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班幼儿常规建立的几点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班幼儿常规建立的几点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班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幼儿刚入小班,生活环境改变了,在新的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培养习惯相对容易;小班幼儿无论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 这一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件,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小班幼儿必须学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习遵守集体生活中的一些生活行为准则,才能很好地融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因此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显得非常必要。以下是我在小班常规建立初期采用的几点策略

一、目标分步,循序渐进

小班一日生活安排有十几个环节,有几十条常规,要刚离开家庭的三岁的孩子去遵守这些常规是不容易的。常规培养不只追求即时效果,常规设立目标应循序渐进。常规要求应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分阶段提出。

小班上学期的前半学期以适应、熟悉为主;后半学期以初步遵守为主。小班下学期的前半学期以巩固、提高为主;后半学期以乐意遵守为主。比如9月份孩子刚入园,孩子在教师的示范提示下,初步学习按老师的指令(如铃声)进出活动室,收放玩具。如某一段琴声,告诉幼儿活动要开始了,赶快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去。另外,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10月份,幼儿习惯于听铃声做事情,把掉在地上玩具捡起来,离开活动室时会把自己的小椅子轻轻摆放到桌子底下,会用小勺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乐意在班上午睡等等。到了第二学期,要求幼儿理解并执行一活动各环节的转换指令,养成好习惯,如进出活动室慢慢走、不奔跑、不互相追逐;与教师一起收拾玩具,与同伴愉快地游戏等等。每一项规则,一点一滴,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边教边帮到逐步学会独立完成。

二、面向全体,关注个别

我们经常希望班上的每个孩子都能养成好习惯,遵守好日常活动规则,那么小朋友的常规就会很理想。班上大部分的孩子能遵守好集体生活中的各项活动规则,但是总有那么几个规则意识较弱的或是行为意识方面比较特殊的孩子,游离在活动常规之外。

班里有个特别的孩子,小班开学2周后,他仍旧是从早到晚的哭闹,午睡时会哭得更厉害,还不吃不喝也不与人交谈 。起初我们以为他只是适应能力差,也许需要比别的小朋友更多的时间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后来1个月过去他还是老样子,丝毫没有慢慢适应的意思。我们以为他是在家被宠惯了,碰到事情不会做就只会哭,于是我们就把他当成是宝宝班的孩子来对待,上厕所陪着他,上课时间怕他哭闹影响其他小朋友就单独陪着他,吃饭喂着他,午睡抱着他等等,但是我们为他所做的一切对他来说丝毫不起作用,2个月过去,依旧一天到晚的哭着。他每天这样哭闹着,班上孩子的常规可想而知了。在与家长沟通后,教师孩子从爷爷的口中得知孩子的父母在外地工作,很少见面,孩子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但是在家时爷爷奶奶却不是什么都包办代替的,他在家能自己吃饭,很活泼,而且很愿意和别人接触。我们就很奇怪,问题出在哪呢?于是我们决定进行一次家访, 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和幼儿园里是判若两人,只是不管做什么事他的手里总拿着一块浴巾,当时我们就觉得这孩子是不是有很严重的恋物癖,就建议他爷爷以后送孩子来上学时带上他总不离手的浴巾。家访后的第二天, 孩子抱着浴巾来上学了,坐到自己的位置上不哭不闹了,他这样的表现验证了我们的猜测。接下去的几天他的表现让我们刮目相看,他拿着浴巾看着小朋友做什么他也跟着做什么了,慢慢地我们和他说话时他也愿意应答了,有时候还能看见他的笑脸了。到后来有时浴巾不带来他也无所谓了。这样的一个孩子,父母长年不在身边,也许小时候常用的东西就是他的心理依托,离开了家庭他对精神依托的需要就表现得很强烈。由于我们对这个孩子的不了解,加上爷爷的粗心,使这个孩子对幼儿园的适应期变的很长,对班上其他孩子的常规建立影响很大。所以,特殊的孩子我们需要对他在家里的表现了解得更仔细点,关注得应该更多一些,帮助他尽快融入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

三、巩固强化,逐步自主

班级的日常规则的建立和班上每个小朋友的学习生活习惯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平时在和小朋友的相处中,都会有这样的感触:如果一个孩子各方面的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道德品质)都比较好,那对于老师提出的各项规则就会遵守得很好。因此好习惯的养成显得很重要。然而对小班幼儿来说,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这需要老师的不断提醒督促,采用各种方式巩固强化,从而使幼儿逐步达到自主。

就拿游戏结束后整理收拾玩具的这一规则来说吧,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来说,在游戏结束时能主动收拾物品,物归原处的小朋友一个班上只有少数或者根本没有。小班孩子刚入园的那几天,每天放学后我们看到的都是满地的狼藉:玩具到处都是,而且不同的玩具或积木早上拿出来玩的时候都是有分类的,放学时都混得一团糟。在以后的每一天我们老师都会引导小朋友把一样的积木放一起,不玩时玩具要放回原处。虽然这一规则看似简单,但要小朋友能随时记得,并养成习惯却不那么简单。特别是小朋友在玩多个角色游戏的初步阶段,收拾游戏材料并放回原处是最让人头疼的事,他们不是把一个游戏区的材料一股脑儿的堆在一个篮子里,就是把这个角色区的游戏材料放到了那个角色区。这样的情况也许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我想尽快让小朋友学会整理,就在每一次游戏的评价环节里首先评价收拾整理游戏材料的事情,让小朋友感受到老师很重视这个收拾习惯。

当幼儿的角色游戏还是单一的平行游戏时,就向他们介绍怎样收拾整理游戏材料;当他们能玩多个角色游戏时,在游戏结束集中讲评时,我就把我观察到的每个角色区的整理情况先做评价,好的表扬,欠佳的当时就让其重新收拾整理,直到将角色区的物品放归原处,摆放整齐为止。一段时间后,小朋友们对角色区材料的整理摆放情况都熟悉之后,就请能力强的孩子去检查整理情况,大家对整理得好的角色区进行表扬。再过一段时间后,小朋友们对整理收拾工作都做得比较好的时候,就请每个角色区的负责人自己检查以及改正,进行自我表扬与鼓励。在一次次的强化巩固和激励中,大部分小朋友不管在哪一个角色区游戏,都能很好地收拾整理游戏材料,将它们物归原处,分类摆放。久而久之,游戏后收拾整理成了一种习惯。

四、要求一致,持之以恒

良好的常规是在不断巩固中建立的,班上的老师要求一定要一致,孩子们就有了标准。在小班上学期,如果孩子能养成各方面的好习惯,那就为好常规打下了基础。培育孩子良好的习惯,需要时间,需要原则,更需要耐心,需要持之以恒。

在幼儿园日常的行为习惯教育中,老师要持之以恒,对幼儿及时进行提醒引导,使之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对幼儿提出的要求不能时有时无,老师高兴了,就让幼儿放任、松懈,老师生气了,就严加管教。不能开学初,大张其鼓地抓常规,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到了学期中、学期末就不管了,也不提要求了,幼儿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造成了前紧后松,使幼儿的生活常规不稳定,时好时坏,当教师想提要求让幼儿遵守时,幼儿却不听了。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如有的幼儿在玩完玩具后,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的习惯,教师就要有意识组织幼儿进行收拾玩具的练习,并多次重复训练,使幼儿养成不用提醒玩完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

对行为习惯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对表现差的孩子个别帮助。评比可以每日一次,也可以每周一次,对评比中行为表现突出的幼儿在墙报上贴上红苹果,使其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以激励其他幼儿学习。由于幼儿年龄小,每天评比一次效果较好, 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生活行为规则。

常规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幼儿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小抓起,需要在不断的反复和练习中逐渐养成并稳定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保持耐心的教育态度,运用灵活的教育方式、技巧,同时发挥家长的积极配合作用,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自由的发展空间,使幼儿自主遵守应有的日常行为规则,并富有个性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