和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加快建立各有关部门和工商联、行业协会的定期联系制度,形成推动非公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合力。进一步规范监管行为,杜绝“吃拿卡要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充分释放我区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作者系内蒙古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