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翠微小学育人“玩”起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翠微小学育人“玩”起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童年是人生中最清新、自然、天真、单纯、坦率、好奇的时光,是尽情享受玩耍乐趣的年纪,更是塑造性格与开启智慧的重要阶段。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一个孩子的无意涂鸦,却可能拥有一种天真无邪的自然真纯。毕加索曾经说:“我能用很短的时间就画得像一位大师,但我却要用一生去学习画得像一个儿童。”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的画也许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但在孩子的世界里,这些不合理都能找到完美的答案。许多艺术家都在探索如何像孩子那样绘画,因为孩子的画总是能打动人,让我们看到了很多被遗忘的、忽略的世界。

如果说,生存是人类的第一生活准则的话,那么游戏则是人们在满足生存所必须之外的第一需求,而爱玩更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当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对玩的需求。而从1岁开始,玩已经成为孩子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为了玩,他甚至可以不休息、不吃饭。对于孩子来说,“玩就是游戏”,是孩子最喜爱、最易接受的活动形式。通过玩可促进孩子身体、智力和感情的协调发展,在玩中他可认识周围的人、周围的物,了解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他的认知能力。

重新认识“玩”的意义

对于很多家长、老师们来说,孩子们这种活跃、多动、对什么都有兴趣的爱玩天性,不啻于大洪水的汹涌和可怕。尤其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一直都在扼杀着孩子的这种天性。不管家长还是老师,都希望孩子听话、懂事,即使在有限的能让孩子玩的活动中,也一定要努力追求玩的“意义”。

古时候洪水泛滥,鲧用掩埋的方法治水,却没有成功;而到了大禹治水的时候,他却采用了另一种方法,那就是因势利导,把大洪水顺势疏散开去。毁灭性的大洪水因此得到治理。其实如果一味地告诉孩子,这不能做,那不能玩,不仅仅束缚了孩子的天性,也压抑了他们的探索和好奇的心理,甚至对以后的学习、人生都可能造成极大的伤害。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撰文《怎样做父母》,告诫父母要让孩子有游戏的时间,不要剥夺孩子游戏的权利。游戏是儿童的第二生命。我非常认同,要知道,孩子们正是在真实生活的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学习、锻炼、成长的。因为:“玩”中有情感体验:玩是孩子情感的发育基地,是孩子发现自我的桥梁。“玩”不断给孩子创造与人交往的场景和机会。通过不同场景的磨练,哪怕是说说话、捉捉迷藏,孩子的喜、怒、哀、乐,共识和矛盾都包蕴其中。在玩的过程中,他们会自然形成友谊、产生合作分工、学会如何与他们和谐共处、学会如何帮助和关心他人。潜移默化之中,孩子良好的情绪和性格终将形成。

所以,与其还与传统的教育模式一样,去遏制甚至扼杀孩子的这种天性,还不如顺势引导,让孩子们从玩的过程中得到学习、得到锻炼、得到成长。所以我们得另辟蹊径,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明白怎么去玩,怎么才能玩得更好,怎么才能引导孩子去玩。对于很多孩子们来说,他们渴望去玩,想去玩,但是可能却不懂得去玩什么,怎么才能在玩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得到学习。而且很多孩子因为心智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所以自控力会弱些,也有的孩子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这样的现象既让家长不敢让孩子多玩,也让很多孩子自己也很疑惑,究竟该不该玩,该玩什么,怎么玩?

而对于老师,有各种各样的考核放在面前,他们也有着更多的疑惑。很多老师提到玩,首先想到的就是学习成绩差,不听话,不听讲等等不好的联想。再加上考试成绩、升学率等等的要求,让老师们更加不敢带动孩子们去玩。而且对爱玩的孩子也是更加的严加管束。

而且在整个宏观上来说,我们的教育环境,对于玩,是持一种怀疑甚至批判的态度。作为一名校长,估计很少有人想到让孩子们去玩,而且怎么才能既让孩子得到玩的乐趣,又能获得知识、得到锻炼与成长,可能更多的人都只是在观望,而没有实际有效的解决办法。

翠微小学,我们贯穿的理念,就是“玩”,做到“个性与适度比并,情趣和价值融生”,我们在“翠”中设计“微”,于“微”中玩出“翠”。通过符合儿童特点的“玩”,为他们人生创造幸福的童年,绘制绚烂的底色。在玩中融合高尚的德性、细腻的情感、多元的知识、深刻的思维、求新的创造,最终达到德与行的统一。

教育是“育人”,而不是“制器”,我们要造就的是有鲜明个性的人,健康快乐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去关注和促成每个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我们的目光不能仅限于学生考试成绩排名,而应致力于给学生未来幸福打基础,致力于学生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教育工作不能只限于对学生进行今天的教育,不应该仅为了完成一节课的内容,不应该只看到学生的今天、明天或者小学阶段的六年,而要为他们的一生幸福打好基础,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提供有利的帮助。

让孩子玩的更有品味更有文化

“玩”,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自己在玩的过程中学会发现、学会成长,帮助孩子玩得更有品味和文化。即在“翠”中设计“微”,在“微”中玩出“翠”,做到“个性与适度比并,情趣和价值融生”,为他们人生绘制幸福的童年,绘制绚烂的底色。在翠微小学,这种玩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学校不仅仅有良好的环境和硬件设备,让孩子们去玩,而且学校对于怎么玩,已经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和实践经验。

玩的有文化。面塑是近年来翠微小学重点开发大与实施的校本课程之一。从初级的平面面贴到如今栩栩如生的立体面塑教学。从最初单一的面塑技艺教学,到蕴含丰富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文化型课程。翠微小学的面塑课程既致力于发展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也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面塑艺术不仅仅是传统的技艺,保留了深厚的文化意蕴,而且面塑艺术的取材也是包罗万象,能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更加了解博大精深的民间传统文化。

玩的有智慧。孩子的生活本应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凭什么剥夺他的这个权力。虽然书本上的知识是孩子必须掌握的,而且是接受正规教育的标志,但这也只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受传统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中国的许多家长和教师对“玩”存有偏见:只看到“玩”对孩子的“毁”人不倦,看不到“玩”的学问。

玩是孩子情感的发育基地,是孩子发现自我的桥梁。孩子手中的铁环、跳绳、毽球、皮筋等,都可以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只要我们在引导学生使用这类不起眼器材的活动中,关注了儿童的视角,渗入了儿童的情愫,涂上了科学的色彩,并持之以恒,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动手操作、实践能力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玩的有品质。我们的很多家长总是习惯于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即使对于艺术训练这样的事情,也是不管孩子的兴趣爱好,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让孩子们去学习。所以家长用心良苦、但是孩子却也学的痛苦。在翠微小学,这种队艺术的学习,不是作为一种强迫的活动。而是根据孩子们的爱好,让他们自己选择。

学校从1996年起提出以艺术教育为突破点建立了很多社团,其中民乐团成立十几年来,规模最大。在全市各种比赛中一直名列前茅,之后相继成立了舞蹈团,管乐团合唱团,2006年又成立了一个学生表演剧团。全校大约3300命学生,每隔社团参与学生300人以上,参与的学生比例非常的高。通过艺术的熏陶,孩子们不仅仅能够感受美,而且陶冶了情操。在参加这些社团的过程、以及以后练习、表演的过程中,增长了见识,扩大了视野。

多元而丰富“玩”的课程促进学生自我发现,自我选择,自我发展,自我评价,促进学生想成健康自我,帮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玩的课程,打造出一个“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翠・微”课程生态!

在玩中学会成长,

让每个孩子拥有快乐童年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撰文《怎样做父母》,告诫父母要让孩子有游戏的时间,不要剥夺孩子游戏的权利。游戏是儿童的第二生命。他认为,小孩可以从游戏中得到许多新的体验,这也帮助他们体验学习的过程。同样,要了解这一点的还有我们的教师。教师必须要知道,孩子们正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学习和成长的。

玩中学。以前我们的学是强调知识的灌输,却忽略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随时都可以进行。在升学竞争激烈的日本,学生会利用难得的假期亲近自然。例如东京附近的森林公园,每年暑假都有许多中小学生来这里游玩,用望远镜观察小鸟的活动等。这些看上去没有特别明确意义和目标的游玩,却可以让孩子们学会自主的发现和学习。在翠微小学,我们广泛的挖掘可以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范围和活动。比如在温泉分校,就利用学校校园比较大,有一些空地的优势,积极开展科普基地种植活动。

对于没有过种植经验的孩子们来说,参加这样的活动,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种植了黄瓜、茄子等几十种蔬菜,师生们共同翻土、播种、浇水;学生们观察、测量、记录,探索植物生长的秘密。而当收获的时候,孩子们更是感到欣喜万分,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玩中做。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其成长的基础,同时也是他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保证。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也应有意识地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手工或者劳动,特别是做一些能锻炼手指的细活。专家认为,动手就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头脑体操”,事实上,孩子的动手能力与大脑的灵活度是成正比的。而且,孩子动手做事情时,手的动作是在大脑的活动支配下进行的,是对观察、注意等能力的综合运用过程,同时,手的动作又反过来刺激大脑的支配能力,促进观察、注意等能力的发展。因此,只有大脑支配能力和动手能力相互协调,才能培养出心灵手巧的孩子。毕竟,动手做事是孩子成长的基础,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前提条件。

在面塑校本课程的学习中,孩子们开动脑筋,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精心捏出生动有趣的面塑作品。比起单纯的让孩子们去劳动,他们更能在这种氛围里感受到玩的喜悦以及创造的乐趣。

玩中聚。研究表明,小的时候听话的孩子,长大之后可能会更加地喜欢玩。我们所谓的听话,其实并不是孩子们真的懂事了,而是孩子的天性被压抑了。而以后这种被压抑的天性则会通过别的渠道发泄出来。而且现在的很多孩子,都被家长关在家里。这样看起来家长是避免了不少麻烦,但是这样的孩子容易性格孤僻、不会与人交流。

而玩则是孩子们发展友谊的天然助力。在玩的过程中,他们会自然形成友谊、产生合作分工、学会如何与他们和谐共处、学会如何帮助和关心他人。所以让孩子们去玩,其实就是给了他们一个很好的交际场所。

既然玩也是一种学问,那该怎样让孩子玩好呢?

首先,玩的内容要充满欢乐。游戏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娱乐,如果玩的不高兴、不快乐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不管是参加“兴趣班”,还是让孩子与其他小伙伴打闹,孩子在其中一定要感受到快乐;

其次,孩子要主动参与。强迫的活动,是不能让孩子产生兴趣的。而孩子也一定因为感兴趣才能更加热情的参与活动。可以让孩子接触不同的活动,比如钢琴、舞蹈、武术等等,一定要孩子有兴趣参与其中;

第三,玩就是随兴。没有时间限制,可以随时开始、随时结束。以前我们组织活动总是有太多太强的目的性在其中,其实大可不必。每个孩子的感受可能不同,但是在看似随性的玩耍中,他自己会去感悟很多;

第四,不要限定学习目标。不要为了学会什么而去玩,不然就丧失了游戏的本质,孩子会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学会一些东西;

第五,不要在意输赢。孩子们参加活动,是为了获得乐趣,获得知识,一定要分出“胜负”的活动就不是游戏了;

第六,玩的时候要与同伴一起。玩的活动一定要有同伴的参与,孩子喜欢和孩子一起玩,而且在玩的过程中,他们能从对方身上学到很多,也会懂得友谊、团结,以及互相帮助。这些都没有必要在课堂上一次次地重复。

每个孩子都像一颗生命的种子,带着自己的生命秘密来到人世。对于孩子来说,玩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它所包含的是人类知识的一个古老而充满智慧的法则。孩子自身就是一个主体,教育最重要的是用心发现他们生命成长的信息和规律,发掘他们心灵深处那些美好的东西,并及时地以科学的方式促进他们成长。而繁重的学习压力会让孩子失去童真,失掉快乐。孩子的天性是玩,玩的时候孩子完全处于主体地位,能充分地投入,积极地做出反应,最容易接受和掌握玩中所接触的知识和事物。所以,我们应该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玩,让他们在玩中学,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