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镜头下的责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镜头下的责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全国的民间文化保护圈子里,提到苏州的古城保护,几乎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行走在苏州街巷,只要和市民略微接触,再迟钝的人也能感受到苏州人对苏州城历史和文化的骄傲。

然而,城市化这座巨大的机器,始终还是要在苏州的老城、古村碾过。自然而然地,从2007年起,悄然兴起一个摄影团队。他们当中年纪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20多岁,扛着照相机,揣着本子,行走在苏州的古迹中,抢在拆迁和重修之前,记录苏州古老而真实的容颜。

风雨挡不住

心路的本职是社区工作,三年前加入苏州古城拍摄记录志愿者协会。“大家都是一群自愿加进来的,对摄影喜欢,乐于奉献的志愿者。”心路说,即便是刮风下雨,无论是组织者,还是参加者,都会如约而至。“有穿着雨披的,有撑着伞的,小雨的话,连雨披都不穿。”

这当中有位70多岁的卢老师,每次活动,总是背着两只摄影包,执著又认真。“两台相机,两个镜头,左边一个,右边一个,一说起他,这个形象就浮现在眼前。”他几乎每次都带三脚架,大家不忍心看他那么辛苦,他则不好意思地连声说:“要用的,要用的!”

此外还有活动组织者张克新,“每次都是事先去几次,做一个预判,确实有价值的话,才组织大家去拍摄。”

世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当一些认真的人聚集在一起,认真地做一件共同的事,日积月累间,很容易做出成绩。协会脱胎于2007年8月成立的苏州古城拍记队,2008年6月以“苏州古城拍摄记录志愿者协会”为名,依法在苏州市民政部门正式登记成立。自成立至今,协会参与过“居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等大型拍记活动,对苏州平江、山塘、阊门等历史街区,东山、西山古村落的古民居集中拍记80余次,参加拍记1000多人次,完成20多万张照片、近24小时摄像资料、近6万字的档案材料。

抢在拆迁之前

“拆了!真的拆了!昨晚听人说起北面的两个古御窑拆了……幸亏这几年去过很多次,百姓挡不住拆,但整个古窑生产的照片还是被留下来了!”这是张克新在“最后的御窑拍记”活动后写的日记,字里行间有惋惜,又有庆幸。

她说的御窑是以烧制宫廷建筑用金砖而闻名的陆慕古御窑,早在2006年,陆慕金砖烧制技艺就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城市要“现代化”,古窑位置在规划建城区中心,历经沧桑的窑基依然牢固,却挡不住被拆以及被转移的命运。

虽然苏州市政府针对古窑的保护做了各种规划,例如古御窑周围将新建金砖文化博物馆,如御窑历史图文长廊、御窑古今精品砖小品群、生产用具雕塑群等。但是在苏州市民心里,拆掉只能意味着一个结束。

“御窑村北面的2个古窑平掉了,南面的2个古窑今年也已熄火,出窑也结束了,等着看古窑博物馆了!”近几年时间,协会成员多次赴古窑拍摄,每次去都像有识之士在暗夜里悄悄转移文物一样谨慎和紧张。在完整地记录下古窑的生产过程、古窑最后的模样之后,当古窑终于被拆的消息传来,拍记成员心里,五味杂陈。

“御窑村已经没了,沿着崭新的御窑路,再难发现破败的古窑,倒是路边新建的一座大庙十分扎眼地耸立着……”在协会成员补充拍摄的照片中,已经被拆的御窑遗迹上荒草丛生,画面背后是伸长双臂、倨傲无理的脚手架以及在建的高楼,强烈的反差让人无言以对。

唤醒公民意识

“之所以去做这些拍摄,除了单纯的热爱,还想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想通过一张张照片,让更多的人重视,让更多的人了解,也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保护历史和文化。”事实上,协会的拍摄、记录工作,已经成为政府部门主导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益补充。

大家一边拍摄,一边上传,通过网络、报刊甚至口耳相传,向居民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增强居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这个过程中,很多极具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被发现,这些民间文保者就以自己的力量,自发地开始一手资料的挖掘和整理,并向有关部门提交报告,《关于将悬桥巷47号列入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的建议》、《西山东村古村落亟待保护》等都得到了政府的重视。

2011年7月,一本展示拍记成果的《古城记忆》进入公众视野,平江、阊门、山塘等历史街区,桃花坞文化片区以及东、西山古村落的一张张珍贵图片,勾起读者的温存记忆,也激发着公民意识的觉醒。

保护文化遗产的最强大力量,应该来源于每个市民。古城拍记协会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拍摄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