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课堂观察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课堂观察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课堂观察是指教师偶然或有计划地觉察学生的认识、情感和行为的课堂表现,并观察、反思自己课堂教授行为的过程。因此,课堂观察是获取教学反馈的重要渠道,也是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策略、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它的出发点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实施过程中,的确让上课教师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疑问,继而促进了教师的思考,最终促使教学行为的改变,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它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欢迎。

关键词:课堂观察;方法;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076

课堂观察的方法很多,但最终将走向自我观察,也就是一种日常的观察。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不可能进行经常性的课堂录音录像或组织、邀请其他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观察、研讨,主要还得依靠回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细节和片段来反思并改进。笔者学习了《教育科研动态・课堂观察专辑》后,对同行们提出的种种问题和见解都感同身受,下面笔者就此谈一些个人的认识和反思。

一、重视语言面貌

许多一线教师在课堂观察后的自我评价中都提到自己上课时感觉良好,即使嗓音并不美妙,至少声音响亮、吐字清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但看过课堂录像或听过录音后才发现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不是语言不够简洁,就是说话不够自然得体,要么语速太快学生跟不上,这些问题都严重干扰了学生的正常思考,势必影响学生的听课质量。几乎每个施教者都能发现自己在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认识到这是一名教师的基本素养。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好,那就不可能成为优秀甚至合格的教师。其次语言面貌方面的问题往往是一个人的习惯造成的,与性格也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急性子的人说话又急又快,像发连珠炮;慢性子的人常常说话慢条斯理,像小火炖汤。

因此,纠正语言面貌方面的缺点肯定要花大力气,而且是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毕竟习惯是长期养成的,要改很不容易。这就要求我们每次上课乃至日常生活中都要注意改正这方面的缺点。我们平时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一些朗读技巧,纠正不标准的普通话读音,在练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语音、语调、语速,平常讲话也时刻注意这些问题。也许开始会觉得别扭,然而习惯成自然,只要能坚持,一定会有较大的改善,为上好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意问题设计

课堂观察的内容丰富多彩,观察点不尽相同,但大多围绕有效教学来展开,关注最多的是提问的有效性。自从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在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背景下,我们的日常教学矫枉过正,由“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有些教师在四十五分钟的一节课上提问多达四五十次,平均一分钟一个问题,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思考。仔细分析这几十个问题,却发现只有一半左右的问题是有效提问,许多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干扰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更无法实现我们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除了问题过多过碎之外,我们在课堂观察中常见的还有教师讲话繁琐,为了讲一件事情或一个知识点,总要从很远的地方绕起。原本几句话可以交代清楚,结果绕了半天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又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除此之外,为了使学生更快地思考出问题的答案,我们往往会不停地引导和提示学生。本意固然是好的,但这样做无形间削弱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剥夺了他们主动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我们应当把学习、思考的主动权和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这样才有可能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动学习意识。

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我们没有很好地关注课堂问题的设计,或者说我们备课时设计的问题不合学生的“口味”、不符合他们的实际。问题设计得如何关键取决于我们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和对学生学习水平、学习状态的了解程度。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根据教参的要求来备课和设计问题的,对教学内容本身的认识可能并不深入,尤其是教一些并不熟悉甚至很陌生的内容时,我们经常会就教参论事,照本宣科,不愿花时间好好研读文本,更不要说发现问题再去查找资料、同事探讨了。这样“偷懒”的结果就是课堂上提问低效,学生听得莫名其妙,还可能闹笑话。此外,有时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水平缺乏准确的判断,提问不是偏难就是太容易,都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无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教学就成了“空中楼阁”。有时我们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不够,往往自己在讲台上讲得口若悬河、陶醉其间,却很少仔细观察下面的学生是否能接受,也许那时他们正在开小差、做小动作,课堂教学的质量就难以保证。

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从课前准备和仔细观察课堂教学效果做起。我们提倡课堂观察者要学会做先生和做学生两种角色,那么在备课时我们也要身兼双重身份。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既要考虑教参的要求,也要兼顾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能力。我们应该多想一想问题提出来,学生能不能理解,能不能经过思考后自己找到答案。如果不能,我们就要考虑换一种问法,或者降低难度。做好课前准备之后,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进行调整,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生成“教育机智”

上面讲到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这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教育机智。

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一种体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一种能力。所以很多教师都很注意培养自己的“教育机智”,然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很多教师认真学习并模仿当下本学科特级教师、教育专家的教学手法、处理方式、教育艺术,乃至模仿他们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可是仍然无法纯熟地把握“教育机智”。究其原因,教育的对象是个性、能力、品质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的人,是不可能用几种方法来解决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过程中发生在人身上的各种问题的。

由此可见,我们不能停留在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上,而是要深刻认识并深入体会名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要认真学习名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的、能够生成教育机智的教育思想,并且将其自觉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教育机智应该把握三个基本原则:第一,教师应遵循因势利导,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为达到正确教育效果的指导原则。陶行知先生担任育才小学校长时,一个女生考试时漏点了小数点,试卷发回后她偷偷点上小数点,然后找陶先生要求加分。陶先生虽然看出了问题,但仍不动声色地满足了小女生的愿望,只是在新添的小数点上画了大大的圈。时隔多年,长大成材的女生说起往事,感慨万千,是陶先生当年暗含的批评和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使她真正懂得要努力学习,要做诚实的人。陶先生正是看到了这个女生的要强和自尊,因势利导地帮助她走上正途。

第二,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点和长处,蕴藏着等待诱发的积极因素。人们长久以来认为人类是不可能在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的,直到班尼斯特打破人类的“自我设限”,人类才不断刷新一英里跑的记录。这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善于打破“自我设限”。一般情况下,一个班级的学生中尖子生和学困生都是少数,大多数学生处在不上不下可上可下的状态。如果我们能开发这部分学生的潜能,无疑对整个班级的进步是一种巨大的推动。

第三,注意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在这种动态过程中有一些我们无法预见、控制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因此,教师要根据生成的新情况,及时改变预设好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当成学习主体,还要把学生从只能被动接受和解答问题的角色转变成课堂提出问题的生成者和解决问题的主角。唯有这样,我们才能通过“预设”促进“生成”,通过“生成”来完成“预设”, 才能碰撞出师生智慧的火花,才会在教学中生成真正的教育机智。

可以说,这次对课堂观察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自学,笔者比较系统地反思了六年来自己的教学工作,看到了与同行们的差距,更看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华山中学 221744)