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抽象的数学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毫无兴趣可言的,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日常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现方式可以凸显数学因素,例如:颜色、大小、形状等,并以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这就为幼儿获取数学体验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关键词:数学兴趣;生活;游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日常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现方式可以凸显数学因素,例如:颜色、大小、形状等,并以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这就为幼儿获取数学体验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因此,在幼儿园生活中,教师应紧密联系幼儿实践经验,切合幼儿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一、根据幼儿在生活中的表现,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方式。将游戏贯穿于数学活动中,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小班的一次户外活动中,我发现很多孩子对地上的树叶很感兴趣,便召集他们来捡树叶。活动前,我提出几点要求:(1)可以将树叶按形状进行分类摆放。(2)可以将树叶按颜色进行分类摆放。(3)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数树叶并请孩子们说出多和少。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也都能按要求自主地做好分类活动,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了数数,也区分了多少。

对同一内容,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需求、理解也在不断地增加。同样是捡树叶活动,我们对中、大班的幼儿就会提出排序或是分解组合等方面的问题,例如:可以要求孩子根据树叶的大小或颜色进行有规律排序,可以进行10以内数的分解组合练习,还可以根据树叶的多少进行口编应用题活动。孩子们也在无意中对数学活动产生了兴趣。这也真正体现了教师和孩子是“玩”数学,而非“教”数学。将复杂的数学活动与日常游戏相结合,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抓住幼儿兴趣,开展随机教学,促进幼儿获取知识经验

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对幼儿进行渗透性、随机性的教育,培养幼儿发现、获得、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幼儿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抓住教育点进行教育。教师可以在一些时候,有意设置一些“难题”,创设引发幼儿思考的机会。教师短暂的“偷懒”效应随之换来的是难能可贵的幼儿的“积极思考”,这种变被动为主动的过程也使教师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从而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成长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例如:吃苹果活动。教师没有按照人手一份的方式均分,孩子们在吃完第一块苹果时,发现果盘中还有剩余。如果每人再吃第二块,又不太够。怎么办?我引导孩子们数数苹果的数量,再数数人数,之后,提出问题:苹果数量和人数不一样多,该怎么分?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两人一块……”“可以把苹果切成更小的苹果粒……”“数数几个人,把苹果就再切成几块……”孩子们的答案很精彩,他们通过思考懂得了一一对应、数物匹配、整体与部分等数量关系和数学概念,而来自生活经验的积累让幼儿更加深刻地学习和接受知识。

中、大班的幼儿对时间、空间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而这些既看不见又抓不着的抽象概念,如果只是通过教学活动进行讲解,孩子们很难理解,教师这时就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利用随机教育对孩子进行教学活动以外的时间、空间知识的补充,例如:孩子们在玩游戏的时候总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自己还没有玩尽兴,总是会央求大人再玩一会儿。此刻,一会儿是多久?一分钟、十分钟?还是半小时、一小时?如何让孩子在无限的时间内感受时间的紧凑性和局限性呢?我设计了小游戏“一分钟和十分钟”:让他们在这两个不同的时间内做相同的事情或做一个体育项目,通过完成的程度和多少感受时间的长短差异,以此帮助他们逐步形成时间观念。

在孩子们掌握时间的同时,空间也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如“踩报纸”游戏:让孩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看哪张报纸上站的人最多,最多的即为优胜者。一方面孩子们会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动作,另一方面又会因空间的局限性而显得格外小心,便会互相配合,更好地实现空间利用。一个体育游戏也能随机地进行时间和空间观念的教育。

幼儿园的教学与幼儿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抓住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情境进行随机教学,便于幼儿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认识数学规律,能真正使幼儿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

三、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巩固,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通过借助于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来思考。单纯地向幼儿传授讲解,既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又不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我们利用小、中、大班孩子的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超市,来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活动也激发了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小班的孩子通过观察所卖的食品包装袋来点数物体的个数,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数,并且也帮助小班的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摆放物品培养了良好的物品归位习惯。中班的孩子通过观察所卖的食品包装袋上的数字,进一步巩固对数字字形的认识,了解数字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大班的孩子通过活动了解了数字与物体的等量关系,也初步了解了数字能表示物体的数量、价格以及在生活中的用途,并且学会了简单的统计,如:物品的数量。有的孩子对包装袋上表示数量、天数、日期、重量、电话号码等的数字都很感兴趣。又如:大班孩子的社会实践活动——卖菜,孩子们学会了如何推销自己的菜,更主要的是孩子在卖菜的过程中复习了加、减法的计算和元、角、分的换算。我们还利用幼儿园的走廊、操场为孩子放置了一些用泡沫或是硬纸板做成的几何图形,让孩子在进行户外游戏的同时,可以按照他们的理解进行拼图,孩子们在实践的活动中慢慢地了解了一些几何图形的特点,而且还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数学活动作为探索性活动的形式之一,有助于对幼儿进行思维的训练。教师要通过实践认知让幼儿细心观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的实质,最后通过讨论,使幼儿对事物的探索由直接感知转为表象认识,从而构建初步的数学知识。

四、充分发挥教师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在生活中的作用要发挥适当,“过”与“不及”都不可取,教师不能充当“主宰者”更不能充当“代替者”,当然也不应是“旁观者”和“局外者”。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作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无数有趣的数学现象,数学知识无处不在,时间的应用、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简单的统计、计算、几何图形的应用等等,它们时刻伴随在孩子左右。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也注意到或接触到了这些问题或现象,但此时孩子往往处于无注意状态,他们可能不会对此问题或现象寻根究底。作为教师要敏锐地感知孩子的关注点,把教育自然地渗透于幼儿的生活实际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要善于观察,及时引导,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幼儿提供学习、操作、实践的机会,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幼儿数学兴趣的培养。

正如纲要中指出的那样:“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让数学活动生活化,让生活内容数学化,让看似枯燥的数学知识变为动态游戏,让我们的孩子轻松、愉快地在数学王国中畅游。

(作者单位 河南省洛阳市驻洛63880部队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