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印尼,火山与浮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印尼,火山与浮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印尼,想必它的出名是缘于著名的巴厘岛,那么除了巴厘岛,印尼还有没有其他东西可以看呢?我一向不喜欢躺在沙滩上每日面对着大海无所事事,既然游客们都在严寒的冬日逃往海岛,我为什么不去探究一下印尼其他好玩的地方呢?谁说一定要穿着比基尼和别人挤在沙滩上才叫度假?

一番功课后,初步确定了去日惹的婆罗浮屠和普兰班南去探索历史的遗迹,随后又被网上一张美丽得让人窒息的布罗莫火山所吸引,想到我到现在还没有看过真正的火山,又据说火山附近的地貌和月球差不多,想想就够让人兴奋了。于是,属于我自己的非海岛印尼之旅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婆罗浮屠

密林中的群塔

日惹和其他的东南亚城市一样充斥着无数的摩托车,人们或带着头巾或穿着密实的外套,驰骋在各条街巷上。第一眼感觉有些混乱,但是不一会儿就能感觉出这是一个充满无限活力和无限可能的城市。

我的沙发主人Audin已经在门外等我了,他接过我的背包用摩托载着我回到他的公寓,热心地告诉我如何去婆罗浮屠。虽然日惹是一个有数百年历史的古城,市内有苏丹皇宫甚至仍住著苏丹王及其家属,但令我留在日惹的主要原因,还是去参观邻近的两大古迹婆罗浮屠和普罗班南。

而婆罗浮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佛教建筑遗迹,与中国的长城、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的吴哥窟并称为古代东方四大奇迹。有什么理由不来见证这个奇迹呢?经过四次复杂的转车后,两小时后我终于站在了婆罗浮屠的售票口,13美元买完票后,首先迎接我的是一杯美味的茶,原来这里为每位游客都准备了消暑的饮料,空调也开得够足,估计是让人做好准备养足精神去见证这东方奇迹吧。喝茶完毕后,工作人员又体贴地给我围上了“纱笼”,类似裙子一样的东西,棉布做成,每个不同的纱笼花色图案也都不同,以示对佛祖的尊重。这样,男女老少都穿上一条蜡染的“裙子”后开始膜拜人类的杰作了。

“婆罗浮屠”这个名字的意思来自梵语"Vihara Buddha Ur",意思就是“山顶的佛寺”。它大约建于公元750年至850年间,由当时统治爪哇岛的夏连特拉王朝统治者兴建。后来因为火山爆发,佛塔群下沉并掩盖于茂密的热带丛林中近千年,直到19世纪初才被清理出来,这和吴哥的发现有异曲同工之处。

没有准确的文字记录谁是婆罗浮屠的建造者,也不知道为何而建。通过比较佛塔隐式地基的浮雕和王室族谱的铭文,估计佛塔建造于公元八、九世纪。英荷爪哇战争之后,英国于1811至1816年统治爪哇。上尉托马斯·斯坦福·莱佛士被任命为爪哇副总督,他对爪哇的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莱佛士穿越爪哇岛,记录和当地居民的交流,并且收集爪哇古董。1814年在巡视三宝垄的途中,他听说在Bumisegoro村庄附近丛林的深处沉睡着一座叫做婆罗浮屠的大佛塔。莱佛士本人没能发现这座佛塔,便派遣荷兰工程师H. C. Cornellius前往勘察。Cornellius和他的两百名属下花了两个月在丛林中开拓出一条通往婆罗浮屠的路。由于佛塔可能坍塌,他没能全部发掘。Cornellius向莱佛士报告他的发现,并附上婆罗浮屠的多幅画。尽管莱佛士在《爪哇历史》中只用寥寥数句提及此次发现,人们依然将婆罗浮屠的重见天日归功于他。

看完小册子上详细介绍的婆罗浮屠的前世今生后,我来到了这座佛塔的脚下。这座佛塔共有10层,四周的中间各有一条笔直的石级通道,由基角直达顶层。佛塔第一层至第六层是四方形,第七层至第九层象是顶塔的座脚,呈圆形。第十层是钟形的大塔,直径是9.9米。原来按照佛教解释,塔的下部四方形平台表示所谓“地界”,上部圆形平台表示所谓“天界”。“地界”各层共建有石壁佛龛432个,每座佛龛内有一莲座及盘足趺坐的佛像。“天界”各层建有72个钟形小塔,每个小塔内供奉一尊成人大小的盘坐佛像,形状别致,设计巧妙。佛像按东、南、西、北、中不同方位,分别做出“指地”、“施与”、“禅定”、“无畏”、“转”等各种手姿,而且佛像的面部神情以及手指、手掌、手臂等各部也是千姿百态,迥然各异,工艺精巧传神。

整个建筑物共有大小佛像505尊,全部看完想必要花上一天的时间,我只好走马观花地浏览。塔内各层都有回廊,回廊两旁的石壁上刻有各式各样的浮雕,其中有很多是佛本生经故事浮雕,也有当时人民生活习俗、人物、花草、鸟兽、热带果品等雕刻。即使过了这么多年,历经了如此多的风吹日晒,但是所有浮雕仍然栩栩如生。让我不得不感慨古人的智慧和手艺。我走在这历史的长廊上看着这些堪称是艺术的珍品,难怪人们称它们为“石块上的史诗”也就不足为奇了。

随后,我静静地坐在佛塔的角落,等待着日落的到来。当日落的余晖洒在一尊尊安详宁静的佛祖脸上,我的内心一瞬间重新找回了安静和祥和。

婆罗浮屠是作为一整座大佛塔建造的,从上往下看它就像佛教金刚乘中的一座曼荼罗。(下图)

普兰班南

火山岩上的模拟天国

第二日我的沙发主人Audin有时间,于是决定用摩托车载我去普兰班南。我自然欣喜万分,这样一来我就不用因为搞不清C1和C2是不同的公交车站而烦恼了。

快到普兰班南的时候,顺着Audin所指的方向一看,远处兀自立着一座巨大的火山。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真的火山,原来默拉皮火山在南爪哇的火山中属于最年轻的一座,一般每两到三年都有一次小喷发,每10至15年会有一次大喷发。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最活跃的活火山之一 ,它最近一次喷发是2006年。Audin说在日惹有组织攀登默拉皮火山的项目,凌晨4点出发,可以把游客带到最远的观景点,在那里可以看到火山活动情况,大约在上午9点返回旅馆。不过我已经决定去更为著名的布罗摩火山,所以咽了下口水继续前进。

大概10分钟后,就到达了普兰班南。和婆罗浮屠不同的是,普兰班南的佛塔比较分散,在一个大的区域,零零散散的分散着不同的佛塔。

位于日惹以东15公里,普兰班南是印度尼西亚最宏伟的印度教寺庙,与婆罗浮屠一样,普兰班南神庙也是以火山岩建造,建于10世纪的普兰巴南寺庙群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湿婆神建筑群。六座寺庙在同心广场的正中间拔地而起:其中三座主寺庙饰有罗摩衍那史诗的浮雕,分别供奉着印度教的三位主神——湿婆、毗湿奴和罗摩;另外三座寺庙是为守护神灵的动物而建。

同时普兰巴南寺庙群是现今印度尼西亚境内最大、最美丽的印度教庙宇,是记录印度尼西亚人祖先灿烂文化的载体。普兰巴南寺庙群由240座庙宇组成,大部分已经沦为一堆瓦砾,但一些主要的庙宇在经历了天灾人祸的沧桑变迁后,在人们的努力下得以重建,又焕发出昔日的风采。从外观上判断,这些庙宇具有印度教的特征,然而,在同一地区的一些庙宇却有着佛教建筑的特征,如塞武神殿。在寺庙群的墙壁上完美地雕刻着罗摩衍那罗摩传中的有关印度教的神话故事。普兰巴南寺庙群的创建基本上是模仿了神话中描述的众神居住的马哈穆罗山,因此各种雕刻和装潢都是按照神仙境界模样完成的。例如,装饰的图案取材于山川、莲花、奇异的动物和人物、仙女等,叶片和枝条弯曲缠绕于各种图案之间,整个图案营造出一个梦幻般的神仙世界。

我和Audin坐在寺庙群的台阶上,他给我讲述这里的历史,他的童年,这座城市的变迁。他说,太多人都被印尼的海岛吸引才来到这个国家,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印尼也有很丰富的历史。他说他的家乡有如此厚重的历史特别让他引以为豪。现在的他是印尼一名NGO的志愿者,致力于保护印尼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一有时间,他就会去教堂或者公共场所义务教年轻人学习印尼的传统乐器,激发他们对传统音乐的敏感度和热爱。

在和Audin聊天的时候,说话都变得很轻很慢,生怕打扰了这里的佛祖。我能感受到Audin作为年轻一代的雄心和责任。“生活步调慢一些,但是工作步调并没有变慢。”虽然日惹不是一座富裕的城市,Audin的生活也还有些拮据,但令他欣慰的是一切都越来越明朗。“这一切总要有人来做吧。”他的行动看起来很朴实,却能从他磨出茧子的手给我细微真挚的感动。

布罗摩火山

浓雾中的寂静岭

告别了日惹和Audin,我坐上了去往泗水的夜车,经过6个小时半睡半醒加颠簸,到达泗水后我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旁越。一切都是为了尽快到达此行的第二个目的地——布罗摩火山。

布罗摩从古老的腾格尔火山喷口内部崛起,从巨大的火山口就已显露出来的三座火山之一,延伸跨越十公里。布罗摩热气升腾的锥体屹立在火山沙海中,周围环绕着火山口边缘的高耸悬崖。也许这些数据听起来有些枯燥,但是布罗摩的美丽却是独一无二的。

其实出发前,我也咨询了不少日惹的旅社,他们有“交通+火山”的套餐可选,但是在时间方面都无法和我的日程相匹配,价格又有些高得离谱,所以我又拿出事打印的攻略仔细研究了一下,决定自己转车到达布罗摩火山。

在旁越我和一个英国姑娘等了快2个小时,也没有看到开往火山的绿色小巴,于是我俩决定和一对正在环游亚洲的法国老夫妇一起包车前往火山。去往火山的一个小时路程,温度越降越低,海拔越来越高,我们也就越接近火山。到达火山的住宿区后,找到旅馆住下后,穿上了所有我能在包里找到的衣服,开始四处巡视这个火山小镇。这里湿气很大,雾气也很重,基本看不到什么,还在下着小雨。我们沿着乡间小路进行了一番初步探索。

山间的景色自然另有一番风情,可以看到高高低低的田地蜿蜒其中,其中还有一些人在田间劳作着,我和英国姑娘Lisa漫无目的地溜达,无意中看到了布罗摩火山,在雾气中时隐时现。山腰下几个本地孩子正在山坡上面玩木头飞机,对准天空中的一个方向,用力把飞机扔出去,看谁扔得最远就是赢家。看了一会儿,孩子们倒也玩得自得其乐,兴致丝毫没有受到越来越冷的空气的影响。眼见雾越来越重,我们只好一起祈祷明天是个好天气,可以看到布罗摩的真面目和那令人窒息的日出美景。

回到旅馆早早收拾完毕睡下,早上三点半起床的时候雨还在下,我心里顿时有了一种绝望和无助的感觉。问了开到火山脚下的吉普司机,也说今天应该不会有日出,也许连布罗摩火山都很难看到了。我心里顿时有了“万念俱灰”的感觉,想想自己飞了几千公里,从雅加达到日惹,不辞辛苦背着大包坐夜车,斗智斗勇地再转小巴终于到了这个叫做“Cemero lawang”的小镇,但是等待我的却是无尽的雨和厚重的雾气。但是转念又一想,大自然是我们不可控的,现在正是印尼的雨季,出现这种情况也是正常。我们经常上路行走,不正是为了更好地发现自然,认识自然,对大自然保有一颗敬畏和卑谦的心吗?想到此,一个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把雨伞放到了包里,紧了紧外套的拉链,向雨中的布罗摩出发了。

一辆辆红色、蓝色的小吉普挤满了去往火山脚下的游客,大家在车里挤着倒也不觉得冷,互相介绍一下寒暄一番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就到了火山脚下。剩下的一段路要拿出手电依靠自己的脚往上爬了。好不容易爬到了观景台,已经有不少人在那里等待了。大家都拿着各类专业相机,祈祷着浓雾散去,至少能让布罗摩火山露出一角也是好的。大概等到5点,天已经大亮了,但仍然是浓雾笼罩。于是大家决定返回,去另一个观景台碰碰运气。

我们到了另一个火山脚下的位置后,开始真正的“月球漫步”,这个观景台比较容易到达,只需要沿着比较平缓的坡度爬上去即可。地表很像照片上看到的月球表面,全部是平坦的灰色土壤,风很大,每次都有无数的火山灰被吹到身上,脸上和嘴里。

沿着长长的木头楼梯爬到了顶端的观景台,其实这个不能称其为观景台,只是一个小小的平台而已。然而这里也挤满了不少等待日出的人。平台的对面只有一条路,两边都是悬崖,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我马上深刻地领悟到美景果然都在最险处。在这里大家又等待了半个小时,但是浓雾仍然没有要散去的意思。于是我们每个人在吃了一嘴火山灰后决定原路返回。看着路边的浓雾,边走我边感慨:《寂静岭》这电影就是在印尼雨季时的这里拍摄的吧?

回到旅馆吃了自助早餐,大家一边谈论着今天的坏运气一边等下山的小巴到来。不过这也成为了旱季重返印尼的最好理由。一个地方,也许这辈子都没有机会再去了。但是如果它足够美丽,足够给你留下深刻的回忆,抑或给你留下了深深的遗憾,那么心里总会有些不舍,总会惦记着下次有时间的时候,再重返这里。重返就像拜访老友一样,你深谙到达的每条路线,搭车转车讲价游刃有余,但是却又能有新的发现。也许是和本地的旧友偶然碰面,也许是又吃到同一家餐厅同一道菜的美味,那种感觉不必多说,自是熟悉而又亲切的。

因此,未能看到布罗摩火山的真面目就是我重返这里的最好理由了。好吧,那么印度尼西亚,这个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有着纯朴善良的人们,有着绝美的海滩和火山的国家,已经排在我的重返List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