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问计2010海外并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问计2010海外并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0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新一波浪潮即将掀起,并购之路如何才能越走越宽?

在两则新闻中,2010年的海外并购拉开了帷幕:一是,通用汽车公司和四川。腾中重工达成协议,将出售悍马的最后期限推延到2月底。悍马发言人尼克・理查斯(Nick Richards)表示,2009年10月9日,美国通用汽车与四川腾中重工就通用旗下悍马车业务的出售事宜签署最终协议。按协议内容,交易最终期限本在2010年1月31日截止,因等待中国方面审批,双方同意将交易期限推延到2月底。

二是,媒体报道,吉利的一份《并购沃尔沃进展报告》显示,吉利、福特将确定于2月份签约,5月4日前完成资产交割。按照吉利方财务顾问洛希尔的估算,吉利将为消化此次交易支付约20亿~30亿美元,其中收购价格15亿~20亿美元,初期运营资金5亿~10亿美元。

2010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仍将继续,在并购交易数量和金额均有望实现新的突破。然而,与2009年相比,中国企业今年海外并购所面临的环境已经今非昔比。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之路如何才能越走越宽?本刊记者采访了清科研究中心资深分析师李鲁辉。

《新经济导刊》:在过去几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走过怎样的历程?在此过程中,呈现出怎样的特点?有什么经验值得借鉴?

李鲁辉: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始自20世纪90年代初,1992年,首钢总公司以1.20亿美元收购秘鲁铁矿公司全部资产,开启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之旅。中国企业早期海外并购以大型国有企业零星的、试探性收购为主,从2004年开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以上汽、TCL、海尔和联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知名企业纷纷开始走上国际化征程,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和金额都有大幅增加。

2005年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之后,在高额外汇储备及人民币升值加快的背景下,金融机构也加入到海外并购之列,中投、国开行、工商银行和中国平安等在海外进行了大手笔的并购活动。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全球经济出现下滑势头,金融机构的海外并购投资均出现不同程度亏损,金融机构海外并购步伐放缓。而在国内资源需求旺盛而供应紧缺的压力下,国有大型能源、矿产企业加大了海外资源市场的开发力度,资源类并购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主流。

2009年,当海外企业仍在国际金融危机阴影下苦苦挣扎时,资金相对充裕的中国企业已经迅速在全球范围展开一系列大规模收购活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为冷清的全球并购市场增添一丝暖意。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企业共完成38起海外并购交易,同比增长26,7%;其中披露价格的30起并购事件总金额达到160.99亿美元,同比增长90.1%。中国企业活跃的海外并购活动,已成为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独步全球的真实写照。

《新经济导刊》:在过去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中,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国有企业充当并购的主力军,在新一轮的并购潮中,民营企业能否在海外并购中突起?

李鲁辉:2009年,以中石化、中石油、中国五矿等为代表的大型国企在海外并购交易中担当了主力角色,其交易量占海外并购交易完成总数的近六成,交易金额则占海外并购交易总额的九成多。然而,这些主力的国有背景使其在海外并购交易中遭遇到资产价格哄抬、交易审批政治化等各类尴尬问题。

相比之下,民营企业在海外并购交易中更容易取得企业出售方和政府审批部门的信赖,民营企业灵活、高效的决策机制也使其在海外收购中更容易抓住市场机遇。2009年,吉利汽车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对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厂商DSI公司4740万澳元的收购,充分体现出民营企业在海外并购中的优势。

经历20多年激烈的市场竞争之后,民营企业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部分民营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化管理经验。然而受政策限制及经营理念影响,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及商业银行获取并购资金仍存在较大障碍。在2009年商业银行发放的并购贷款中,很少看到民营企业的身影。因此当大型国企在海外市场被狙击可能性加大时,民营企业在2010年海外并购过程中的表现,将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能走多远的风向标。

《新经济导刊》: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对象主要为能源、矿产等资源性企业。2010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并购对象能否实现从资源到技术的升级?

李鲁辉:2009年,能源和矿产两个行业共完成14起并购交易,并购金额达到156.63亿美元,占海外并购总金额的97.2%。与获取技术、品牌或市场等并购活动相比,获取资源的并购交易风险相对较小,并购之后的整合重组也较为容易。然而,由于能源、矿产等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资源行业的国际争夺正不断升级,以资源为主要对象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将愈加艰难。

从国内需求看,2010年在“调结构”的宏观政策作用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发展将受到抑制,国内对能源、矿产等资源的短期需求将可能放缓。而在调结构、促发展过程中,国内企业更新生产技术和设备的问题迫在眉睫。受研发能力弱、研发周期长等主客观原因影响,中国企业海外收购与自身发展相关的技术及设备,将成为企业实现快速转型的现实选择。因此2010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能否逐步实现从收购资源到收购相关技术的升级,不仅关系到海外并购进程,更将体现国内产业结构政策的落实程度。

《新经济导刊》:成本问题一直是并购中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国际市场对能源、矿产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也不断上涨。如何应对并购成本的上升?

李鲁辉:2009年,中国企业海外收购与国际商品价格大幅回落有密切关系。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在2009年初跌至不足40美元/桶,与2008年最高价相比下跌了七成。资源价格的回落使海外资源性企业的估值也相应降低,这为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提供了有利时机。

然而,随着国际资源价格的快速回升,海外资源企业的估值也相应提高,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本由此也不断上升。2009年6月中国五矿收购Oz矿业交易中,资源价格大幅上涨导致OZ矿业股东对收购价格不满,中国五矿在OZ矿业股东大会召开前夜临时加价15.0%,才保证了交易的顺利获批。

至2009年底,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已经升至80美元/桶左右,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价格基本持平。资源商品价格的上涨,已经使海外资源性公司的财务状况发生改观。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主要目的地的澳大利亚等国家宏观经济已经有所改善,澳大利亚2009年12月失业率已降至5.5%,为近八个月来最低水平。经营状况的好转使海外

资源性公司出售时的估值有所升高,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本也将随之增加。在海外“抄底”时机不复存在的2010年,中国企业如何应对上升的海外并购成本,值得市场关注。

《新经济导刊》:2009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主要采用现金支付方式,这虽然增强了收购方案的竞争性,但同时也加大了收购方的资金压力。对于2010年,并购资金来源如何保证?

李鲁辉: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收购时,除依靠自有资金外,从银行、资本市场等获得了大量资金支持。2008年底商业银行并购贷款政策的放开,增强了商业银行参与企业海外并购交易的积极性。2009年中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也为市场提供了较为充裕的资金。

然而,在中国经济复苏势头明显确立之后,国家刺激经济政策的退出已经仅仅是时间问题。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灵活调控策略下,将更多向“适度”回归。而国内不断上涨的通胀预期与可能出现的资产泡沫,使央行加息的可能性日渐增大。2010年1月12日,央行突然宣布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已预示了2010年货币政策的走向。在市场资金流动性降低及加息预期上涨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筹集并购资金的难度和成本都将相应增加。如何筹集充裕的资金,将直接关系到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的数量和规模。

《新经济导刊》:对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来说,并购中的整合则是更为巨大的挑战。数据显示,67%的并购案例都是以失败告终。如何有效整合已收购企业’

李鲁辉:资产交割的完成并不意味着并购交易的结束,后续的整合重组才是对并购方的真正考验。相对于普通的国内并购交易,海外并购的整合难度更高。企业文化、管理方式、用人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对国际化经验并不丰富的中国企业将是巨大考验。因整合不成功而造成海外并购亏损的案例比比皆是,首钢总公司、上汽集团、TCL、联想等已经进行海外并购的企业都因整合问题而遭遇巨大麻烦。

海外并购整合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并购交易后的管理,更与并购之前的并购方案设计和尽职调查有密切关系。对于2010年希望进行海外并购的中国企业来讲,制定好严密的整合计划后,再进行并购交易将是降低交易风险的有效手段。

《新经济导刊》:您对计划于2010年进行海外并购的中国企业还有其他什么建议’

李鲁辉:2010年中国海外并购市场能否实现收购主体和收购对象的转变,不仅将关系到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更关系到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计划进行海外并购的中国企业,不妨从并购成本、并购资金来源及并购后的整合方面等慎重考虑,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