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课外阅读1+1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课外阅读1+1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何提高学生阅读名著名篇以及写作的兴趣,这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实践证明,题海战术只能让同学对其麻木。针对高中学生课程紧、作业多的现状,笔者向学生提出“课外阅读1+1”的主张。

“1+1”即一本杂志或一部短篇加一部长篇,俗称一个短的加一个长的。笔者建议学生每周内至少浏览一本杂志或一部短篇,长篇也要读一两个章节(连续性阅读主要在假期)。目标明确了,然而如何保证目标得以实现以及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呢?笔者作了如下四点尝试:

一、确保学生有书可读

(一)从嘴里省出钱来买书。笔者建议同学节省下一支雪糕的钱购买一元一本的《青年文摘》、《读者》等过期杂志。同时也准备好新考纲要求文科生必读的十本中外名著。我们把这两种书称为“家常饭”,因为是自己的,可以随时吃到。

(二)在阅览室里博览泛读。笔者所在学校阅览室有七十多种杂志,我们称之为“海鲜”,因为每周只能吃到一次。这每周一次的阅读课,是大家最高兴的时候,他们都早早地冲到阅览室,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有几个后到的同学曾激动地对笔者说:“张老师,我今天太高兴了,以前我连阅览室在哪儿都不知道。”笔者听了既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自己的学生喜欢读书;难过的是为什么有的老师不重视课外阅读。

二、激发学生读书热情

读书的热情从何处来?笔者读书时从未想过黄金屋和颜如玉,因为它已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对学生,笔者总是把阿巴斯・阿卡德的话告诉他们“我爱读书只是因为在这个世界我只有一个生命,而一个生命对我来说是不够的,一个生命不能把我心中的全部动因都激发起来。阅读――而不是别的,可以给我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因为它从生命的深处增加了生命,尽管它并不能在时间上延长它。”此话笔者没有解释,希望有一天学生能意会,就目前而言,笔者采用的是最简单的方法。

(一)电影刺激。当初笔者对学生允诺:若本周内大家把《雷雨》看完,并写一篇赏析,笔者就播放电影《雷雨》给大家看。在一部部电影的引导下,同学们很快读完了《雷雨》、《老人与海》、《阿Q正传》、《边城》、《欧也妮・葛朗台》等小说。后来,学校的图书室开放了,同学们更是如鱼得水,读书的热情高涨,不可遏止。

(二)课堂渗透。要提高同学对第二个“1”即长篇的热情,仅放电影显然不够,有的同学甚至错误地认为看电影可以代替阅读,笔者采用的方法是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渗透《红楼梦》、《三国演义》、《平凡的世界》、《静静的顿河》等长篇小说内容,特别是《红楼梦》、《三国演义》笔者对其内容了如指掌,因而经常在课堂上提及。笔者尝试了如下几个方法:

⒈情节吸引法。由成语“战战兢兢”笔者讲到《三国演义》中钟会兄弟见魏文帝的故事,同学们听了大笑。而成语“望梅止渴”“暗度陈仓”等,笔者建议学生自己看《三国演义》了解其完整的故事。

⒉咀嚼语言法。笔者由文言词“馁”联系到林黛玉在《杏帘在望》中“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一句,由此让同学推测“馁”的意思。

⒊问题延伸法。就是课堂里提出问题,略作提示,让学生课外去读书、思考、争论、写心得。讲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笔者提问在《三国演义》“曹操煮酒论英雄”一章中,曹操认为何谓英雄,谁可称得上英雄?

诸如此类的渗透如家常便饭,极大地吊起了同学们阅读原书的胃口。然而读懂《红楼梦》毕竟很难,笔者就带领大家一起读了前五回,理清了人物关系,了解了人物性格及遭遇,为继续阅读扫清了障碍。于是,《红楼梦》《三国演义》成了大家最喜爱的长篇小说,不过,女同学偏爱《红楼梦》,回到宿舍会为小红的可爱与否各执一词,男同学偏爱《三国演义》,常为对曹操的爱憎争论不休。由此,练笔栏里对红楼梦中人及三国人物的赏析连载也出现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班同学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已蔚然成风,挤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已成为习惯,这一方面源于名著本身的魅力,另一方面也源于笔者的引导吧。

三、保证学生读有所获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笔者建议学生不仅要摘录自己喜欢的语段,还要练习写文学短评,字数不限。一时间,两班学生对名著的阅读与欣赏态势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涌现出很多优秀的鉴赏性文章。

读《边城》,张白同学在《无奈的忧伤》中写道:“‘美丽总是令人忧伤’,是的,不管翠翠有着怎样的言语和动作,一切在笔者眼中仿佛都隐隐透出一种凄凉,即使她笑着跑着。”言语中透露出宿命的味道。胡冬燕同学读完后认为:“主人公悲剧发生的原因是翠翠的性格。翠翠喜欢二老,却由于羞涩处处躲着二老,甚至面对爷爷的探寻,也没有表露自己的想法,她不明白,有很多人很多事,一旦错过了就再也不会回来。”笔者对此文的评语是见解独到深刻。

读《伊豆的》,庄妍同学在文题为《的美丽》中写道:“这个故事让人捉摸不透,朦胧的情感,朦胧的故事,透出的也是朦胧的美丽。”接着就用精妙而细致的笔触写出了情感、故事及美丽的朦胧之处。在其文结尾,她写道:“朦胧的情感随着走了散了,但那纯朴感人的故事与其独特的美丽却印读者在心中,一切尘俗心事都要为这份美丽而让步……”

也有同学对原作进行了创造性阅读,学生发了自己个性化的见解。

彭楠楠同学认为《雷雨》中繁漪并不可恨,她对爱情的渴望,对美好家庭的向往本身没有错误,而她的勇气,她的热情,同样是一道有魅力的风景线。范迎春同学在《颜回的乐》中写道:“颜回能坦然面对物质的贫困,保持快乐的心境,缘于他的追求与众不同。他的独特追求使他在内心建立起另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这个世界淡化了他对外在的功名利禄的追求,所以,虽居陋巷,吃着粗茶淡饭,也不改变他内心的乐。”

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写的热情,笔者班级定期举行优秀作品朗诵会,不少佳作在全班得以展示和交流,这不仅激发了同学创作的热情,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在这样不断的交流和碰撞中,大家对某一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了,阅读鉴赏能力也自然提高了。

四、把握课外阅读航向

有一段时间,一本名为《坏男孩和她的罗曼史》的书在不少班级广为流传,笔者当即意识到学生选择读什么样的书需要引导,没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恰巧这时,笔者班里的同学就课外阅读倾向问题正展开论战,一方以陈勇同学为首,认为“青春文学”“网络文学”不可读;另一方以王振羽同学为首,认为它们可以读,笔者干脆让他们在课堂上展开辩论。

陈勇一方论述了同学们阅读“青春文学”的现状、着迷的原因及读它的危害。重点强调危害,认为它披着迷人的外衣,但内容肤浅、虚假、颓废且有暴力片段,正污染青少年的心灵。此方大力提倡阅读经典,认为择书如择友,选一本好书相当于交一个挚友。王振羽一方认为青春文学如《小时代》等可以读。因为它贴近中学生生活,语言精美,情感细腻,对中学生来说是一场视觉盛宴。至于对方说的所谓缺点,那是由于有的读者自己思想保守、观念落后,还引用了铁凝、盛大文学CEO侯小强及评论家张颐武的话证明自己的观点。

对于他们的论战,笔者予以热情的赞扬,同时也表明了笔者的观点:如果你喜欢青春文学,可以在假日,花一个晚上痛快地看一本,但切不可把它作为你阅读的主流,阅读的主流应该是经典,一个人阅读品位的高低常常决定着一个人鉴赏力的高低。

如今,“课外阅读1+1”的主张已经贯彻一年了。很多同学认为课外阅读既缓解了学习压力又丰富了课外知识,通过练笔还提高了鉴赏能力,收获颇多。鉴于此,笔者准备继续推行自己的“课外阅读1+1”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