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情到深处自然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情到深处自然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诗是言志抒情的艺术,或抒思乡报国之情,或发怀亲别朋之感,或表个人情志之意……文贵有情,所有诗文没有了情就失去了灵魂,抒情诗文更是如此。“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就是因为它的深情。情真才能意深,意深才有一篇篇名文、一首首名诗。在“读经典学作文”教学实验中,如何进抒情类古诗教学?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紧扣“情”字,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情到深处自然流”。

一、吟诵体味,解读知情

“诗者,心之声也。”在古诗词教学中必须抓住“诗眼”,细细品味文本的节奏和内涵,采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投入感情吟诵,进而唤醒学生的心灵,更好地引领学生感悟文本意义,走进作者心灵,全方位、多角度地解读体会诗之情感。

古诗的吟诵,教师要引领学生充分朗读,让学生渐入佳境,读出层次,品出情感。

例如《江楼感旧》这首诗,“独”字是全诗的关节,它既是作者赵嘏的现实处境,也是“感旧”的起因。因此,在教学赵嘏的《江楼感旧》时,我紧紧抓住“独”字指导朗读:

1.寻“独”。抓住诗句的重点字词,引出诗人的心境。

师:“独上”,诗人一个人是怎样登上楼去的?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依据“独”启发学生去联想,去领会诗人登楼时的环境、心情,从而体会赵嘏心中强烈的情感。进而让学生带着这种情绪去读读诗句。

2.解“独”。诗歌描绘的情境是独自登楼,而且是故地重游,旧楼复登。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有很大的距离,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座理解的桥梁,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师:在你们孤独的时候,最希望怎样排遣心中的孤独呢?

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切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使学生明白,孤独时心中希望有亲人朋友的陪伴。

3.吟“独”。此诗情景交融,景美情真,由景及人,寓情于景。如果播放江楼景物画面的幻灯片和凄婉低沉的音乐,则能创设出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

师: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你登上了江边的楼台,月是那么的清冷,水是那么的清凉,你独自一人望着月,望着水……你会怎样吟出诗句呢?

在凄婉的音乐中,在师生共同的吟诵中,学生一步步走进了诗句描绘的意境,走进了赵嘏的浓浓愁思之中。

二、想象情景,入境悟情

古诗是留白的艺术,它的语言跳跃、含蓄,常常包含言外之意。教学古诗词,在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的同时,更应该抓住语言的留白处,去想象画面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引领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富有创意的补白,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描绘的优美意境,体察作品的丰富内涵,而且能够通过移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感悟能力。在教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师:诗歌需要细细去读,细细品味。请同学们读读诗的第一、二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异乡”、“异客”知道了作者身在他乡,他心中很想念家乡。

生:“佳节”说明此时正是一个节日。节日是很热闹的,但是诗人却感觉自己很孤独。

师:说得真好,有体会,也有自己的思考。大家不妨想想自己是如何过春节的。

生:每到春节,在外地工作、学习的亲戚朋友都不顾旅途的艰辛,都会回到教室与亲人团聚。

生:除夕夜,一家人会吃团圆饭,非常的喜庆、热闹。

师:在古代,重阳佳节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发挥自己的丰富的想象,说说,此时诗人客居的地方,人们都在干什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

(学生思考后)

生:又到重阳,大街小巷弥漫着节日氛围,有的人提着菜篮操办着节日的酒菜,好不丰盛;有的人一家老小齐聚一堂,欢声笑语;有的人重阳亲朋结伴,登高望远……

生:九九重阳节,妇女佩带着用茱萸制作香袋,小孩子们则把插茱萸佩带于臂,插在头上;通往城外东山的小路上,人们结伴向东山行去,人们要在重阳节登上山顶,祈求事事顺利。

三、语言转换,改写言情

“读经典学作文”教学实验,其首要目的就是学习古诗表达方式,学习写作。因此在教学时,特别是抒情类的诗歌教学,教师要以景与情的触发点为语言转换切入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感悟诗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并以自己的语言和独特体验来表述自己的感触。

以古诗《十五夜望月》教学为例,有位教师的处理值得借鉴:

师:中秋观灯赏月是我们中国人过中秋的文化习俗。诗中说“今夜月明”,这是怎样的情景?

生:中秋之夜,月儿当然是分外的明,它圆圆的,高高地挂在夜空中,好像一块玉盘。人们都争相来到屋外赏月。

生:八月十五月儿明,月光如水,倾泻大地,到处都是朦胧的月光,到处都是赏月的人,好不热闹。

师:你们发挥了丰富的想象,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描绘了当时的情景。是啊,这月光当然是照进了千家万户。可是,“月圆人难团圆”,在诗人王建看来,这月光也照出了秋思。“不知秋思落谁家”,同学们,想想看这“秋思”会落到谁家?为何这样说?

(学生思考讨论)

生:“秋思”落到游子家――父母双亲在家望着明月,心中牵挂着游学在外的儿子,不知他现在身在异乡一切是不平安顺利,如果此刻儿子也在身边那是多么幸福呀!

师:说得真好!大家能不能模仿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呢?

生:“秋思”落到诗人家――也许诗人此时正是出门在外,他独自一人站在客栈的院子里,望着明月,他多么想念自己的妻儿,他多想在此刻能与妻儿一起迎风赏月。

生:“秋思”落到征夫家――征夫远在他乡,家中亲人有着无限思念,一走就是二两多,也不知是否能吃得饱、穿得暖,想着想着眼泪便从眼眶流了出来。

……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的表达,联系了生活,表达了真情实感。现在让我们转换诗歌语言,运用现代语言,结合诗句,把这亲人离散的愁情别绪写下来吧!

古诗是诗人抒感的一种文学形式,特别是抒情类的古诗,重在表达情致,展示意境,使读感同身受。我们要充分挖掘古诗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在吟诵中体验,想象中感悟,改写中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